「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11 [2.2.21] 若無聖靈的光照,人心一片黑暗
2/28/2016
使徒保羅論到屬血氣之人,他們是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愚拙的,因他們沒有真實的智慧(林前2:14-16)。這真實的智慧唯獨從神而來。保羅為以弗所人的禱告: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弗1:17)。我們已經看見: 一切智慧和啟示都是神的賞賜。保羅接著說: 「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弗1:18),這表明我們自己原來是盲目的,心中眼睛需要被照明。又接著說「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的指望」,這是表明:人靠自己,無法完全明白神的恩召。
然而那些以人為本的思想家認為:世人的悟性,沒有犯罪墮落並沒盲目,只是魯頓無知,需要知識的教導;所以教導他們讀聖經,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的說法是胡言亂語。大衛得到神的律法,神的律法包含了一切智慧,可是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他禱告求主開他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119:18)。他這樣禱告表明: 神的話光照人,如同旭日東昇光照大地。然而人心是黑暗的,教導他讀聖經也得不到幫助,因為他看不出其中的奇妙,除非 “眾光之父”(雅1:17)賜給他眼睛或打開他眼睛,他才能蒙光照明白神的話。
沒有聖靈光照 賜下恩光,人心是一片黑暗。主耶穌是獨一無二最佳的老師,眾使徒從他得到正確且完全的教導,然而他們仍然需要真理的聖靈來光照他們的心靈,來明白所領受的真理(約14:26)。所以主耶穌吩咐他們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徒1:4)。若我們承認自己的缺乏來尋求神,而神應許賜給我們所求的,這就證明我們自己實在是缺乏。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承認:神的恩光照我們多少,我們才能明白神的奧秘多少。人若自以為知道在神啟示之外的事,這就證明他是眼瞎的,而不自知。
Sunday, February 28, 2016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6
聖經歸正教會Bible Reformed Church
聖經歸正教會 Bible Reformed Church
http://brc.bensmark.org/brc/Pages/web/Home.aspx
http://brc.bensmark.org/brc/Pages/web/Home.aspx
聯絡我們
歡迎與我們聯絡
| |
地址 | 2350 Leigh Ave |
地圖 | San Jose, CA 95124 |
牧師 | 呂沛淵 牧師 |
電話 | 408-530-9828 |
電子郵址 | lukepylu@gmail.com |
信仰宣言
「聖經歸正教會」是主耶穌基督的教會,毫不妥協傳講遵行聖經,持守表明宗教改革的福音真理。聖經歸正教會的三大基本信念是:
(1)教會
教會的唯一根基是主耶穌基督(太16:16;林前3:11)。教會要遵行「大使命」,使萬民作主門徒(太28:19-20)。教會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要傳講持守福音真理(提後3:15);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使之成為榮耀的教會,聖潔沒有瑕疵,完全歸屬於主(弗5:25-27)。
「聖經歸正教會」的異象和使命是:忠心傳講聖道、恆切施行聖禮、認真執行管教,因為這才是真教會的特徵。聖經歸正教會靠主恩典,為主榮耀,帶領神的兒女,認真實行教會生活,以履行教會的三使命:獻上全心敬拜上帝、教導聖經養育聖徒、傳揚福音領人歸主。
(2)聖經
教會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主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換言之,教會是建造在主耶穌基督的聖道啟示上,即透過使徒先知寫成的聖經。神用真道重生了我們,也是以至聖真道來造就我們(雅1:18;彼前1:23-25;猶20)。所以,真教會的生活事奉,必須完全遵行聖經,不可高舉人的傳統、理性、經驗;毫不摻雜人本主義,不容世俗作風滲入。
「聖經歸正教會」秉持「唯獨聖經」的真理,完全根據聖經來講道、教導、輔導。講壇信息必須是「解經講道」,主日學教導必須是「聖經教導」,團契生活與門徒訓練必須是「聖經輔導」。
(3)歸正
教會歷史清楚顯示:當聖經真道未被持守傳講時,教會就處於黑暗之中。中世紀教會有一千年之久,被稱為是「黑暗時代」,正因聖經真道被遮蔽謬講。在十六世紀, 神興起馬丁路德與約翰加爾文等改教家,帶來「宗教改革」的「歸正運動」,高舉聖經真道「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因信基督稱義、唯獨基督是中心、唯獨神得 榮耀」,帶來教會的更新與復興。
純正福音信仰的基督教會,都是「宗教改革」的歸正子孫。然而歷經四百多年後,今日的教會彷彿退回到了中世紀:真道不彰,假道橫行,世俗歪風吹進教會,人本主 義又充斥於信徒生活中。今日教會唯有歸回聖經,才能撥亂反正;唯有高舉堅守「宗教改革歸正」的真道信仰,才能中流砥柱。
因此,本教會名為「歸正」,表明堅守「宗教改革歸正」的「五大唯獨」真道信仰,以及歷代歸正教會的信仰告白,為要忠心傳講使人「悔改歸正」的福音(徒3:19),並且認真持守「使人歸正」的聖經(提後3:16),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各樣的善事,榮耀主名,直到主來。
教會歷史![]()
|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站对位置,用对力气
你是谁?who you are?
你属谁?whom you belong to?
你为谁?whom you live for?
你靠谁?whom you live by?
你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不在罪的权势、死亡的毒钩之下;
而是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你的灵魂和身体只属于耶稣基督,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造化之主,生命的主;
你只为上帝的荣耀而活,忠实诚服于基督的王权和圣约;
你靠得胜复活在天的耶稣基督,信靠主的话,圣经的应许和耶和华的灵而战!
你属谁?whom you belong to?
你为谁?whom you live for?
你靠谁?whom you live by?
你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不在罪的权势、死亡的毒钩之下;
而是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你的灵魂和身体只属于耶稣基督,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造化之主,生命的主;
你只为上帝的荣耀而活,忠实诚服于基督的王权和圣约;
你靠得胜复活在天的耶稣基督,信靠主的话,圣经的应许和耶和华的灵而战!
DAY 207 [2.2.18] 我們悟性的限制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7 [2.2.18] 我們悟性的限制
2/24/2016
關於神的國度與屬靈認識,人的理智能分辨了解多少? 首先,屬靈認識主要包括三件事: (1)認識神,(2)認識救恩,天父的愛臨到我們,(3)認識我們當如何依照他的律法規範來過生活。關於第一與第二點,特別是第二點,世上最聰明的天才也是瞎眼的。雖然我們不否認哲學家的著作中,有時論到神的事情是有學問的,然而他們總是瞎子摸象、草率想像。
主的確是給他們一些普遍啟示的亮光,使他們不能推諉對神的無知,來遮掩他們的不虔不義(羅1:18-20)。甚至有時,還迫使他們吐露真情,承認自己需要悔改歸正。但是他們所看到的事情,並未引導他們朝向真理,更別說得著真理了!如同夜行在曠野摸索的旅客,突然看見瞬間的閃電,使他看得清晰遼遠,然而閃光消逝之後,他又墜入深夜的黑暗而寸步難行,更別說引導他走上正途。
雖然哲學家的著作中,偶而有片鱗鴻爪、少許真理出現,但是早被許多虛偽謊言所敗壞! 簡言之,他們從未認識神在主基督裏的愛臨到我們,沒有救恩的確據。人若沒有此確據,則他的悟性只有被無盡的迷惑所充滿。所以,關於認識真神上帝是誰,他如何向我們啟示,人的理智無法接近這些真理,也不能努力歸向之,更不能正視之。
DAY 207 [2.2.18] 我們悟性的限制
2/24/2016
關於神的國度與屬靈認識,人的理智能分辨了解多少? 首先,屬靈認識主要包括三件事: (1)認識神,(2)認識救恩,天父的愛臨到我們,(3)認識我們當如何依照他的律法規範來過生活。關於第一與第二點,特別是第二點,世上最聰明的天才也是瞎眼的。雖然我們不否認哲學家的著作中,有時論到神的事情是有學問的,然而他們總是瞎子摸象、草率想像。
主的確是給他們一些普遍啟示的亮光,使他們不能推諉對神的無知,來遮掩他們的不虔不義(羅1:18-20)。甚至有時,還迫使他們吐露真情,承認自己需要悔改歸正。但是他們所看到的事情,並未引導他們朝向真理,更別說得著真理了!如同夜行在曠野摸索的旅客,突然看見瞬間的閃電,使他看得清晰遼遠,然而閃光消逝之後,他又墜入深夜的黑暗而寸步難行,更別說引導他走上正途。
雖然哲學家的著作中,偶而有片鱗鴻爪、少許真理出現,但是早被許多虛偽謊言所敗壞! 簡言之,他們從未認識神在主基督裏的愛臨到我們,沒有救恩的確據。人若沒有此確據,則他的悟性只有被無盡的迷惑所充滿。所以,關於認識真神上帝是誰,他如何向我們啟示,人的理智無法接近這些真理,也不能努力歸向之,更不能正視之。
DAY 208 [2.2.19-20a] 屬血氣的人在屬靈的事上是愚拙的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8 [2.2.19-20a] 屬血氣的人在屬靈的事上是愚拙的
2/25/2016
雖然人的理智已經被罪污染,不認識真神,然而我們卻沉醉於自以為是的虛偽裏,不願意承認在屬靈的事上是全然盲目愚昧。所以,我們用聖經來見證此事實,而不用人的理智。約翰福音1:4-5「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這顯示:人的心靈被神的光照耀,總是有普遍啟示的光照,即使若如微弱火花,也不至於熄滅。雖然如此,人的理智還是不接受真光,不認識神。
為何會這樣?因為人的心智自以為聰明,然而就認識神而言,全是盲目無用。聖靈在約1:5稱屬血氣的人是 “黑暗”,等於立刻否認他們有任何屬靈領悟的能力。所以約1:13宣告: 基督的信徒「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此即表明:屬血氣的人沒有上頭來的智慧,不能認識神和他的屬性,除非他有聖靈的內住與光照(林前2:14-16)。正如主基督所見證的,彼得能認他是基督,是天父特別的啟示(太16:17)。
天父藉著聖靈的重生,所賜給選民的一切(多3:5),就是罪人的本性所缺乏的。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我們若相信此真理,就明白世人在屬靈上的盲目,而沒有任何疑惑了!凡是忠信的人,都會根據聖經來宣告:「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9)。使徒保羅也同樣見證: 「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林前12:3)。
DAY 208 [2.2.19-20a] 屬血氣的人在屬靈的事上是愚拙的
2/25/2016
雖然人的理智已經被罪污染,不認識真神,然而我們卻沉醉於自以為是的虛偽裏,不願意承認在屬靈的事上是全然盲目愚昧。所以,我們用聖經來見證此事實,而不用人的理智。約翰福音1:4-5「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這顯示:人的心靈被神的光照耀,總是有普遍啟示的光照,即使若如微弱火花,也不至於熄滅。雖然如此,人的理智還是不接受真光,不認識神。
為何會這樣?因為人的心智自以為聰明,然而就認識神而言,全是盲目無用。聖靈在約1:5稱屬血氣的人是 “黑暗”,等於立刻否認他們有任何屬靈領悟的能力。所以約1:13宣告: 基督的信徒「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此即表明:屬血氣的人沒有上頭來的智慧,不能認識神和他的屬性,除非他有聖靈的內住與光照(林前2:14-16)。正如主基督所見證的,彼得能認他是基督,是天父特別的啟示(太16:17)。
天父藉著聖靈的重生,所賜給選民的一切(多3:5),就是罪人的本性所缺乏的。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我們若相信此真理,就明白世人在屬靈上的盲目,而沒有任何疑惑了!凡是忠信的人,都會根據聖經來宣告:「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9)。使徒保羅也同樣見證: 「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林前12:3)。
DAY 209 [2.2.20b] 神的特別恩典,使人能真正認識他
2/26/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9 [2.2.20b] 神的特別恩典,使人能真正認識他
施洗約翰面對門徒的困惑時,高聲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約3:27)。他所說的 “從天上賜的”是指特別的光照,並非一般性的賞賜、人性的功能。因為約翰向門徒見證主基督,而他們卻不明白,所以責備教訓他們,意思是說:“若不是主藉著聖靈賜下悟性,我的話語無法教導人心明白神的事”。
摩西斥責百姓的健忘,同時也說明:除了神的恩賜,無人能有智慧明白神的奧秘。他說:「你親眼看見的大試驗和神蹟,並那些大奇事。但主耶和華到今日沒有使你們心能明白、眼能看見、耳能聽見」(申29:3-4)。我們對神的大能作為的理解,是如此魯鈍,如果摩西稱我們為 “愚蠢”也不為過! 因這緣故,主藉著先知賜下全然恩惠的應許: 他會賜給我們認識他的心(耶27:4)。這毫無疑問表明: 人心惟有在主的光照之下,才能得著屬靈的智慧。
主基督肯定此真理,親自教導說:「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約6:44)。為什麼這樣說? 難道主基督自己不就是神的像(西1:15),神的榮耀所發的光輝(來1:3)麼? 當主基督道成肉身、公開展示給世人時,他們看不見他是神本體的真像。這顯示罪人沒有能力認識真神,沒有人能到主這裏來。為何如此?難道主基督降世,不是為了彰顯父神的旨意給人(約1:18)? 難道他不是信實的完成了任務? 明顯的,他完成了這使命。惟有聖靈在我們裏面,教導指引我們的心,否則傳揚主基督是徒勞無功。只有聽見天父的聲音、被他教導的人,才會來到他面前。
這是怎樣的學習與聆聽呢?當然是聖靈以奇妙且獨特的大能,開通我們的耳朵,打開我們的心。主基督引用先之以賽亞的預言,來顯明這並非前所未聞的。當主應許教會的復興時,他說那些蒙召得救的子民(賽54:7),都要「受主耶和華的教訓」(約6:45;賽54:13)。神預先說到他的選民所要得到的特別恩典,這就證明他所說的教訓,並非不虔不義之人也有分的。
DAY 209 [2.2.20b] 神的特別恩典,使人能真正認識他
施洗約翰面對門徒的困惑時,高聲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約3:27)。他所說的 “從天上賜的”是指特別的光照,並非一般性的賞賜、人性的功能。因為約翰向門徒見證主基督,而他們卻不明白,所以責備教訓他們,意思是說:“若不是主藉著聖靈賜下悟性,我的話語無法教導人心明白神的事”。
摩西斥責百姓的健忘,同時也說明:除了神的恩賜,無人能有智慧明白神的奧秘。他說:「你親眼看見的大試驗和神蹟,並那些大奇事。但主耶和華到今日沒有使你們心能明白、眼能看見、耳能聽見」(申29:3-4)。我們對神的大能作為的理解,是如此魯鈍,如果摩西稱我們為 “愚蠢”也不為過! 因這緣故,主藉著先知賜下全然恩惠的應許: 他會賜給我們認識他的心(耶27:4)。這毫無疑問表明: 人心惟有在主的光照之下,才能得著屬靈的智慧。
主基督肯定此真理,親自教導說:「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約6:44)。為什麼這樣說? 難道主基督自己不就是神的像(西1:15),神的榮耀所發的光輝(來1:3)麼? 當主基督道成肉身、公開展示給世人時,他們看不見他是神本體的真像。這顯示罪人沒有能力認識真神,沒有人能到主這裏來。為何如此?難道主基督降世,不是為了彰顯父神的旨意給人(約1:18)? 難道他不是信實的完成了任務? 明顯的,他完成了這使命。惟有聖靈在我們裏面,教導指引我們的心,否則傳揚主基督是徒勞無功。只有聽見天父的聲音、被他教導的人,才會來到他面前。
這是怎樣的學習與聆聽呢?當然是聖靈以奇妙且獨特的大能,開通我們的耳朵,打開我們的心。主基督引用先之以賽亞的預言,來顯明這並非前所未聞的。當主應許教會的復興時,他說那些蒙召得救的子民(賽54:7),都要「受主耶和華的教訓」(約6:45;賽54:13)。神預先說到他的選民所要得到的特別恩典,這就證明他所說的教訓,並非不虔不義之人也有分的。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6
DAY 203 [2.2.13] 悟性對地上事務的理解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3 [2.2.13] 悟性對地上事務的理解
2/20/2016
人的悟性在研究地上的事,是有一些果效。對於天上的事,人的悟性也有所領悟,雖然是比較粗心。人研究屬世的事,與研究屬天的事相比,顯然大有不同。當人思想在現世之上的事時,特別感受到自己的軟弱有限。因此,為了要更清楚認識人心認知的能力程度,我們必須在此作一區分:一類是認識地上的事,另一是認識天上的事。 “地上的事”是指不屬於神的國度、真實的義、來生的福氣,這些事的意義與關係是在今生及其範圍之內的。 “天上的事”是對神的純潔認識、真仁義的性質、天國的奧秘。第一類包括政府、家庭管理、一切工藝記述、文學藝術。第二類是:認識神、認識神的旨意、認識他的法則,這是我們生命所依循的。
關於第一類,我們要說:人按本性是社會群居的,他的本能傾向是培育保存社會。因此,我們觀察到在所有人心裡,對公共政治與秩序的公平處理,有普遍認同的概念。每一個人都知道:各樣組織機構都必須有法律管理,每一人都了解這些法律的原則。萬國萬民都一致承認法律,每一人都有法律觀念的種子深植內心,不需教師或立法者加以指導。
有人會有異議或爭論,例如小偷強盜希望推翻一切法律與權利,打破一切法律限制,讓自己的私慾取代法律。另有些人認為某些制定的法律不公正(這是更常見的現象),爭辯說某些法律禁止之事是值得讚揚的。這些人討厭法律,並非他們不知律法是良善和聖潔的,乃是私慾作祟翻騰,使他們反抗昭彰的公理。他們在悟性中認同他們所恨惡的,是因為私慾使然。此種爭論並不能抹殺原先心裡所存的公平觀念。
雖然人們為法律的一些細節爭辯,然而大家都同意公平的總原則。由此可見,人的心智是虛弱的,看來似乎是走在正道上,卻搖晃歪倒、猶豫不決。然而,事實不容否認:公共秩序觀念種子,深植在每一人心中。所以,這足以證明人在今生的安排上,是有理智作光引導。聖經說:律法的功用刻在每一人心中,使人按此是非之心(良心)在今生行事,也按此受審判(羅2:14-16)。
DAY 203 [2.2.13] 悟性對地上事務的理解
2/20/2016
人的悟性在研究地上的事,是有一些果效。對於天上的事,人的悟性也有所領悟,雖然是比較粗心。人研究屬世的事,與研究屬天的事相比,顯然大有不同。當人思想在現世之上的事時,特別感受到自己的軟弱有限。因此,為了要更清楚認識人心認知的能力程度,我們必須在此作一區分:一類是認識地上的事,另一是認識天上的事。 “地上的事”是指不屬於神的國度、真實的義、來生的福氣,這些事的意義與關係是在今生及其範圍之內的。 “天上的事”是對神的純潔認識、真仁義的性質、天國的奧秘。第一類包括政府、家庭管理、一切工藝記述、文學藝術。第二類是:認識神、認識神的旨意、認識他的法則,這是我們生命所依循的。
關於第一類,我們要說:人按本性是社會群居的,他的本能傾向是培育保存社會。因此,我們觀察到在所有人心裡,對公共政治與秩序的公平處理,有普遍認同的概念。每一個人都知道:各樣組織機構都必須有法律管理,每一人都了解這些法律的原則。萬國萬民都一致承認法律,每一人都有法律觀念的種子深植內心,不需教師或立法者加以指導。
有人會有異議或爭論,例如小偷強盜希望推翻一切法律與權利,打破一切法律限制,讓自己的私慾取代法律。另有些人認為某些制定的法律不公正(這是更常見的現象),爭辯說某些法律禁止之事是值得讚揚的。這些人討厭法律,並非他們不知律法是良善和聖潔的,乃是私慾作祟翻騰,使他們反抗昭彰的公理。他們在悟性中認同他們所恨惡的,是因為私慾使然。此種爭論並不能抹殺原先心裡所存的公平觀念。
雖然人們為法律的一些細節爭辯,然而大家都同意公平的總原則。由此可見,人的心智是虛弱的,看來似乎是走在正道上,卻搖晃歪倒、猶豫不決。然而,事實不容否認:公共秩序觀念種子,深植在每一人心中。所以,這足以證明人在今生的安排上,是有理智作光引導。聖經說:律法的功用刻在每一人心中,使人按此是非之心(良心)在今生行事,也按此受審判(羅2:14-16)。
Friday, February 19, 2016
DAY 202 [2.2.12b] 罪人的悟性與意志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2 [2.2.12b] 罪人的悟性與意志
2/19/2016
人的心靈可分為悟性與意志。罪人的悟性與意志已經墮落了,其敗壞的光景如何?我們首先考察罪人的悟性。如果說罪人的悟性是全然永遠的盲目,不能認知任何事物,則是言過其實,與聖經相違背,也不符合經驗常識。因為我們看見在人性裏所深植的渴望,要尋找真理,如果人沒有已經嚐過真理,則他一點也不會有這渴求。人受造的本性就是愛慕真理,所以人不可能完全失落認知的能力。野獸沒有這樣的天賦,這就證明獸性的粗曠、不具理性。
如此渴慕真理之心,在亞當犯罪墮落之後,就萎縮凋零在虛空中。罪人的心智變成魯鈍,不能依循在正道上,反而歪歪倒倒於諸多錯謬之中,屢次絆跌。人的理智在黑暗中摸索,流浪漂泊直到最終迷失在虛妄中。所以,罪人的理智無法尋覓真理。然後,罪人的理智又致力追求另一種虛妄,甚是悲慘:它不能分辨真理,而它原有的功能是認知真理。因這緣故,它追求研究虛空無用之事,以荒謬的好奇心來折磨自己,反而不留心應當特別留意明白的事。
罪人的理智不務正業,根本不去認真研究學習真理。雖然世俗作家也經常抱怨,指出如此的扭曲邪惡,然而他們自己也是同樣被此邪惡捆綁纏累。因這緣故,所羅門在所寫的《傳道書》,專心察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列舉了人們自以為智慧的所有研究之後,宣告這一切都是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1:2,14;2:11等)。
DAY 202 [2.2.12b] 罪人的悟性與意志
2/19/2016
人的心靈可分為悟性與意志。罪人的悟性與意志已經墮落了,其敗壞的光景如何?我們首先考察罪人的悟性。如果說罪人的悟性是全然永遠的盲目,不能認知任何事物,則是言過其實,與聖經相違背,也不符合經驗常識。因為我們看見在人性裏所深植的渴望,要尋找真理,如果人沒有已經嚐過真理,則他一點也不會有這渴求。人受造的本性就是愛慕真理,所以人不可能完全失落認知的能力。野獸沒有這樣的天賦,這就證明獸性的粗曠、不具理性。
如此渴慕真理之心,在亞當犯罪墮落之後,就萎縮凋零在虛空中。罪人的心智變成魯鈍,不能依循在正道上,反而歪歪倒倒於諸多錯謬之中,屢次絆跌。人的理智在黑暗中摸索,流浪漂泊直到最終迷失在虛妄中。所以,罪人的理智無法尋覓真理。然後,罪人的理智又致力追求另一種虛妄,甚是悲慘:它不能分辨真理,而它原有的功能是認知真理。因這緣故,它追求研究虛空無用之事,以荒謬的好奇心來折磨自己,反而不留心應當特別留意明白的事。
罪人的理智不務正業,根本不去認真研究學習真理。雖然世俗作家也經常抱怨,指出如此的扭曲邪惡,然而他們自己也是同樣被此邪惡捆綁纏累。因這緣故,所羅門在所寫的《傳道書》,專心察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列舉了人們自以為智慧的所有研究之後,宣告這一切都是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1:2,14;2:11等)。
DAY 201 [2.2.12a] 人因犯罪墮落而喪失屬靈生命,仍然有理智存留,與禽獸有別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1 [2.2.12a] 人因犯罪墮落而喪失屬靈生命,仍然有理智存留,與禽獸有別
2/18/2016
人因為犯罪墮落,他的罪性敗壞了他的自然恩賜(理智、情感、意志),同時喪失了超自然的恩賜(真理、仁義、聖潔)。這超然的恩賜能使亞當在信仰之光照下,過義的生活,經過試驗之後,可以得著屬天的生命與永生之福。所以,當亞當犯罪墮落、離棄神的國之後,同時也喪失了屬靈的(超自然)恩賜,這些是原先賜給他,使他有永生的盼望。
亞當墮落之後,被逐出神的國度,他裏面一切屬於靈魂蒙福的恩賜,都喪失淨盡。這要等到人得到重生的恩典之後,才能恢復。這些恩賜有信心、對神的愛、對鄰舍的愛、渴慕聖潔、熱心行義。這一切都是主基督在我們裏面恢復的,所以都當視為外來的,在我們墮落本性之外。因這緣故,我們說這些恩賜是在人墮落之後喪失的。
另一方面來說,心智的健全、心靈的正直也同時失去了。這是本性(自然恩賜)的敗壞。雖然仍有一些悟性和判斷,與意志一同存留在人裏面,然而我們不能說人的悟性是整全健康的,因為已經變成虛弱與墜入黑暗深淵。人的意志也已經敗壞,這是眾所周知的。
人的理智,是用來分別善惡、明白是非、判斷對錯,這是本性(自然的)恩賜,不可能完全喪失的。但是理智已經局部變弱、局部腐敗,所以成為殘缺不全。聖經說:“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這告訴我們兩件事實: 第一,人的扭曲敗壞的本性,仍然有少許火花發微弱之光,他還是有理性的人,與野獸有別,因為他還有一些悟性。第二,此微弱之光被極重的昏暗遮蔽擠住了(太6:23),所以無法發生效用(羅1:21-23)。同樣的,人的意志與人的本性不可分離,所以也沒有滅絕淨盡,但是却因被邪情私慾捆綁,不能追求仁義(弗4:17-19, 22-24)。
DAY 201 [2.2.12a] 人因犯罪墮落而喪失屬靈生命,仍然有理智存留,與禽獸有別
2/18/2016
人因為犯罪墮落,他的罪性敗壞了他的自然恩賜(理智、情感、意志),同時喪失了超自然的恩賜(真理、仁義、聖潔)。這超然的恩賜能使亞當在信仰之光照下,過義的生活,經過試驗之後,可以得著屬天的生命與永生之福。所以,當亞當犯罪墮落、離棄神的國之後,同時也喪失了屬靈的(超自然)恩賜,這些是原先賜給他,使他有永生的盼望。
亞當墮落之後,被逐出神的國度,他裏面一切屬於靈魂蒙福的恩賜,都喪失淨盡。這要等到人得到重生的恩典之後,才能恢復。這些恩賜有信心、對神的愛、對鄰舍的愛、渴慕聖潔、熱心行義。這一切都是主基督在我們裏面恢復的,所以都當視為外來的,在我們墮落本性之外。因這緣故,我們說這些恩賜是在人墮落之後喪失的。
另一方面來說,心智的健全、心靈的正直也同時失去了。這是本性(自然恩賜)的敗壞。雖然仍有一些悟性和判斷,與意志一同存留在人裏面,然而我們不能說人的悟性是整全健康的,因為已經變成虛弱與墜入黑暗深淵。人的意志也已經敗壞,這是眾所周知的。
人的理智,是用來分別善惡、明白是非、判斷對錯,這是本性(自然的)恩賜,不可能完全喪失的。但是理智已經局部變弱、局部腐敗,所以成為殘缺不全。聖經說:“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這告訴我們兩件事實: 第一,人的扭曲敗壞的本性,仍然有少許火花發微弱之光,他還是有理性的人,與野獸有別,因為他還有一些悟性。第二,此微弱之光被極重的昏暗遮蔽擠住了(太6:23),所以無法發生效用(羅1:21-23)。同樣的,人的意志與人的本性不可分離,所以也沒有滅絕淨盡,但是却因被邪情私慾捆綁,不能追求仁義(弗4:17-19, 22-24)。
DAY 198 [2.2.9] 早期教父對 “自由意志”論述是真偽參半,我們遵照聖經來分辨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8 [2.2.9] 早期教父對 “自由意志”論述是真偽參半,我們遵照聖經來分辨
2/15/2016
早期教會的神學家對於 “自由意志”的論述,除了奧古斯丁之外,都是語焉不詳或是眾說紛紜。他們的著作對此課題都是模糊不清,所以敬虔的信徒不能從他們得到確實的幫助。如果聽從他們的意見,則必會墜入五里霧之中。有時他們教導說:人失去了自由意志的能力,只有投靠恩典得著庇護;有時他們又說:人有自由意志作為武器自救。總的來說,雖然他們的教訓模糊不清,然而總是不會高舉人的美德,乃是將人的美善歸功於聖靈。
以下引用早期教父所說的,作為例證:“我們不應該以任何事自誇,因為我們一無所有。這表明人既然喪盡一切,必須學習完全倚靠神。…生命樹預表主基督,凡是摘吃這樹上果子的,必永遠活著;分別善惡樹預表意志的選擇,凡吃這樹上果子的,失去了神的恩典,必定死。…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罪人,也全然是罪人。…若在我們裡面沒有良善,若人從頭到腳都是罪人,若他不可以試驗自己意志能作多少的罪惡,則怎麼可以將善工是神人合作,均分功德呢?”他們所說的顯示他們都知道罪人不能倚靠自己。然而他們卻沒有像奧古斯丁一樣,清楚傳講真理,既不含糊也不矛盾。
總而言之,早期教父有時高舉人的自由意志,甚至自相矛盾自砸腳跟。然而他們的用意主要是教導人徹底放棄對自己美德的確信,並且主張人的一切力量唯獨在於神的恩典。至於中世紀經院哲學家,他們多受希臘哲學的影響,更是偏離聖經。我們在閱讀他們的著作時,必須按照聖經真理來分辨。我們若是跟隨世俗哲學,就會如同他們一樣掉入似是而非的陷阱中。唯有聖經是我們判斷萬事萬物的準繩,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屬靈的人要倚靠聖經,才能明白真理分辨萬事(提後3:16-17;詩119:105;羅2:14-16)。
DAY 198 [2.2.9] 早期教父對 “自由意志”論述是真偽參半,我們遵照聖經來分辨
2/15/2016
早期教會的神學家對於 “自由意志”的論述,除了奧古斯丁之外,都是語焉不詳或是眾說紛紜。他們的著作對此課題都是模糊不清,所以敬虔的信徒不能從他們得到確實的幫助。如果聽從他們的意見,則必會墜入五里霧之中。有時他們教導說:人失去了自由意志的能力,只有投靠恩典得著庇護;有時他們又說:人有自由意志作為武器自救。總的來說,雖然他們的教訓模糊不清,然而總是不會高舉人的美德,乃是將人的美善歸功於聖靈。
以下引用早期教父所說的,作為例證:“我們不應該以任何事自誇,因為我們一無所有。這表明人既然喪盡一切,必須學習完全倚靠神。…生命樹預表主基督,凡是摘吃這樹上果子的,必永遠活著;分別善惡樹預表意志的選擇,凡吃這樹上果子的,失去了神的恩典,必定死。…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罪人,也全然是罪人。…若在我們裡面沒有良善,若人從頭到腳都是罪人,若他不可以試驗自己意志能作多少的罪惡,則怎麼可以將善工是神人合作,均分功德呢?”他們所說的顯示他們都知道罪人不能倚靠自己。然而他們卻沒有像奧古斯丁一樣,清楚傳講真理,既不含糊也不矛盾。
總而言之,早期教父有時高舉人的自由意志,甚至自相矛盾自砸腳跟。然而他們的用意主要是教導人徹底放棄對自己美德的確信,並且主張人的一切力量唯獨在於神的恩典。至於中世紀經院哲學家,他們多受希臘哲學的影響,更是偏離聖經。我們在閱讀他們的著作時,必須按照聖經真理來分辨。我們若是跟隨世俗哲學,就會如同他們一樣掉入似是而非的陷阱中。唯有聖經是我們判斷萬事萬物的準繩,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屬靈的人要倚靠聖經,才能明白真理分辨萬事(提後3:16-17;詩119:105;羅2:14-16)。
DAY 199 [2.2.10] “自由意志”論總是竊奪神的榮耀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9 [2.2.10] “自由意志”論總是竊奪神的榮耀
2/16/2016
任何人若知道自己是悲慘敗壞、赤身露體、貧窮羞恥,而徹底謙卑下來,就是最清楚認識自己的人。人只要知道自己的缺乏必須在神裡面重新得回,則越是謙卑承認自己一無所有,越是對自己有益。人若是稍微自誇一點,以為自己尚有可誇之處,則必然會得意忘形,竊奪神的榮耀,而大大犯罪得罪神。的確,這樣的私慾侵入我們心中,想要迫使我們在自己裡頭尋找自鳴得意之處,而不再倚靠神。每當這樣的時候,讓我們記住這樣的思想是來自撒但的建議,他試探我們的始祖,要他們 “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既然這是來自惡者的試探,要人高舉自己,讓我們不給敵人留地步。這真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你可以擁有如此大的能力,可以完全倚靠你自己!
為了不被此虛妄的迷信欺哄,讓我們用許多重要經文來抵擋此試探,這些經文使得我們徹底謙卑下來:“依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主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耶17:5); “他不喜悅馬的力大,人的腿快,主耶和華喜悅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詩147:10-11);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主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40:29-31)。這些經文都有一共同目的: 我們若盼望神施恩給我們,則絲毫不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因為神 “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彼前5:5;箴3:34)。
我們也將以下的應許存記在心:“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江河澆灌乾旱之地”(賽44:3); “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賽55:1)。這些經文都見證: 除非人因認清自己的貧乏而對自己絕望,人就不能領受神的恩福。我們也絕不可忽略其他經文,例如以賽亞書的一節:“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主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賽60:19)。當然在今世,主不會將日月的光照挪去,不給他的僕人,但因為他喜悅在兒女身上唯獨彰顯他的榮耀,所以他呼召他們不要倚靠他們認為最傑出的受造之物(日月)。
DAY 199 [2.2.10] “自由意志”論總是竊奪神的榮耀
2/16/2016
任何人若知道自己是悲慘敗壞、赤身露體、貧窮羞恥,而徹底謙卑下來,就是最清楚認識自己的人。人只要知道自己的缺乏必須在神裡面重新得回,則越是謙卑承認自己一無所有,越是對自己有益。人若是稍微自誇一點,以為自己尚有可誇之處,則必然會得意忘形,竊奪神的榮耀,而大大犯罪得罪神。的確,這樣的私慾侵入我們心中,想要迫使我們在自己裡頭尋找自鳴得意之處,而不再倚靠神。每當這樣的時候,讓我們記住這樣的思想是來自撒但的建議,他試探我們的始祖,要他們 “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既然這是來自惡者的試探,要人高舉自己,讓我們不給敵人留地步。這真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你可以擁有如此大的能力,可以完全倚靠你自己!
為了不被此虛妄的迷信欺哄,讓我們用許多重要經文來抵擋此試探,這些經文使得我們徹底謙卑下來:“依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主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耶17:5); “他不喜悅馬的力大,人的腿快,主耶和華喜悅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詩147:10-11);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主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40:29-31)。這些經文都有一共同目的: 我們若盼望神施恩給我們,則絲毫不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因為神 “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彼前5:5;箴3:34)。
我們也將以下的應許存記在心:“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江河澆灌乾旱之地”(賽44:3); “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賽55:1)。這些經文都見證: 除非人因認清自己的貧乏而對自己絕望,人就不能領受神的恩福。我們也絕不可忽略其他經文,例如以賽亞書的一節:“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主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賽60:19)。當然在今世,主不會將日月的光照挪去,不給他的僕人,但因為他喜悅在兒女身上唯獨彰顯他的榮耀,所以他呼召他們不要倚靠他們認為最傑出的受造之物(日月)。
DAY 200 [2.2.11] 真正的謙卑,是將榮耀唯獨歸給神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200 [2.2.11] 真正的謙卑,是將榮耀唯獨歸給神
2/17/2016
哲學的真正根基就是謙卑。正如奧古斯丁所說:“一演說家被問到演說的主要原則為何,他回答說:“第一原則是傳講,第二原則也是傳講,第三原則還是傳講。如果你問我甚麼是基督信仰敬虔生活的準則,我總是如此回答:第一是謙卑,第二也是謙卑,第三還是謙卑”。甚麼是真正的謙卑呢? 奧古斯丁認為: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有些美德,但是禁戒自己不要驕傲自大,這仍不能算是謙卑。唯有當人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貧乏,除了謙卑之外無處可藏身,這才是真正的謙卑。他說:“任何人都不可自誇、奉承自己,因為人若自我中心,就是撒但。人的福氣唯獨從神而來。因為你自己所擁有的,除了罪之外還有甚麼?除去你身上的罪,罪是你自己的,而義是屬於神的”。
奧古斯丁又說:“為何我們假設人的能力是如此強大?其實,人的能力已經受損、破 碎、混亂、喪失了。我們所需要的是真實的悔改認罪,不是虛偽的辯護。任何人知道自己一無所有,也不能從自己得到幫助,他裡面的武器就折斷了,爭戰就止息了。所有不虔不義的武器都必須摧毀、破碎、焚燒。你必須不再自救,不再尋求自助。你自己越是軟弱無力,就越得著主的恩典拯救”。奧古斯丁在解釋詩篇70篇時,勸戒我們不可自以為義,使得我們可以認識神的義。神施恩典給我們,要叫我們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我們唯獨倚靠神的憐憫而站立,因為我們自己全然是惡。
我們切不可以為自己有權與神爭辯,好像我們將自己的好處歸給了他,要他償還(羅11:34-35)。正如我們的卑微顯出神的尊貴榮耀,我們承認自己的卑微,就在他的憐憫中得醫治。我們不是勸告那些不信的人要勉強自己聽從;也不是勸告那些認為自己有能力的人,為要成為真正的謙卑,最好不要注意自己的長處。我們乃是要求這樣的人:脫離自戀與野心的疾病,這疾病弄瞎了他的心眼,使他自視過高,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加6:3;羅12:3)。唯有透過聖經的明鏡,忠實照出人的本相,人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卑微光景(雅1:22-25)。
DAY 200 [2.2.11] 真正的謙卑,是將榮耀唯獨歸給神
2/17/2016
哲學的真正根基就是謙卑。正如奧古斯丁所說:“一演說家被問到演說的主要原則為何,他回答說:“第一原則是傳講,第二原則也是傳講,第三原則還是傳講。如果你問我甚麼是基督信仰敬虔生活的準則,我總是如此回答:第一是謙卑,第二也是謙卑,第三還是謙卑”。甚麼是真正的謙卑呢? 奧古斯丁認為: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有些美德,但是禁戒自己不要驕傲自大,這仍不能算是謙卑。唯有當人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貧乏,除了謙卑之外無處可藏身,這才是真正的謙卑。他說:“任何人都不可自誇、奉承自己,因為人若自我中心,就是撒但。人的福氣唯獨從神而來。因為你自己所擁有的,除了罪之外還有甚麼?除去你身上的罪,罪是你自己的,而義是屬於神的”。
奧古斯丁又說:“為何我們假設人的能力是如此強大?其實,人的能力已經受損、破 碎、混亂、喪失了。我們所需要的是真實的悔改認罪,不是虛偽的辯護。任何人知道自己一無所有,也不能從自己得到幫助,他裡面的武器就折斷了,爭戰就止息了。所有不虔不義的武器都必須摧毀、破碎、焚燒。你必須不再自救,不再尋求自助。你自己越是軟弱無力,就越得著主的恩典拯救”。奧古斯丁在解釋詩篇70篇時,勸戒我們不可自以為義,使得我們可以認識神的義。神施恩典給我們,要叫我們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我們唯獨倚靠神的憐憫而站立,因為我們自己全然是惡。
我們切不可以為自己有權與神爭辯,好像我們將自己的好處歸給了他,要他償還(羅11:34-35)。正如我們的卑微顯出神的尊貴榮耀,我們承認自己的卑微,就在他的憐憫中得醫治。我們不是勸告那些不信的人要勉強自己聽從;也不是勸告那些認為自己有能力的人,為要成為真正的謙卑,最好不要注意自己的長處。我們乃是要求這樣的人:脫離自戀與野心的疾病,這疾病弄瞎了他的心眼,使他自視過高,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加6:3;羅12:3)。唯有透過聖經的明鏡,忠實照出人的本相,人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卑微光景(雅1:22-25)。
Sunday, February 14, 2016
聖經歸正教會 主日證道 羅馬書7:4-6 基督徒生命Christian Life 02/14/2016
講道: 羅馬書7:4-6 基督徒生命Christian Life
前言: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7:1-4論到基督徒與律法的關係,不僅重述6:11與6:17所說的 “我們向罪已死,不再作罪的奴僕”,更是進一步說明「基督徒生命Christian Life」真正意義: 新生命、新關係、新目的、新能力。基督徒有永生、不再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7.4 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借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神。
脱离死亡、进入生命。基督徒,新生命的开始。
1. 新的生命New Life
(1) “你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在律法上也是死了”: 我們成為基督徒是得著新的生命,舊人已死,新人新生。基督徒不是道德進步、革除壞習慣、改變宗教,乃是重生born again,成為新造的人new creation (約3:3;林後5:17)
日军航空学校,自杀纵队,为国捐躯,人生只有20岁,日本投降免去轰炸任务,生命不一样了。你信了之后,你怎么信,三元福音,你为什么来到天堂?一个人如何见上帝的面?你说什么话?属耶稣基督、新造的人么?
一个重生得救的人是完全为神而活的人,脱离律法定罪,生命主权已经转移,“耶稣是主”讲出个所以然,还是个基督教信仰的人?基督徒是有基督生命的人。生命特征是?
(2)有新生命的人,必然愛慕靈奶(彼前2:2)。你是否渴慕主的话與享受主日崇拜、查經與聽道、每日靈修禱告、與人分享福音?
否则,我们的灵命有问题,有大问题。
(3)有新生命的人,必然靈命長進(彼後1:3-11),因為是屬靈人,能分辨是非,看透萬事(林前2:14-16)。
是否学到属灵功课,思想每件事情背后是否有长进,保罗三次祷告求主拿去刺,是否以基督的心为心。
2. 新的關係 New Relationship
(1) “在律法上死了,歸於別人”: 基督徒與神有新的關係。以前,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在律法以下;現在,是在恩典之下(羅6:13),在主基督耶穌裏。我們不再是外人,乃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弗2:19-20)
思想这个新的关系,以前是如何?现在是儿女和奴仆。保罗先前与我有益、我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看万事为粪土,耶稣是我主,名利地位?垃圾、有害的。
(2)我們是神的奴僕(6:22),不再是罪的奴僕。是向神活著,是向罪死(6:11)。你是誰的僕人? 你事奉誰?
请问你的生命,是谁的仆人?你还担心什么呢?耶稣掌管,你只要先求神的国、神的义。
海德堡要理问答,如无天父的许可,一根头发都不会掉下。
(3)我們是神的兒女(8:14),他是我們的天父,我們可以靠著聖靈呼叫阿爸父(8:14-17;加4:4-7)。你知道你是神的兒女? 你知道神愛你麼?
你生命中绝大多数的苦难都能承担、解释、解除。生命中体会到天父的慈爱和看护么?
加尔文,妻子去世,若不是天父的看护,承担不了生命之轻。
保罗,大马色之后,主啊你是谁,你要我做什么?提摩太后书1:1,最后一封信,“生命的应许”,向着标杆直跑。罗马书7:4,结果子给神。
3. 新的目的 New Purpose
(1) “叫我們結果子給神”: 這是基督徒的生活目的。我們不再為自己活,為自己結果子;不再是自我中心,滿足自己。我們乃是為主而活,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14:7;林後5:14-15)
(2) “叫你們歸於別人[另一位],歸於那從死裡復活的”: 我們嫁給主基督,與主聯合,為他而活(林後11:2)
(3)我們獻上身體作為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奉(12:1)。你是否存著虔誠敬畏的心來事奉神呢? (來12:28-29)
4. 新的能力 New Power
(1) “結果子給神”: 我們以前所結的果子是死亡(7:5;6:21),現在有成聖的果子(6:22),因為有新的能力! 這是從神而來的大能大力(弗3:14-21)
以前是为自己而活,保罗重生后,有生命有使命。读书、打拼、养家、人生就这样么?我们灵修祷告、目的何在?50岁以后,人生只有一件事,你最想做的一件是?50岁了,靠主恩典,清楚宗教改革信仰,真正的福音。以前,冲突避免。以宗教改革五个唯独为中心,我知道方向、目标了。50岁公开前后一致归正,你也该回想,你到底为什么而活。献上为活祭,不是熬,是理所当然的、甘心侍奉。为苦难、忧伤,悔改,站对位置、用对力气,侍奉永活的天父上帝。
那么能力从何而来?
(2)因為與主基督聯合,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所以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6:4)。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主基督,我凡事都能為他而作(腓4:13)
6:21,以前是死亡的果子,现在是成圣的果子。弗3:14,里面的力量,刚强起来。3:20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弗4:13凡事,祂要我们做的事情。
(3)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彼後1:3)。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因上帝向我們所顯的大能,使我們與基督同活(林後12:9-10;13:4)。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為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7) 靠主恩典、为主而活。是否依靠祂的大能大力,被基督的能力覆庇?
結論:
1. 新的生命、新的關係、新的目的、新的能力,這基督徒生命的四大標誌。這四點也是我們省察自己是否在基督裏,是否真實得救的關鍵。
以前和如今,对照显明... 省察自己
为什么要信耶稣?什么是信耶稣是主?只有一件事,在祂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求问、学习,从耶和华而来的喜乐是得胜的力量,诗篇23,在敌人面前,祢为我摆设宴席,因为你与我同在、福杯满溢。
2. 我們是如何How得救的? 保羅毫不含糊的告訴我們: “藉著基督的身體”,藉著他的身體在十字架上受死,藉著他從死裡復活(彼前2:24)。救恩唯獨在主基督裏,他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他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4:25)。
3. 如果你今晚離開世界,站立在神面前,你會說什麼? 你倚靠什麼? 你會去哪裡? 什麼是你得救到底的確據? (10:9-10)。
祂的身体,彼前2:24,挂在木头上,担当我们的罪,...正是罗马书7:4。
生命、关系、目的和能力。口传、生命切实的经历,不是空头的宗教信仰。
今天晚上离开世界,不论...你来到上帝面前,旧约,你当预备见你的神,我害怕、不敢想?你如何交账?你如何见主面,你的遗嘱?墓碑?更重要,离开世界的时候,你对上帝说什么?上帝对你说什么?
衷心、良善、又有见识的仆人。
诗歌:万古磐石为我开,主耶稣,你是唯一的中保。
从今天为你而活,海德堡要理问答第一问答。
我们反省,悔改,求主赦免、更新。疾病苦难、靠祢爱我们的大爱,得胜有余。
問題討論:
1. 基督徒的生命有哪些特徵標誌? 你的生命生活有這些標誌麼? 請分享其中一項,是你特別感受到的。
2. 有新生命的人,像嬰孩愛慕靈奶,原因為何? 你愛慕神的話麼? 你渴慕靈修禱告參加聚會麼?
3. 你與神的關係為何? 對你而言,神是法官或是父親? “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是什麼意思? 請分享你的感受
4. 你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你最想作的事是什麼? 你的人生要結出怎樣的果子? 這果子要歸給誰?
5. 你的生活要結出果子,必須要有能力,這能力從哪裡來? 你現今的生活有能力麼? 原因何在? 你如何運用此能力在你生活中(弗3:14-21;腓4:13)?
6. 你是如何得救的? 你得救到底的確據在哪裡? 如果你今晚離世,站立在神面前,你將要說什麼? 你預備好了要迎見神嗎?
DAY 197 [2.2.8] 罪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
2/14/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7 [2.2.8] 罪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
早期教會的教父常常提到 “自由意志”,然而他們會同時說明他們使用此詞的定義。首先,奧古斯丁毫不猶豫的稱意志是 “不自由”的。另外在別處,他也對那些否認意志是由自己的人,表示不滿。他的主要理由是:“不可容讓人否認意志作選擇,作為犯罪的藉口”。他清楚表明: “若沒有聖靈,則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因為它被私慾捆綁征服”。當意志被邪惡所征服而墮落於其中時,人性就失去了自由。人濫用自由意志作惡,就失喪了自己與自己的意志。因此,自由意志是如此被罪奴役,就沒有任何行義的能力。意志若非被神的恩典釋放,則不是自由的。
在律法的要求之下,人靠自己能力是無法滿足神的公義;但是在聖靈幫助之下,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被神釋放,才能順從神,滿足神的公義。所以,奧古斯丁總結說: “當初人被造時,領受了自由意志的大能,然而卻因犯罪而失去自由意志”。所以,意志的自由是藉著恩典而存在的。奧古斯丁痛責那些沒有恩典而宣稱自己有自由意志的人:“悲慘的人為何在被釋放之前,竟敢誇口自己有自由意志呢?為何在已經得釋放之後,誇口自己有能力呢?他們沒有留心注意 “自由意志”此詞本身暗示有自由。聖經說: 「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3:17)。所以,他們身為罪的奴僕,為何他們以自由意志自誇呢? 因為人成為征服他者的奴僕。如果他們已經被釋放,則他們為何自誇,好像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釋放?主說: 「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難道他們不願意作主的奴僕嗎?”
意志是由自的,然而是不自由的,不受義的約束,卻被罪奴役(羅6:20)。所以,奧古斯丁取笑使用 “自由意志”此詞的人。他教導說: 人是受義約束的,除非人的意志選擇脫離正義;人不能從罪得釋放,除非藉著救主的恩典。奧古斯丁說到人的 “自由”不過是放縱、不受義的約束。他是如此恰當的嘲弄 “自由意志”此詞的空洞,虛有其名。我們應當看明此用詞已經被誤用,如果繼續使用會帶來極大危害。如果徹底放棄使用它,則對教會大有益處。
DAY 197 [2.2.8] 罪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
早期教會的教父常常提到 “自由意志”,然而他們會同時說明他們使用此詞的定義。首先,奧古斯丁毫不猶豫的稱意志是 “不自由”的。另外在別處,他也對那些否認意志是由自己的人,表示不滿。他的主要理由是:“不可容讓人否認意志作選擇,作為犯罪的藉口”。他清楚表明: “若沒有聖靈,則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因為它被私慾捆綁征服”。當意志被邪惡所征服而墮落於其中時,人性就失去了自由。人濫用自由意志作惡,就失喪了自己與自己的意志。因此,自由意志是如此被罪奴役,就沒有任何行義的能力。意志若非被神的恩典釋放,則不是自由的。
在律法的要求之下,人靠自己能力是無法滿足神的公義;但是在聖靈幫助之下,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被神釋放,才能順從神,滿足神的公義。所以,奧古斯丁總結說: “當初人被造時,領受了自由意志的大能,然而卻因犯罪而失去自由意志”。所以,意志的自由是藉著恩典而存在的。奧古斯丁痛責那些沒有恩典而宣稱自己有自由意志的人:“悲慘的人為何在被釋放之前,竟敢誇口自己有自由意志呢?為何在已經得釋放之後,誇口自己有能力呢?他們沒有留心注意 “自由意志”此詞本身暗示有自由。聖經說: 「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3:17)。所以,他們身為罪的奴僕,為何他們以自由意志自誇呢? 因為人成為征服他者的奴僕。如果他們已經被釋放,則他們為何自誇,好像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釋放?主說: 「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難道他們不願意作主的奴僕嗎?”
意志是由自的,然而是不自由的,不受義的約束,卻被罪奴役(羅6:20)。所以,奧古斯丁取笑使用 “自由意志”此詞的人。他教導說: 人是受義約束的,除非人的意志選擇脫離正義;人不能從罪得釋放,除非藉著救主的恩典。奧古斯丁說到人的 “自由”不過是放縱、不受義的約束。他是如此恰當的嘲弄 “自由意志”此詞的空洞,虛有其名。我們應當看明此用詞已經被誤用,如果繼續使用會帶來極大危害。如果徹底放棄使用它,則對教會大有益處。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6
DAY 196 [2.2.7] 罪人犯罪是由自己的意志,但意志並非自由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6 [2.2.7] 罪人犯罪是由自己的意志,但意志並非自由
2/13/2016
中世紀神學家說人有 “自由意志”,其實他們要強調的是: 人的意志是出於自己,不是被強迫的。所以,他們認為: 雖然人是本性敗壞邪惡,被罪奴役,不能不犯罪,然而人是出自自己的選擇來犯罪,所以人的意志還是自由的。他們說人有選擇的自由,並非因為人可以自由選擇向善或向惡,乃是人作出邪惡行為是因自己願意,並非受強迫。這樣的解釋言之有理,然而問題在於:既然罪人的 “自由”只能選擇向惡,為何高舉這樣如此微不足道的 “由自”而貼上冠冕堂皇的名稱 “自由”呢?
人犯罪不是被強迫的,犯罪是出於自己的選擇,然而罪人的意志被罪捆綁,只能選擇向惡行惡。罪人既然不能不犯罪,卻說人仍有 “自由”,這是什麼高貴的自由啊? 這些經院哲學家在玩弄文字遊戲,我們不應該在字詞上爭論,因為這些爭論混亂危害教會,只有百害無一利!我們絕對不可使用這些荒謬的用詞,特別是牽連邪惡致命的錯誤。
當人們聽見人有 “自由意志”的說法,絕大多數的人立刻想到的是: 人是自己心智與意志的主人,能用自己能力來向善或向惡。這就否認了人的意志也全然敗壞的事實。雖然有人說,如果繼續不斷警告人們不要誤解此詞的含意,則這種危險可以避免。但是人心已經敗壞,自願傾向虛假,長篇大論所教導的真理,也抵不過一個用詞所導出的錯謬。罪人有所謂的“自由意志”,此用詞帶來的危害,從我們的經驗可確實看出。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忽略了早期教父對此課題的解釋內容;他們只是依照 “自由意志”的字源意義,卻自以為是的誤用曲解,如此自信導致毀滅性的後果。
DAY 196 [2.2.7] 罪人犯罪是由自己的意志,但意志並非自由
2/13/2016
中世紀神學家說人有 “自由意志”,其實他們要強調的是: 人的意志是出於自己,不是被強迫的。所以,他們認為: 雖然人是本性敗壞邪惡,被罪奴役,不能不犯罪,然而人是出自自己的選擇來犯罪,所以人的意志還是自由的。他們說人有選擇的自由,並非因為人可以自由選擇向善或向惡,乃是人作出邪惡行為是因自己願意,並非受強迫。這樣的解釋言之有理,然而問題在於:既然罪人的 “自由”只能選擇向惡,為何高舉這樣如此微不足道的 “由自”而貼上冠冕堂皇的名稱 “自由”呢?
人犯罪不是被強迫的,犯罪是出於自己的選擇,然而罪人的意志被罪捆綁,只能選擇向惡行惡。罪人既然不能不犯罪,卻說人仍有 “自由”,這是什麼高貴的自由啊? 這些經院哲學家在玩弄文字遊戲,我們不應該在字詞上爭論,因為這些爭論混亂危害教會,只有百害無一利!我們絕對不可使用這些荒謬的用詞,特別是牽連邪惡致命的錯誤。
當人們聽見人有 “自由意志”的說法,絕大多數的人立刻想到的是: 人是自己心智與意志的主人,能用自己能力來向善或向惡。這就否認了人的意志也全然敗壞的事實。雖然有人說,如果繼續不斷警告人們不要誤解此詞的含意,則這種危險可以避免。但是人心已經敗壞,自願傾向虛假,長篇大論所教導的真理,也抵不過一個用詞所導出的錯謬。罪人有所謂的“自由意志”,此用詞帶來的危害,從我們的經驗可確實看出。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忽略了早期教父對此課題的解釋內容;他們只是依照 “自由意志”的字源意義,卻自以為是的誤用曲解,如此自信導致毀滅性的後果。
DAY 195 [2.2.5-6] 人的意志不受罪的捆綁? 神人合作?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5 [2.2.5-6] 人的意志不受罪的捆綁? 神人合作?
2/12/2016
早期教會的神學家通常將所謂 “無關緊要的事”(明顯與神的國無關的事),放在人的 “自由意志”範疇之內。然而他們將 “真正的義”歸屬於 “神特別恩典與屬靈重生”範疇內。有位神學家將 “意志”分類為三種: 第一,感官的;第二,屬魂的;第三,屬靈的。前兩種是與生俱來的,第三種是聖靈在人裡面的工作。這種三元劃分人的意志,是混淆不清的。這些教父討論“自由意志”,首先探討的,並非論及它在社會或外在行動上的重要性,乃是什麼使人順從神的律法。雖然人是否有順從神律法的能力,是主要的論點,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前者。
經院哲學區分三種 “自由”:第一,脫離定律(必然)的自由;第二,脫離罪惡的自由;第三,脫離苦難的自由。定律是與生俱來、深刻人心的,所以人不可能脫離定律。後兩者是人被造時所擁有的,在犯罪墮落後就被奪去。基本上這是對的區分,然而這些經院哲學家卻錯誤的將 “必然”與 “強迫”混淆在一起。我們結論說: 所謂 “自由意志”不足以使人有能力行善,除非有恩典來幫助人;必須要有特別恩典才能使人行善,也唯有選民藉著重生得著了特別恩典。有些人說特別恩典是毫無分別的賜給全人類每一人,這實在是胡言亂語,抹殺了 “特別”的意義。
關於人在墮落之後的狀況,是否完全敗壞、沒有任何行真實良善的能力,或是尚有一些貧弱的行善能力(自己軟弱一事無成),需要恩典的幫助來盡其力? 經院哲學家的大師想要給予答案,就教導說: “我們需要兩種恩典使我們能行善工”,第一種稱為“獨作的恩典”,確保我們有效的立志行善;第二種稱為 “合作的恩典”,幫助我們自己向善的意志。這種分類方法的錯誤在於: 雖然將人能有效的立志行善歸功於神的恩典,但是卻暗示人自己的本性可以向善(雖然是無效的)。中世紀的神學家宣稱: 人立志行善是神的恩典,但是卻妥協說: 人出於自己的願望來尋求真實的良善。這與奧古斯丁所說的完全相反,卻假裝是從他學來的。
這所謂 “合作的恩典”是混淆視聽,帶來彎曲錯誤的解釋。這些人認為我們與神的恩典合作,以為人的意志有能力將神的恩典變成無效,也有能力順從跟隨神的恩典。他們說:"那些運用理智判斷的人,可以隨意拒絕恩典,所以,沒有拒絕恩典就是有功德的;那些自己有行善意願卻無完成能力者,願意與神的恩典合作,也算是有功德的”。這些經院哲學家是與奧古斯丁相去甚遠,他們認為人的意志仍有自由,所以有行善的功德。即使人犯罪墮落被罪奴役,人的意志仍然是不受強迫,不被捆綁。這種 “神人合作”說法顛倒是非,將 “死在罪中的人”說成 “罪人有自由的意志”,明顯違背聖經(弗2:1-4;羅1:28-32;3:10-18)。
DAY 195 [2.2.5-6] 人的意志不受罪的捆綁? 神人合作?
2/12/2016
早期教會的神學家通常將所謂 “無關緊要的事”(明顯與神的國無關的事),放在人的 “自由意志”範疇之內。然而他們將 “真正的義”歸屬於 “神特別恩典與屬靈重生”範疇內。有位神學家將 “意志”分類為三種: 第一,感官的;第二,屬魂的;第三,屬靈的。前兩種是與生俱來的,第三種是聖靈在人裡面的工作。這種三元劃分人的意志,是混淆不清的。這些教父討論“自由意志”,首先探討的,並非論及它在社會或外在行動上的重要性,乃是什麼使人順從神的律法。雖然人是否有順從神律法的能力,是主要的論點,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前者。
經院哲學區分三種 “自由”:第一,脫離定律(必然)的自由;第二,脫離罪惡的自由;第三,脫離苦難的自由。定律是與生俱來、深刻人心的,所以人不可能脫離定律。後兩者是人被造時所擁有的,在犯罪墮落後就被奪去。基本上這是對的區分,然而這些經院哲學家卻錯誤的將 “必然”與 “強迫”混淆在一起。我們結論說: 所謂 “自由意志”不足以使人有能力行善,除非有恩典來幫助人;必須要有特別恩典才能使人行善,也唯有選民藉著重生得著了特別恩典。有些人說特別恩典是毫無分別的賜給全人類每一人,這實在是胡言亂語,抹殺了 “特別”的意義。
關於人在墮落之後的狀況,是否完全敗壞、沒有任何行真實良善的能力,或是尚有一些貧弱的行善能力(自己軟弱一事無成),需要恩典的幫助來盡其力? 經院哲學家的大師想要給予答案,就教導說: “我們需要兩種恩典使我們能行善工”,第一種稱為“獨作的恩典”,確保我們有效的立志行善;第二種稱為 “合作的恩典”,幫助我們自己向善的意志。這種分類方法的錯誤在於: 雖然將人能有效的立志行善歸功於神的恩典,但是卻暗示人自己的本性可以向善(雖然是無效的)。中世紀的神學家宣稱: 人立志行善是神的恩典,但是卻妥協說: 人出於自己的願望來尋求真實的良善。這與奧古斯丁所說的完全相反,卻假裝是從他學來的。
這所謂 “合作的恩典”是混淆視聽,帶來彎曲錯誤的解釋。這些人認為我們與神的恩典合作,以為人的意志有能力將神的恩典變成無效,也有能力順從跟隨神的恩典。他們說:"那些運用理智判斷的人,可以隨意拒絕恩典,所以,沒有拒絕恩典就是有功德的;那些自己有行善意願卻無完成能力者,願意與神的恩典合作,也算是有功德的”。這些經院哲學家是與奧古斯丁相去甚遠,他們認為人的意志仍有自由,所以有行善的功德。即使人犯罪墮落被罪奴役,人的意志仍然是不受強迫,不被捆綁。這種 “神人合作”說法顛倒是非,將 “死在罪中的人”說成 “罪人有自由的意志”,明顯違背聖經(弗2:1-4;羅1:28-32;3:10-18)。
DAY 194 [2.2.4b] 何謂 “自由意志”? 教會歷史上的看法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4 [2.2.4b] 何謂 “自由意志”? 教會歷史上的看法
2/11/2016
早期教會的希臘教父,一般都高舉人意志的能力,而所有的神學家對此課題的說法,差異甚大,又搖擺不定,自相矛盾。除了奧古斯丁之外,其他人的著作不能帶給我們確實的教導。到了中世紀的神學家,論到人的本性時,都想要在論述中彰顯自己的聰明,來博得稱讚。所以接二連三每況愈下,最後大家共同說:人只是在感官部分墮落了,理智上毫無玷污,意志也無傷大雅。同時,這句名言也流傳甚廣:“人的自然才能都腐敗了,超自然的也被奪去了”。然而,百人中不到一人明白此句話的真正意義。
這句名言用來表達人性已經墮落敗壞,還算差強人意。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到底人的能力為何? 人還能作什麼? 我們必須仔細小心的查考,人性的每一部分都敗壞了,喪盡一切超自然的恩賜。所以,那些自稱是基督門徒的中世紀神學家,對此課題的論述,太像世俗哲學家了。總的來說,拉丁語系的神學家一直使用 “自由意志”此詞,好像人仍然是正直的。希臘語系的神學家,則不知恥的使用僭越的述詞 “自我能力”,表達人自己仍有能力行善。無怪乎連一般凡夫俗子也被洗腦,相信人裡面仍有自由意志。他們當中自以為有學問的人,也不知到底此自由的範圍有多大。所以,我們必須歸回聖經,根據聖經來查考,認清人性的真相是善是惡。
雖然 “自由意志”此詞重複出現在所有作家中的著述裡,甚少人給它下明確的定義。早期教會中有一定義,為多人所同意:“自由意志是以理智來分別善惡,以意志來選擇善惡”。奧古斯丁進一步定義說: “自由意志是理智與意志的功能,借助恩典就選擇善,沒有恩典就選擇惡”。後來中世紀的神學家說: “意志的自由是不會喪失的,理智的判斷是不會失誤的,所以意志贊同理智所作的抉擇”。也有模糊的說法: “自由意志是為自己保持正直的能力”。經院哲學接受奧古斯丁的定義,因為比較清楚,並且沒有排除神的恩典。他們知道:意志若無恩典,則自己無法成全。但是這些神學家加上自己的意見,想要更佳或更完整的來定義。他們將 “自由的意志”區分開來,說明名詞 “意志”是指理智分別善惡,形容詞 “自由的”是指意志的或左或右。所以他們將 “意志”稱為 “選擇的能力”,此能力來自悟性與情慾的混合,然而是情慾佔上風。總而言之,他們將自由抉擇的能力,擺在理智和意志上。
這些複雜又混亂的說法,顯示出人本思想的自以為是,正是罪人墮落的理性所演繹出的自我認知。受世俗哲學影響的神學家(從早期教會到中世紀),偏離了聖經真理,認為罪人的理性與意志仍是自由的,仍有能力向善。他們實在是瞎子領瞎子,都掉在世俗哲學的坑裡(太15:14)。我們基督徒是新造的人,不可像外邦人哲學家存虛妄的心行事,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要完全依靠聖經來慎思明辨(羅12:2;弗4:17-24)。
DAY 194 [2.2.4b] 何謂 “自由意志”? 教會歷史上的看法
2/11/2016
早期教會的希臘教父,一般都高舉人意志的能力,而所有的神學家對此課題的說法,差異甚大,又搖擺不定,自相矛盾。除了奧古斯丁之外,其他人的著作不能帶給我們確實的教導。到了中世紀的神學家,論到人的本性時,都想要在論述中彰顯自己的聰明,來博得稱讚。所以接二連三每況愈下,最後大家共同說:人只是在感官部分墮落了,理智上毫無玷污,意志也無傷大雅。同時,這句名言也流傳甚廣:“人的自然才能都腐敗了,超自然的也被奪去了”。然而,百人中不到一人明白此句話的真正意義。
這句名言用來表達人性已經墮落敗壞,還算差強人意。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到底人的能力為何? 人還能作什麼? 我們必須仔細小心的查考,人性的每一部分都敗壞了,喪盡一切超自然的恩賜。所以,那些自稱是基督門徒的中世紀神學家,對此課題的論述,太像世俗哲學家了。總的來說,拉丁語系的神學家一直使用 “自由意志”此詞,好像人仍然是正直的。希臘語系的神學家,則不知恥的使用僭越的述詞 “自我能力”,表達人自己仍有能力行善。無怪乎連一般凡夫俗子也被洗腦,相信人裡面仍有自由意志。他們當中自以為有學問的人,也不知到底此自由的範圍有多大。所以,我們必須歸回聖經,根據聖經來查考,認清人性的真相是善是惡。
雖然 “自由意志”此詞重複出現在所有作家中的著述裡,甚少人給它下明確的定義。早期教會中有一定義,為多人所同意:“自由意志是以理智來分別善惡,以意志來選擇善惡”。奧古斯丁進一步定義說: “自由意志是理智與意志的功能,借助恩典就選擇善,沒有恩典就選擇惡”。後來中世紀的神學家說: “意志的自由是不會喪失的,理智的判斷是不會失誤的,所以意志贊同理智所作的抉擇”。也有模糊的說法: “自由意志是為自己保持正直的能力”。經院哲學接受奧古斯丁的定義,因為比較清楚,並且沒有排除神的恩典。他們知道:意志若無恩典,則自己無法成全。但是這些神學家加上自己的意見,想要更佳或更完整的來定義。他們將 “自由的意志”區分開來,說明名詞 “意志”是指理智分別善惡,形容詞 “自由的”是指意志的或左或右。所以他們將 “意志”稱為 “選擇的能力”,此能力來自悟性與情慾的混合,然而是情慾佔上風。總而言之,他們將自由抉擇的能力,擺在理智和意志上。
這些複雜又混亂的說法,顯示出人本思想的自以為是,正是罪人墮落的理性所演繹出的自我認知。受世俗哲學影響的神學家(從早期教會到中世紀),偏離了聖經真理,認為罪人的理性與意志仍是自由的,仍有能力向善。他們實在是瞎子領瞎子,都掉在世俗哲學的坑裡(太15:14)。我們基督徒是新造的人,不可像外邦人哲學家存虛妄的心行事,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要完全依靠聖經來慎思明辨(羅12:2;弗4:17-24)。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DAY 191 [2.2.1b-2] 謙卑承認我們的敗壞無能,是對我們有益的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1 [2.2.1b-2] 謙卑承認我們的敗壞無能,是對我們有益的
2/8/2016
人已經犯罪墮落,失去真實的智慧與良善。我們承認此事實,既是榮耀神,也是對我們自己大有益處。因此,那些違背真裡吹捧我們人性的人,其實是給我們的敗壞加上褻瀆。當人說我們要靠自己能力打拼,其實是要我們乘蘆葦升空,等到蘆葦折斷之後立即粉身碎骨。甚至當我們將自己的能力與蘆葦相比時,也是自抬身價!無論虛妄之人如何在這些事上捏造吹噓,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這句名言實在有理: “自由意志”沒有被其辯護者所建立,反而是被他們所踐踏。我們首先指出此點是必要的,因為有些人痛恨聽到 “承認人是毫無能力,好叫神的能力覆庇”的道理,認為是危險無益的。然而此真理既是敬虔的根基,也是對我們極有益處。
人靈魂的功能是在心思意念中表達出來。讓我們來考察心思意念所能作的是甚麼。哲學家在基本上看法一致,推測 “理智”是在思想裡,如同明燈照亮一切計謀、如同君王統管意志。他們假定"理智”有神的光照耀,使之能有效的計畫,也具有優越能力施行有效的決定。另一方面,他們也推測 “感官認知”是被知覺的遲鈍與膚淺所局限,所以總是屬地的運作,被低賤之事所纏繞,永不能達到正確的判斷。他們主張 “慾望”如果順從理智,不被感官所臣服,孕育追求良善,持守正道而行,就成形為 “意志”。如果 "慾望"臣服於感官,被感官捆綁,被感官所腐化扭曲,就會墮落為 “情慾”。
按照他們的意見,這些功能 “悟性、感官、慾望或意志(比較通用的名稱)”都坐落在靈魂裡。這些哲學家因此宣稱: 悟性被賦予理智,理智是最佳的指導原則來引導良善幸福的人生,條件是理智必須持守其優越性,又彰顯其天賦的力量。但是他們說:“感官”是低等的本能反應,牽引人進入錯誤與幻想;感官可以被理智的杖馴服、漸漸被理智克服。這些哲學家又說 “意志”是在理智與感官之間,意志擁有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可以順從理智,或作貶低自己被感官的暴力控制。其實這些哲學家的說法,正是墮落的人自以為是,猜想人的理智是優越高尚無疑。聖經告訴我們:人的犯罪墮落導致人性徹底的敗壞,人的理智也被罪污染成為黑暗(羅1:21-23;林後4:4;弗2:1-3),罪人的理智也需要重生(弗4:24;西3:10)。
DAY 191 [2.2.1b-2] 謙卑承認我們的敗壞無能,是對我們有益的
2/8/2016
人已經犯罪墮落,失去真實的智慧與良善。我們承認此事實,既是榮耀神,也是對我們自己大有益處。因此,那些違背真裡吹捧我們人性的人,其實是給我們的敗壞加上褻瀆。當人說我們要靠自己能力打拼,其實是要我們乘蘆葦升空,等到蘆葦折斷之後立即粉身碎骨。甚至當我們將自己的能力與蘆葦相比時,也是自抬身價!無論虛妄之人如何在這些事上捏造吹噓,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這句名言實在有理: “自由意志”沒有被其辯護者所建立,反而是被他們所踐踏。我們首先指出此點是必要的,因為有些人痛恨聽到 “承認人是毫無能力,好叫神的能力覆庇”的道理,認為是危險無益的。然而此真理既是敬虔的根基,也是對我們極有益處。
人靈魂的功能是在心思意念中表達出來。讓我們來考察心思意念所能作的是甚麼。哲學家在基本上看法一致,推測 “理智”是在思想裡,如同明燈照亮一切計謀、如同君王統管意志。他們假定"理智”有神的光照耀,使之能有效的計畫,也具有優越能力施行有效的決定。另一方面,他們也推測 “感官認知”是被知覺的遲鈍與膚淺所局限,所以總是屬地的運作,被低賤之事所纏繞,永不能達到正確的判斷。他們主張 “慾望”如果順從理智,不被感官所臣服,孕育追求良善,持守正道而行,就成形為 “意志”。如果 "慾望"臣服於感官,被感官捆綁,被感官所腐化扭曲,就會墮落為 “情慾”。
按照他們的意見,這些功能 “悟性、感官、慾望或意志(比較通用的名稱)”都坐落在靈魂裡。這些哲學家因此宣稱: 悟性被賦予理智,理智是最佳的指導原則來引導良善幸福的人生,條件是理智必須持守其優越性,又彰顯其天賦的力量。但是他們說:“感官”是低等的本能反應,牽引人進入錯誤與幻想;感官可以被理智的杖馴服、漸漸被理智克服。這些哲學家又說 “意志”是在理智與感官之間,意志擁有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可以順從理智,或作貶低自己被感官的暴力控制。其實這些哲學家的說法,正是墮落的人自以為是,猜想人的理智是優越高尚無疑。聖經告訴我們:人的犯罪墮落導致人性徹底的敗壞,人的理智也被罪污染成為黑暗(羅1:21-23;林後4:4;弗2:1-3),罪人的理智也需要重生(弗4:24;西3:10)。
DAY 192 [2.2.3] 世俗哲學家相信意志是自由的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2 [2.2.3] 世俗哲學家相信意志是自由的
2/9/2016
世俗哲學家高舉理智,想要讓理智作王統管人心。然而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理論困難重重。有時人被享樂誘惑而心裡發癢,有時候被虛假的幸福所欺哄,有時候為強烈的情緒所打擊,所以人是被七情六慾所牽引拉拽。世俗哲學家也承認:人們本性所有的微弱之光,很快就被我們的邪念與惡俗所熄滅了。邪情私慾一旦佔據人心,就越發洶湧氾濫不可收拾。他們毫不猶豫地將之比喻為脫韁之野馬;當 “理智”從駕駛座上被拋出馬車外時,馬拉著車放縱狂奔,肆無忌憚。
雖然如此,世俗哲學家還是堅決主張我們有行善與性惡的能力。他們說: 做這事或那事,是看我們如何選擇,不做也是我們的選擇。看來我們似乎是有自由選擇,做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做的事。我們可以行善,也可以不行;可以行惡,也可以不行。所以,有些人甚至狂妄至極,誇口說:“我們活著,是神明的賞賜;我們要活得好與道德高尚,則是靠我們自己的本事。因為每個人是靠自己修練道德,所以沒有人會為道德感謝神。我們是因自己的道德被稱讚,並且誇耀自己的美德。如果美德是神的禮物,並非我們自己的,則我們無法自誇了”。他們還說: “幸運要仰賴諸神,然而智慧是靠自己而得”。
總之,世俗哲學家的共同看法是: 理智在人悟性中,足以引導人行義行善;意志順服理智,然而常被感官引誘去行惡。但是既然意志有選擇的自由,不能被攔阻而不隨從理智,理智在萬事上領導意志。這些世俗說法是自相矛盾,卻迷惑人心。聖經提醒我們:“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西2:8)。世人不只是感官情慾傾向邪惡,連理智與意志都被罪污染敗壞。所以人們才會執迷不悟,認為自己理智沒有變成虛空昏暗(羅1:21)。
DAY 192 [2.2.3] 世俗哲學家相信意志是自由的
2/9/2016
世俗哲學家高舉理智,想要讓理智作王統管人心。然而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理論困難重重。有時人被享樂誘惑而心裡發癢,有時候被虛假的幸福所欺哄,有時候為強烈的情緒所打擊,所以人是被七情六慾所牽引拉拽。世俗哲學家也承認:人們本性所有的微弱之光,很快就被我們的邪念與惡俗所熄滅了。邪情私慾一旦佔據人心,就越發洶湧氾濫不可收拾。他們毫不猶豫地將之比喻為脫韁之野馬;當 “理智”從駕駛座上被拋出馬車外時,馬拉著車放縱狂奔,肆無忌憚。
雖然如此,世俗哲學家還是堅決主張我們有行善與性惡的能力。他們說: 做這事或那事,是看我們如何選擇,不做也是我們的選擇。看來我們似乎是有自由選擇,做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做的事。我們可以行善,也可以不行;可以行惡,也可以不行。所以,有些人甚至狂妄至極,誇口說:“我們活著,是神明的賞賜;我們要活得好與道德高尚,則是靠我們自己的本事。因為每個人是靠自己修練道德,所以沒有人會為道德感謝神。我們是因自己的道德被稱讚,並且誇耀自己的美德。如果美德是神的禮物,並非我們自己的,則我們無法自誇了”。他們還說: “幸運要仰賴諸神,然而智慧是靠自己而得”。
總之,世俗哲學家的共同看法是: 理智在人悟性中,足以引導人行義行善;意志順服理智,然而常被感官引誘去行惡。但是既然意志有選擇的自由,不能被攔阻而不隨從理智,理智在萬事上領導意志。這些世俗說法是自相矛盾,卻迷惑人心。聖經提醒我們:“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西2:8)。世人不只是感官情慾傾向邪惡,連理智與意志都被罪污染敗壞。所以人們才會執迷不悟,認為自己理智沒有變成虛空昏暗(羅1:21)。
DAY 193 [2.2.4] 附合世俗哲學家就是妥協,混淆視聽
2/10/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3 [2.2.4] 附合世俗哲學家就是妥協,混淆視聽
教會歷史上所有的神學著作,都承認人的理智已經被罪所重傷,被邪情私慾所嚴重奴役。雖然如此,這些神學家當中有許多人也過於附合世俗哲學家的說法。早期的神學家會如此高舉人的能力,不堅持人是無能的,有下列原因:首先,他們覺得如果承認人的無能,就會被與他們爭論的世俗哲學家譏笑;第二,他們知道肉體本來就是懶惰不想行善,想要避免給人找藉口不去行善,所以就說人有能力行善。所以,他們不想教導一般世人看來是荒謬的教訓,就致力於將聖經教義與世俗哲學妥協。聖經清楚明說:“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9-12)。
這些神學家特別注意上述第二點,不想給人任何怠惰的藉口而不行善。從他們的話中,可看出此點: “神將善惡放在我們的能力中,他賜給我們自由選擇作決定,不勉強不願意的人,歡迎那自願的人”;“惡人只要他願意,就可以被改變成好人;好人也會因怠惰而墮落成惡人。因為主造了我們的本性自由作選擇,他不強迫我們,乃是賜下解藥,一切讓病人自己做決定”; “除非神的恩典幫助我們,我們不能做對任何事;同樣,除非我們盡我們的本分,我們也不能得天上的恩寵”。總之,這些說法就是: 並非每一件事都需要倚靠神的幫助,我們自己也要做些什麼。這種所謂 “我們做我們該做的,讓神作其餘的”, “我們開始,神來成全;我們做我們所能的,他來供應我們所不能的”,說穿了就是: “天助自助、神人合作”。
很明顯的,藉著這些說法,他們將熱心行善歸功於人自己,實在是言過其實。他們辯稱我們犯罪只是因為怠惰而已,他們以為唯有這樣才能喚醒我們脫離天性怠惰。雖然他們這樣的說法,非常巧妙圓滑,但是事實上是大錯特錯。這種飲鴆止渴的作法,誤導人倚靠自己來配合神的救恩,實在是害人不淺。聖經清楚啟示: 我們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也唯獨是神的恩典,一點兒也不是出於自己(弗2:5,8-9)。
DAY 193 [2.2.4] 附合世俗哲學家就是妥協,混淆視聽
教會歷史上所有的神學著作,都承認人的理智已經被罪所重傷,被邪情私慾所嚴重奴役。雖然如此,這些神學家當中有許多人也過於附合世俗哲學家的說法。早期的神學家會如此高舉人的能力,不堅持人是無能的,有下列原因:首先,他們覺得如果承認人的無能,就會被與他們爭論的世俗哲學家譏笑;第二,他們知道肉體本來就是懶惰不想行善,想要避免給人找藉口不去行善,所以就說人有能力行善。所以,他們不想教導一般世人看來是荒謬的教訓,就致力於將聖經教義與世俗哲學妥協。聖經清楚明說:“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9-12)。
這些神學家特別注意上述第二點,不想給人任何怠惰的藉口而不行善。從他們的話中,可看出此點: “神將善惡放在我們的能力中,他賜給我們自由選擇作決定,不勉強不願意的人,歡迎那自願的人”;“惡人只要他願意,就可以被改變成好人;好人也會因怠惰而墮落成惡人。因為主造了我們的本性自由作選擇,他不強迫我們,乃是賜下解藥,一切讓病人自己做決定”; “除非神的恩典幫助我們,我們不能做對任何事;同樣,除非我們盡我們的本分,我們也不能得天上的恩寵”。總之,這些說法就是: 並非每一件事都需要倚靠神的幫助,我們自己也要做些什麼。這種所謂 “我們做我們該做的,讓神作其餘的”, “我們開始,神來成全;我們做我們所能的,他來供應我們所不能的”,說穿了就是: “天助自助、神人合作”。
很明顯的,藉著這些說法,他們將熱心行善歸功於人自己,實在是言過其實。他們辯稱我們犯罪只是因為怠惰而已,他們以為唯有這樣才能喚醒我們脫離天性怠惰。雖然他們這樣的說法,非常巧妙圓滑,但是事實上是大錯特錯。這種飲鴆止渴的作法,誤導人倚靠自己來配合神的救恩,實在是害人不淺。聖經清楚啟示: 我們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也唯獨是神的恩典,一點兒也不是出於自己(弗2:5,8-9)。
Tuesday, February 9, 2016
Monday, February 8, 2016
DAY 190 [2.2.1a] 人被罪捆綁成為悲慘的罪奴,已經喪失選擇向善的自由
2/7/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90 [2.2.1a] 人被罪捆綁成為悲慘的罪奴,已經喪失選擇向善的自由
自從人類始祖亞當被罪俘擄了之後,罪就作王統治全人類,並且全然佔據了每一個人的心靈。我們必須更仔細的考察: 我們已經淪為罪奴,是否已經被剝奪了一切自由? 假若還有一點自由存留,則這自由的能力有多少? 為要看清楚此問題的真相,我們應先確立整個討論的方向。避免陷入錯謬的最佳方法,就是注意那些威脅我們的危險,有兩方面:(1)「自甘墮落」: 若說人失去一切的正直,則人就立刻以此作為惰怠的藉口,說自己沒有能力追求仁義,好像與之無關;(2)「自以為義」: 當人僭取仁義歸功自己,即使是一點點,也必是竊奪神的榮耀,必定無可避免地陷入驕縱,自取滅亡。
所以,為了避免被這些石頭砸得稀爛,我們必須走在正確途徑上: 當人知道自己裡面的能力毫無良善,以及身陷囹圄在悲慘中,就應受教企盼自己所無的良善、所失去的自由。事實上,要刺激他喚醒他脫離惰怠,當然不應容他誤以為自己有崇高美德,乃是讓他認識自己的敗壞與捆鎖。大家都知道自以為義的可怕後果,但是許多人不相信自己本性已經敗壞。當然我們不應該否認神賜給人的尊嚴,可是也應該叫人遠離虛張自誇。當初人被造時,因神的恩典賦予人如此尊榮,使人與萬物有別,神也不容許他自誇。現今人因忘恩負義,從榮耀巔峰墮落至羞辱深淵時,豈不是更應該謙卑反省呢?
當初亞當在被造時,居於何等尊貴榮耀的高位,而聖經只是說人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創1:27)。這顯示人之所以如此蒙福,不是因為自己所行的善,乃是因為神的恩典,叫人與他的性情有分。因此,人犯罪墮落了,現今已經喪失原有的尊貴榮耀,除了承認神曾經以豐富恩典賜福給他,而他卻忘恩負義,還有甚麼好說的呢?人在知道自己蒙福之時不榮耀神,至少現今可以藉著承認自己的貧乏,歸榮耀給神.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9 [2.1.11] 人被造時 “善良的本性”,在人墮落後變壞成為 “敗壞的本性”
2/6/2016
我們知道:人的敗壞是經由本性的墮落變壞,然而此墮落變壞並非來自原先本性。我們否認人受造的本性是敗壞的,目的是指明:敗壞是因外來發生的事件臨到人的本性,並非人當初受造時所固有本質。當我們說此敗壞是 “本性”的,是說明: 世人不是因為經由犯了罪行才開始有敗壞的罪性,乃是經由亞當的遺傳,人與生俱來就有敗壞的罪性。這是聖經所說的真理:“我們本為(我們就本性而言是)可怒之子”(弗2:3)。神創造萬物,連最小的受造物,他都看為是好的,怎麼可能會對他所造的人(最高貴的受造物)發義怒呢? 顯然他是因為人墮落變壞成罪人而發義怒。
因為人犯罪墮落而本性變為敗壞,所以成為可怒之子,在神的震怒之下。所以我們結論說:世人的本性因始祖亞當的遺傳,與生俱來是敗壞與錯謬的。亞當墮落之後,人性是敗壞的,所以稱世人的敗壞是 “本性的”,指明: 在我們肉體中掌權的罪;若沒有神的恩典拯救改變罪人,則罪必然是在世人本性裡面作王,叫他死(羅5:21;6:23)。
異端邪說想要將世人的罪性,歸咎於人的物質身體,其實是想間接歸咎於創造主。這是愚昧且邪惡的。天使沒有身體也犯罪墮落,主耶穌道成肉身,有身體卻未犯罪。可見身體不是犯罪墮落的原因,也不是本性變為敗壞的來源。我們在亞當裡犯罪墮落,身體靈魂都被罪污染,都死在罪中。我們在主基督裡蒙恩得救,人性被徹底更新,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身體靈魂都成為聖潔,最終完全得贖得榮耀。真是何等奇妙的救恩,何等長闊高深的愛(弗2:4-7)!
Sunday, February 7, 2016
宗教改革的五大唯獨(上) Diane Poythress 20140925
Indulgence--buy other's work and merit
Penance--self work
Luther wanted accumulate his merit, fast, whipping himself, relics (pieces of saints, hair, finger, teeth) you got points to heaven. Pilgrimage, Jerusalem, exempt of purgatory.
buy yourself and buy indulgence for others
Sacerdotalism, Church through sacrament, Lord's Supper, Mass, sacrifice again. become Christ's body and blood again. they didn't know the book of Hebrew. Altar in Roman Catholic, communion in Protestant Church.
theological problem, order salutis, grace, your will choose God, prevenient grace, Thomas Aquna insisted mind was not corrupt and can decide to choose. following problem, you can lose your salvation.
you can never know th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Luther, as a Augustinian monk in monastery, confessed his sins and told his mentor back and back again.
Intercession, Mary? the mother of God, her words counts? or Saints for fisherman, for travel, for every works. Catholics statutes in their car dashboard. Saint Christopher protect driving. losing something, pray for that saint and find it back.
only mediator, Jesus Christ.
because they don't have Bible to read, they listen human tradition alone.
that is very sad. superstitious idols, pictures.
we have same situation today. purse, which temple, idol you go to and can have blessings. no difference. the lies of Satan is same from the Eden.
Movie Calvin 500 Geneva
the priesthood of believer, Lillback, Westminster president, Robert Godfrey, Westminster California president
Switzerland Geneva, reformers, John Calvin, Steven Lawson, Ian Manson, Henri A. G.
Dr. Richard C. Gamble, Professor, Reformed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
Ligon Duncan,
满城偶像
weeping for the Europe desolation and corruption
Scott Clark, WTS
Robert Godfrey.
John Mabray, Covenant
John H. White
Timothy Russell
WiCliff, Hus,
Sola Scriptura
Sola Fida
Solus Christus
Sola Gratia
Soli Deo Gloria, 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上帝独行大事,唯神至荣!
Dr. Bryan Chapell,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Dr. Philip Ryken, Wheaton
Saturday, February 6, 2016
DAY 189 [2.1.11] 人被造時 “善良的本性”,在人墮落後變壞成為 “敗壞的本性”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9 [2.1.11] 人被造時 “善良的本性”,在人墮落後變壞成為 “敗壞的本性”
2/6/2016
我們知道:人的敗壞是經由本性的墮落變壞,然而此墮落變壞並非來自原先本性。我們否認人受造的本性是敗壞的,目的是指明:敗壞是因外來發生的事件臨到人的本性,並非人當初受造時所固有本質。當我們說此敗壞是 “本性”的,是說明: 世人不是因為經由犯了罪行才開始有敗壞的罪性,乃是經由亞當的遺傳,人與生俱來就有敗壞的罪性。這是聖經所說的真理:“我們本為(我們就本性而言是)可怒之子”(弗2:3)。神創造萬物,連最小的受造物,他都看為是好的,怎麼可能會對他所造的人(最高貴的受造物)發義怒呢? 顯然他是因為人墮落變壞成罪人而發義怒。
因為人犯罪墮落而本性變為敗壞,所以成為可怒之子,在神的震怒之下。所以我們結論說:世人的本性因始祖亞當的遺傳,與生俱來是敗壞與錯謬的。亞當墮落之後,人性是敗壞的,所以稱世人的敗壞是 “本性的”,指明: 在我們肉體中掌權的罪;若沒有神的恩典拯救改變罪人,則罪必然是在世人本性裡面作王,叫他死(羅5:21;6:23)。
異端邪說想要將世人的罪性,歸咎於人的物質身體,其實是想間接歸咎於創造主。這是愚昧且邪惡的。天使沒有身體也犯罪墮落,主耶穌道成肉身,有身體卻未犯罪。可見身體不是犯罪墮落的原因,也不是本性變為敗壞的來源。我們在亞當裡犯罪墮落,身體靈魂都被罪污染,都死在罪中。我們在主基督裡蒙恩得救,人性被徹底更新,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身體靈魂都成為聖潔,最終完全得贖得榮耀。真是何等奇妙的救恩,何等長闊高深的愛(弗2:4-7)!
DAY 189 [2.1.11] 人被造時 “善良的本性”,在人墮落後變壞成為 “敗壞的本性”
2/6/2016
我們知道:人的敗壞是經由本性的墮落變壞,然而此墮落變壞並非來自原先本性。我們否認人受造的本性是敗壞的,目的是指明:敗壞是因外來發生的事件臨到人的本性,並非人當初受造時所固有本質。當我們說此敗壞是 “本性”的,是說明: 世人不是因為經由犯了罪行才開始有敗壞的罪性,乃是經由亞當的遺傳,人與生俱來就有敗壞的罪性。這是聖經所說的真理:“我們本為(我們就本性而言是)可怒之子”(弗2:3)。神創造萬物,連最小的受造物,他都看為是好的,怎麼可能會對他所造的人(最高貴的受造物)發義怒呢? 顯然他是因為人墮落變壞成罪人而發義怒。
因為人犯罪墮落而本性變為敗壞,所以成為可怒之子,在神的震怒之下。所以我們結論說:世人的本性因始祖亞當的遺傳,與生俱來是敗壞與錯謬的。亞當墮落之後,人性是敗壞的,所以稱世人的敗壞是 “本性的”,指明: 在我們肉體中掌權的罪;若沒有神的恩典拯救改變罪人,則罪必然是在世人本性裡面作王,叫他死(羅5:21;6:23)。
異端邪說想要將世人的罪性,歸咎於人的物質身體,其實是想間接歸咎於創造主。這是愚昧且邪惡的。天使沒有身體也犯罪墮落,主耶穌道成肉身,有身體卻未犯罪。可見身體不是犯罪墮落的原因,也不是本性變為敗壞的來源。我們在亞當裡犯罪墮落,身體靈魂都被罪污染,都死在罪中。我們在主基督裡蒙恩得救,人性被徹底更新,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身體靈魂都成為聖潔,最終完全得贖得榮耀。真是何等奇妙的救恩,何等長闊高深的愛(弗2:4-7)!
Friday, February 5, 2016
DAY 187 [2.1.9] 原罪扭曲敗壞了整個人性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7 [2.1.9] 原罪扭曲敗壞了整個人性
2/4/2016
當亞當離棄了義的源頭之後,人靈魂的每一部分都被罪所掌控。人不僅是被卑劣情慾所誘惑,那可怕莫名的不虔不義也佔據了人心的要塞,驕傲也滲透進入人內心深處。因此,若是將原罪的敗壞局限於情感衝動,則是愚昧無用的。有人稱此敗壞僅僅是 “引火之木柴”, 吸引、點燃、拖拉 “身體情慾”陷入罪裡。這說法實在是輕描淡寫、完全無知。他們想要找出罪性在人裡面的座位,就說在人的肉體中,不是在內心,因為原罪多半是藉著肉體表現。此種說法以為:人靈魂只有一部分敗壞,並非人性全部都敗壞了,抵擋超自然的恩典。使徒保羅論到人性的敗壞,不僅是一部分,乃是靈魂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潔淨的,沒有一點不被此致命疾病所感染。保羅不只是定罪人們眼見的放縱身體情慾,也特別指出人思想的昏暗盲目與內心的敗壞(羅1:21-32;弗2:1-3)。
羅馬書第三章1-20節,就是徹底描述人的原罪。從我們的 “重生”,更可清楚看明。因為從聖靈治死舊人、抵擋肉體來看,救恩不僅是歸正了我們靈魂的感官部分,也是更新了靈魂的所有全部。所以,聖經不只是吩咐要治死放縱的情慾,也命令我們 “心志要改換一新”(弗4:23)。聖經在另一處也說: “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由此可見,人靈魂的優越高貴之處,不僅是受到創傷,乃是如此敗壞,需要得醫治、穿上新的人性。罪佔據人的悟性與內心是何等嚴重,整個人都被罪的洪流淹沒了,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沒有一處幸免於難。所以,從人內心所發出的一切,都是有罪的。正如聖經所說:肉體罪性所發出的一切,都是與神為敵的(羅8:7),因此導致死的結局(羅8:6)。
DAY 187 [2.1.9] 原罪扭曲敗壞了整個人性
2/4/2016
當亞當離棄了義的源頭之後,人靈魂的每一部分都被罪所掌控。人不僅是被卑劣情慾所誘惑,那可怕莫名的不虔不義也佔據了人心的要塞,驕傲也滲透進入人內心深處。因此,若是將原罪的敗壞局限於情感衝動,則是愚昧無用的。有人稱此敗壞僅僅是 “引火之木柴”, 吸引、點燃、拖拉 “身體情慾”陷入罪裡。這說法實在是輕描淡寫、完全無知。他們想要找出罪性在人裡面的座位,就說在人的肉體中,不是在內心,因為原罪多半是藉著肉體表現。此種說法以為:人靈魂只有一部分敗壞,並非人性全部都敗壞了,抵擋超自然的恩典。使徒保羅論到人性的敗壞,不僅是一部分,乃是靈魂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潔淨的,沒有一點不被此致命疾病所感染。保羅不只是定罪人們眼見的放縱身體情慾,也特別指出人思想的昏暗盲目與內心的敗壞(羅1:21-32;弗2:1-3)。
羅馬書第三章1-20節,就是徹底描述人的原罪。從我們的 “重生”,更可清楚看明。因為從聖靈治死舊人、抵擋肉體來看,救恩不僅是歸正了我們靈魂的感官部分,也是更新了靈魂的所有全部。所以,聖經不只是吩咐要治死放縱的情慾,也命令我們 “心志要改換一新”(弗4:23)。聖經在另一處也說: “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由此可見,人靈魂的優越高貴之處,不僅是受到創傷,乃是如此敗壞,需要得醫治、穿上新的人性。罪佔據人的悟性與內心是何等嚴重,整個人都被罪的洪流淹沒了,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沒有一處幸免於難。所以,從人內心所發出的一切,都是有罪的。正如聖經所說:肉體罪性所發出的一切,都是與神為敵的(羅8:7),因此導致死的結局(羅8:6)。
DAY 188 [2.1.10] 罪並非人受造的本性,乃是本性的墮落
2/5/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8 [2.1.10] 罪並非人受造的本性,乃是本性的墮落
當我們說人的本性是敗壞邪惡的,不可容讓那些惡人將此歸咎與神。他們從自己的罪性來看神的創造之工,卻不從亞當被造時未墮落腐化的人性來看,真是本末倒置。因此,我們的滅亡是來自我們本性的罪,不是從神而來。因為我們沉淪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我們已經從原先的狀態中墮落了。
我們也不可容讓任何人埋怨說:如果神阻止亞當的犯罪,不讓他墮落,豈不是可以作更好的安排來救我們?敬虔的信徒應當厭惡此詭辯,因為這是來自放肆的好奇心。並且,這是有關神旨意計畫預定的奧秘。我們應當根據聖經,記住將我們的滅亡壞歸咎與本性的敗壞,不可指控那創造我們本性的上帝。
的確,我們的敗壞是與本性有關,但是重要關鍵是:這致命的敗壞是來自本性之外,或是從人起初被造時就存在於本性之內。明顯的事實是:這致命傷是經由犯罪而感染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抱怨,除了抱怨自己之外。聖經清楚明說此事實,傳道書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7:29)。可見,人的墮落敗壞只應歸咎自己,因為神的恩慈賜給人真理、仁義、聖潔(弗4:24),人卻因自己的愚昧,墮落陷入虛空。
DAY 188 [2.1.10] 罪並非人受造的本性,乃是本性的墮落
當我們說人的本性是敗壞邪惡的,不可容讓那些惡人將此歸咎與神。他們從自己的罪性來看神的創造之工,卻不從亞當被造時未墮落腐化的人性來看,真是本末倒置。因此,我們的滅亡是來自我們本性的罪,不是從神而來。因為我們沉淪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我們已經從原先的狀態中墮落了。
我們也不可容讓任何人埋怨說:如果神阻止亞當的犯罪,不讓他墮落,豈不是可以作更好的安排來救我們?敬虔的信徒應當厭惡此詭辯,因為這是來自放肆的好奇心。並且,這是有關神旨意計畫預定的奧秘。我們應當根據聖經,記住將我們的滅亡壞歸咎與本性的敗壞,不可指控那創造我們本性的上帝。
的確,我們的敗壞是與本性有關,但是重要關鍵是:這致命的敗壞是來自本性之外,或是從人起初被造時就存在於本性之內。明顯的事實是:這致命傷是經由犯罪而感染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抱怨,除了抱怨自己之外。聖經清楚明說此事實,傳道書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7:29)。可見,人的墮落敗壞只應歸咎自己,因為神的恩慈賜給人真理、仁義、聖潔(弗4:24),人卻因自己的愚昧,墮落陷入虛空。
《加爾文神學與敬虔生活》(下)- 呂沛淵博士Dr. Luke Lu
诗歌敬拜 wonderful Words of Life生命之道极奇
美哉主道、奇哉主道、生命之道极奇。
我愿天天查考圣经,昼夜思想遵行。
真理圣灵开导我心,使我识主更真。
黄牧师:政治的参与,基督徒如何看?对国家、对社会。加尔文直接和间接的参与过,我们的借鉴。公共神学等议题。加尔文和路德一样看重福音和社会。要义第四卷讲到和政府的关系。
教会治理权,钥匙权/佩剑权。教会不可以武力革命。加尔文不屈服,两者不能互相干涉。
今天,大部分议题,基督徒个人参政,没有问题。先知劝告,教会可公开发表声明。基督教不能参加政党,牧师可穿普通衣服游行,教会讲坛不是从政,基督徒尽公民权利。
路德,诸侯可以不听从罗马皇帝,人民不可以武力斗争,诸侯有小刀,可以对抗,小刀对抗大刀。农民种田,不是自己武力申冤。政党可以从来政治示威。个人可以表达良心诉求。大原则。
加尔文的门徒,产生了很多政治家,Samuel Rutherford,基督徒教会有武器的诸侯、领袖可以用武力,小刀对抗大刀。凯波尔,政党领袖不是以牧师身份。1905荷兰内阁总理,清楚他自己的呼召。是用基督徒公民的身份。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投票,游行,但不要火大失去见证。
章牧师:加尔文的注释书里面偶尔会推翻奥古斯丁的说法。我们对加尔文解经上错误是否有看见?加尔文没有写启示录解经?
奥古斯丁是神学家,屈多所默是解经家。罗马书注释有一处不太理想,要义有一处,洗“浸”的意思。99.9%没有错。不是偶像,是我的榜样。
启示录注释,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他说承认启示录是他没有透彻明白的,时间没有到。
纯正教义和敬虔生活不能分开,题献里面,他回应天主教败坏的教义导致败坏的做法。回答红衣主教书信中。在基督教要义第三卷3.6-10黄金手册明显说到,救恩实现,生活,今生和来生,必定会活出十字架舍己的生命。真实的敬虔。
加尔文谦卑,路德是激进勇敢,个性有差异。两者没有碰面,加尔文和墨兰顿,和平谈判会议。明锐的良心、有话敢说、丰富感情、开创型人物。加尔文个性温和、沉稳、系统组织、妻子离世,条理表达。
举心向上,敏捷、诚恳地献给祢!
Thursday, February 4, 2016
《加爾文神學與敬虔生活》(上)- 呂沛淵博士Dr. Luke Lu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on, John Calvin. 改教时期,最重要、完整的巨著。清楚、整全的基督徒生活教导。
religion, 翻译不准确,不是一个宗教,众宗教的一种。拉丁文,而是真实的敬虔。(雅各书)
王志勇提出正确翻译。
1536-1559 五版。悔改归正,约于1532年。1557年,诗篇注释,自传式,类比大卫经历。
天主教奶水长大、母会,不肯脱离,玩梗的心,上帝突然改变我的心、赐受教的心。
为纯正福音而劳力。Cope大学演讲稿,改教信仰,1534年10月逃亡。
法王逼迫,1535到达Basel, 改教城市。伊拉斯穆挖苦攻击天主教又打击路德派。人文主义者也来到Basel,拉丁文安心写作。1535年8月底要义第一版,袖珍,6章,参考了马丁路德小要理问答架构。第5章,圣礼,天主教虚假的7个圣礼。
1535年法国大字报,法王王宫睡房门口。法王法兰西斯需要德国路德宗支持。HRE,Holy Roman Empire ,法国被其周围包围,抵抗Charles V, 甚至愿意和土耳其做朋友,统战工作。路德宗诸侯支持。法王宣称镇压的是重洗派。Munster刚被扑灭,法王觉得这个理由很不错,打马虎眼蒙骗。加尔文避难时听到法王的手段,胆小奸诈之徒。
1536年3月,题献陈明改教信仰。
1536基督教要义 加尔文写作目的
第一,教导热心追求敬虔生活之人
第二,护教。不是动乱分子。
加尔文背景,原文解经,人文素养。
1536年,秋天在去strasburg路上,Farel劝留。“上帝的警告”咒诅你的安静和写作。
开始日内瓦侍奉,日内瓦市议会驱逐出境。
1539年,出版第二版,基要福音信仰,预备神学生成为服侍上帝的仆人。基要真理、系统神学。
1545年第三
1553年第四
1559年第五版
清教徒时代,剑桥大学神学课本。
圣经注释、讲章集、书信。
改革宗出版社,罗马书、使徒行传以及出版。盼望更多注释书能出版出来。加尔文的罗马书就一册。他希望简洁扼要。原则,简明流畅。lucid brevity.经文本身所说的。
1538-1541, 三年跟Martin Bucer德语 (今法国境内),法语教会牧师。Bucer喜欢奥克拉博圣经注释,Bucer的罗马书注释比较长,非常有名。加尔文说,墨兰顿、布塞尔不知道如何收笔。显然加尔文清楚解释圣经本身,请读明白圣经。让我们读圣经。解经的深度和广度。
从此,一年一本圣经注释,还没有全部写完。圣经注释与基督教要义配套。
基督信仰生活敬虔要义。提多书1,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是我们成圣自由,教义不是教条。教义是教导学义。真理的知识带出果效、要义带出你的生活。真理的教导和生活交织在一起。使心里火热起来。如火挑旺起来。
1559年,四大卷来看,1创造主2救赎主3圣灵4教会
要义基本架构,根据美国匹兹堡RPTS神学院教授,首屈一指的研究专家Richard Gamble,分析说,加尔文神学方法,非常看重,人所有的认识包含两部分,two fold合一。对创造主上帝,对受造物自己的认识,两者相互联系、分不开。
上帝的形象,照片,分不开。人既然是上帝的形象、照片,是合一、有帮助的。
有一个明显的区分,对上帝的认识,临在你生命中,但他的理性智慧是绝对的,你必须依靠他才能认识、不是猜想把自己当作上帝、把自己像神。神也是超越的,我们是有限、卑微有罪的、堕落的。
创造主上帝,van Til 两个圈圈,永远、绝对的区分,我们在天堂也是人、敬拜他。
记住、守住你的本位,基本出发点。护教学基本的神学方法,从加尔文学来。John Frame 说,自从加尔文以来,Van Til 是...
Richard Gamble 指出加尔文贯穿整个要义,指出错谬在于人用理性去揣测上帝,约伯,精金炼淨,他化苦难为祝福,我们才有确据、安身立命。比麻雀贵重、头发被数算。他一清二楚他在做什么。他眷顾,耶稣如此说。
心脏病,被强盗打了、肋骨断了,病也好了。孩子对父母的信心,才能健康成长。
否则自以为义,人本思想挂帅。
读基督教要义,两层合一,超越又临在我们生命之中的,三一上帝。主轴。
他超越,临在,拯救我们。摩西,火中荆棘,焚而不毁。圣约中保,超越,临在,拯救。
出埃及3章,这次不一样,第一点,没有烧毁荆棘,这火没依靠荆棘,这火是天火,不是人间有的火。不需要荆棘提供燃料。第二个,虽然火不需要荆棘,末日有形的都要烧毁,但天火和荆棘同在,以马内利的神和枯干的荆棘同在、拣选荆棘,天火临在。第三,不仅同在,荆棘被保护、保存了,施行救赎的上帝。
旧约天火,(亚伯拉罕之约,火穿过祭物、立约),摩西,祭坛的火第一次来自天火,不是凡火。所以天火太奇妙了。神主动,人回应神的呼召而敬拜不是私意崇拜自表谦卑。
以利亚,火从天降。希伯来书,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既然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要以虔诚的心侍奉他。
这是加尔文的写作心态。恩典之约从亚当应许......到耶稣基督完成新约,圣约神学架构。圣约的主超越、临在、拯救。奥克拉博、慈运里、1531布林格第一本圣约的书,永远的圣约,小书里面引用奥克拉博。加尔文承袭了圣约。
加尔文圣约观念研究,林贝克,圣约架构有时不是很明显,但要义中2.10-11集中讲解圣约。改革宗神学院教导divine covenant, not contract. not equal. 圣约,神主动、屈尊立定,让人得到约的恩福,守约背约。亚当行为之约,上帝和亚当立约,约是DNA,架构来了解,特别是希伯来书总结清楚。MAP,读圣经的路线;File档案夹,档案分类,帮助整理归纳。
耶利米书,我和白昼太阳,约,和万物都有约。
亚当之约,行为之约,永远的生命,试验。
雅各书,经过试验,生命的冠冕。很可惜亚当背约,失去生命,与神隔绝。
基督里,上帝和罪人有恩典之约,借着耶稣基督的义行。罗马书5:11-12对照。
神在基督耶稣里,这个观念历史渊源,约, 布林格,上帝的圣约,亚伯拉罕为中心。
他1559年大量引用约的观念,新约旧约合一性,两方,恩福,预定拣选,
天主教破坏上帝的约,圣礼,没有一个基要真理不和约有关系。
学生1562,海德堡Usinus,海德堡要理问答,(永恒里的)救赎之约,约历史的进展性。
行为之约、恩典之约,在西敏会议里成为专有用词。
基督教要义2.10-11,加尔文如何讲解圣约,亚伯拉罕之约,上帝和我们立约,99岁,主耶和华,全能的神,walk before me, and be perfect. 活在神面前,称义的关系,包含称义和成圣。改名为多国之父,信心的祖先。创世记17章,中心架构。亚伯拉罕后裔、不救拔天使,基督耶稣里上帝的子民。所有选民的祖先。圣约的中心,是耶稣基督。救赎历史,圣约的内容。合一性和差异性。旧约和新约。两个层面,律法第一层含义定罪,第二层含义,罗马书3:21,律法和先知为证,律法是救恩应许;新约,第一层,时间上来看,旧约隐藏,新约彰显,时候到了,第二层,恩典、应许一脉相承。避免了时代论错误、阶段性差异。
旧约,各种预表;新约,洗礼和圣餐,水和血。
字句叫人死,圣灵使人活。律法和福音的不同,路德强调,使人误解。
加尔文,律法第三功用,训蒙的师傅,律法和福音的合一性。
结论:加尔文的圣约神学,清楚又复杂,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无论律法还是福音。
3卷中,圣约救恩的泉源和根据。神不会说谎、绝对信实。
《加爾文生平與改教運動》(下)-呂沛淵博士Dr. Luke Lu
Q and A.
改教之父,加尔文,政治参与这方面的学习。
对政治的态度,基督徒与政治。
要义版本选择。
英文译本,1813年,Baveridge, 流畅Battle流畅不足。
1955年版本,文艺出版社,节译本,不够全。
中文,钱版翻译中有些地方是错的。
孙毅冠辉修订版。还是有少数翻译错的。
建议从《永垂不朽》、《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版》读起,一般会友需要,口语化。仍然是全译本。《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版,见教会网站,www. BibleRC.com
加尔文有些地方不够清楚的,我加经文,加清晰。目的是帮助大家读圣经,忠实表达加尔文本人原意。
第4卷基督徒处理政教关系,明天分享。
台湾长老会走新正统路线。台湾神学院VS改革宗神学院。历史定论。讲话小心。
西敏信仰告别、要理问答、我们以加尔文为榜样、导师。加尔文不喜欢以他为名、被高举。
台湾长老教会的神学,美国PCUSA已经通过同性恋。联盟关系。同性恋议题。
加尔文神学,巴特派写的。章龄之,我们认为我们保守,被认为顽固。
我们神学院立场、我们祷告、关注时代潮流、不随波逐流。美国P C U S A变色,悬崖勒马。
中流砥柱、至死衷心、悔改归正、高举主名。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6
恩約教會 敬畏信靠神的禱告 詩篇25篇 林慈信牧師
诗篇
赞美;
哀叹,面对困难、仇敌的攻击,悲哀的时候所写。
感恩;
君王诗篇;预表将来的君王耶稣基督。
智慧诗篇,箴言。
哀叹的诗歌,我们为哪些事情祷告。我们在祷告的时候,在神面前如何陈明内心Plea。
我们祷告的时候该抓住哪些神的应许。
I lift up my soul. 举心向上。 诗篇24篇的人,
整个人的投入,专心仰望。
怎样敞开plea, 我们如何学习长进。YES AND No
英国清教徒legal brief. suit. 陈词,法庭陈词。
我们怎么样的祷告才算有效呢?一定是牧师才灵光?是嘛?
你的信心越大,就越灵光么?我们的祷告靠什么有效?
因为神的信实而应许。不是凭自己的空信/
我们的信心永远不够、做的不够好、信的不够纯全。
大卫面对敌人如何祷告?
第21节,求你保护我的性命,因我投靠祢。 我等候祢。
是耶稣基督的缘故,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AND Can it be? Charles Wesley, five bloody imprints, pour out the effect of prayer.
plead for me. we boast of the Cross, the bank.
当我们面对仇敌的时候,我们要向神祷告。背景是,上帝在旧约与子民立约,我做你们的上帝,你做我的子民。名誉放在他的子民中间。以色列在上帝面前,是耶和华的见证人,被异端拿去了!
耶和华的名蒙羞、名誉扫地。上帝本身从来没有羞辱,但当与他的子民认同是,一同蒙羞。
上帝的名字安放在我们身上、教会。
但不是部落神明,新约时期,我们的罪、肉体的情欲、世界、魔鬼。
耶和华必帮助我们,我们的山寨。
大卫抓住什么祷告?就是纯全、公义、正直。
我们没有完全,只有耶稣基督才有,我们是靠基督。
他为我们active obedience, passion of suffering on the cross for His people.
我们顺从他的诫命。
纯全、公义的仗。我们要问,我们究竟在打什么仗,辩论?权力?我们要争一口气?
大卫,纯全、正直的仗。不是仇敌定义,不是世人。
2、我们要祷告求神的带领。
第四节,求你将你的道、真理。
求神显明他的旨意,公司A or B?羊毛法?印证?找印证,没有圣经绝对支持!
从人的角度,我的母亲,东吴大学,二战后赵世光牧师学习。沦陷解放。
香港某神学院教书,求你12月31收到一封信。校长做媒。邮戳12月31日。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来定义神的旨意?祷告很具体细节?我们祷告的试探,自私,私意要求神。
大卫不是这样祷告的。大卫求上帝的道路,上帝喜悦什么、厌恶什么?
旧约圣经,北国没有一个好王,上帝如何对待百姓,圣洁公义信实怜悯智慧。
最智慧的旨意。求你让我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求你让我看见在这件事情上体会到你智慧的计划是什么?
弟兄姐妹,肯定有一件不变,更像耶稣基督罗马书8:28-29节,效法耶稣基督。
希伯来5:14节,吃奶的,唯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分辨好歹。善与恶。
练习很熟练,上帝的道路,操练敬虔,为伤害你敌人祷告。求你干掉他?
纯全你美好的旨意。不是为自己、自私。圣洁的、公义的、信实的、怜悯的、智慧。
巴刻,第一版,认识神。唯神是智。痛苦中,神是智慧的。清教徒成熟的灵命做榜样。
痛苦、攻击、征战,不要从后来的结果,约伯。对付管教、更像基督。
诗篇,参考清教徒圣经注释,从成圣角度来看诗篇,记得我们在打什么仗?
上帝的道路?上帝的主权?上帝的圣约?唯独恩典。是不是同时感恩以满足的心认识上帝的旨意。我生在亚米念神学院、赵天恩......拼命的侍奉就是改革宗?热心的侍奉出自什么?
我们的优先次序什么是最重要的,因信称义是?毫无条件是什么意思?
上帝是毫无保留地抓住他的百姓,我们是如何回应,take hold of Him and His Word。
His promises in the Bible. pray in the Spirit. and walk in His way, ask for strength to follow Him on the narrrow road, His bread and blood, provisions on the Pilgrimage,
Father, you are faithful, perfect love of jealousy, mercy, righteous, the only Wise, holy, holy, and holy.
pray in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
DAY 186 [2.1.8] 原罪的定義與性質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2/3/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6 [2.1.8] 原罪的定義與性質
為了避免誤會與曲解,讓我們根據聖經來定義 “原罪”。原罪是指: 我們本性裡遺傳的敗壞與腐化,散佈於靈魂的所有部分,使得我們先是在神的震怒之下(詩90:7-9),然後在我們裡面生出各樣罪惡,即聖經所說的 “情慾的事”(加5:19)。原罪被稱為 “罪性”是恰當的,從這產生一切的敗壞情慾: 姦淫、偷竊、仇恨、兇殺、荒宴等,聖經稱為 “罪所結的果子”,或直接稱為 “罪”。
因此,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兩點:第一,我們本性的每一部分是如此敗壞扭曲,因這徹底的腐敗,我們在神面前被定罪譴責,這是公義的,因為神所接納的唯有公義、無辜、聖潔。這並非因他人的罪過而受罰,代人受過。我們是因亞當的罪而面對神的審判,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並非說:我們原是無罪而不應受罰,承擔亞當的罪。這乃是說:因亞當的過犯而我們被牽連在咒詛內,他使我們也成為罪人。因亞當的緣故,我們不僅是落入刑罰,並且從他而來的罪污,傳染給我們住在我們裡面,此罪污應當招致刑罰。因此,罪從亞當一人而來,每一個人也因此罪性而成為罪人。所以聖經說:「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5:12)。眾人都被原罪所吞噬,被原罪所玷污。
因這緣故,嬰兒在母胎內就已經有了罪,這並非別人的罪,乃是他自己的罪。雖然他的罪性尚未結出行為的果子,他已經有罪的種籽在他裡面。的確,他整個人性是罪的種籽,因此這本性是被神厭惡的。所以,在神的眼中這的確是罪,這是公義的,因為若無罪責,則不會被控罪。
第二,要注意:我們裡面的敗壞罪性是永不止息的,不斷的結新果子,就是我們已經提到的 “肉體情慾的事”。如同燃燒的火爐中不斷冒出火焰與火花。也如同泉源不斷湧出水泡。有人將 “原罪”定義為 “理當存在我們裡面的原義,喪失了”,雖然此定義包括了原罪的全面涵義,然而卻未有效的、也未足夠的表達出原罪的權勢與力量。因為我們的本性不僅是缺乏良善,更是惡貫滿盈,滋生不息。有人說原罪是 “強烈的情慾”,然而必須補充說明: 在人裡面的一切,從悟性到意志,從靈魂到肉體,都被此強烈情慾所玷污充斥。簡言之,整個人除了此強烈情慾以外,別無所有(弗2:1-3)。
改革宗神学院 重洗派之門諾派和宗教改革(上) Diane Poythress 吕沛渊牧师 同声传译
Anabaptist and Radical Movement,
Mennonite, Amish, Brethren.
how similar it is with some cult groups and extremists! such as Korean Moonies.
how different it is with David Jang group, Olivet University, EAPCA?
disobey their own promises and civil government
oppose infant baptist
extreme community style and view it as only salvation mean.
intend to immorality and evil, prophecy, tongues, crazy behaviors,
intend to so-called perfectionism with mysticism
wrong view on atonement, and view savior just a moral example?
Aminianism, insidious, and secret teaching, heretical teachings
suffer for their evil deeds or real persecution?
universalism?
sin, negative and empty word? emphasis on inner word or feelings?
deny the real humanity of Jesus Christ, and deny flesh
Millenialism, 1533, prophecy of the second coming. false prophet!
free will to choose, lose salvation.
suffer, then you stop sinning. follow that false leader. mortification of flesh not of sin.
water baptism make you reborn.
the Lord's Supper is just memorial
footwashing rituals, man-will ceremony.
pacifism, false moralism,
theonomic, wrong view on the Commandments in Old Testament
1693 Amish, Jacob, sin is covetousness in Eden. communism, separate with outside, even technology. they live their way until today. eastern part of USA. Indiana, Pennsylvania. Ohio. Amish group community. rural farmers, tradition of man, without biblical tradition. not too much opportunity to expose to outside people.
home-made, hand-made furniture,
brainwashing from childhood, training at home. 14,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exercise.
physical, social, no competitive activities.
Monday, February 1, 2016
DAY 179 [2.1.3] 自我認識的兩大問題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79 [2.1.3] 自我認識的兩大問題
1/27/2016
智慧的第一部分是認識上帝,第二部分是認識自己。神的真理教導我們:人必須認識自己。關於此點,一般世人都同意此看法。然而,屬血氣的人認為:當人對自己的悟性與正直頗有自信時,就會勇敢督促自己盡責行善,對抗邪惡,盡己全力追求完美卓越。這樣看來,人似乎對自己認識很清楚。然而,當人根據神的審判標準來省察考驗自己時,就找不到任何事能提升己心來自信。並且他越省察自己,就越發失望灰心,直到完全喪失自信,承認自己裡面毫無良善來引導自己的人生(詩143:2;箴20:9;傳7:20;羅7:18)。
然而,上帝不願我們忘記人原始的高貴,就是他當初賞賜給我們始祖亞當的,原本應該激勵我們熱心追求仁義與良善。因為我們每當想到我們原先的狀態、我們被造的目的,就立刻受激勵來默想永生、企盼神的國(創1:26-27;詩8;弗4:22-24)。這樣的認識,絕不會鼓勵我們驕傲自大,反而使我們對自己失望而謙卑下來。因為,原先的景況是甚麼?我們是從那景況中失落了! 我們被造的目的是甚麼? 我們已經與那目的隔絕了! 所以我們厭倦自己的可憐狀況而悲痛呻吟,並且悲痛中我們嘆息所失去的尊嚴。所以,當我們說人不應當在自己裡面尋找任何得意洋洋之事,意思是人沒有任何理由根據來驕傲自誇。
因此,我們將對自己應有的認識,分為兩部分:第一,人應當思想他被造與領受高貴恩賜的目的,藉此認識來激勵自己默想如何敬拜上帝,思念來生。第二,人應當衡量自己的能力,或更正確的說,自己所缺失的。當人認清自己的缺失,他應當驚惶失措,俯伏在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有。第一部分的思考,叫他認識自己責任的性質;第二部分,認識自己執行責任的能力有多少(耶13:23;弗2:1-3)。
DAY 179 [2.1.3] 自我認識的兩大問題
1/27/2016
智慧的第一部分是認識上帝,第二部分是認識自己。神的真理教導我們:人必須認識自己。關於此點,一般世人都同意此看法。然而,屬血氣的人認為:當人對自己的悟性與正直頗有自信時,就會勇敢督促自己盡責行善,對抗邪惡,盡己全力追求完美卓越。這樣看來,人似乎對自己認識很清楚。然而,當人根據神的審判標準來省察考驗自己時,就找不到任何事能提升己心來自信。並且他越省察自己,就越發失望灰心,直到完全喪失自信,承認自己裡面毫無良善來引導自己的人生(詩143:2;箴20:9;傳7:20;羅7:18)。
然而,上帝不願我們忘記人原始的高貴,就是他當初賞賜給我們始祖亞當的,原本應該激勵我們熱心追求仁義與良善。因為我們每當想到我們原先的狀態、我們被造的目的,就立刻受激勵來默想永生、企盼神的國(創1:26-27;詩8;弗4:22-24)。這樣的認識,絕不會鼓勵我們驕傲自大,反而使我們對自己失望而謙卑下來。因為,原先的景況是甚麼?我們是從那景況中失落了! 我們被造的目的是甚麼? 我們已經與那目的隔絕了! 所以我們厭倦自己的可憐狀況而悲痛呻吟,並且悲痛中我們嘆息所失去的尊嚴。所以,當我們說人不應當在自己裡面尋找任何得意洋洋之事,意思是人沒有任何理由根據來驕傲自誇。
因此,我們將對自己應有的認識,分為兩部分:第一,人應當思想他被造與領受高貴恩賜的目的,藉此認識來激勵自己默想如何敬拜上帝,思念來生。第二,人應當衡量自己的能力,或更正確的說,自己所缺失的。當人認清自己的缺失,他應當驚惶失措,俯伏在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有。第一部分的思考,叫他認識自己責任的性質;第二部分,認識自己執行責任的能力有多少(耶13:23;弗2:1-3)。
A Study Resource on David Jang
http://blog.wouldbetheologian.com/search/label/David%20Jang
Friday, January 9, 2015
A New Hope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David Jang’s community has offered a variety of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cerns that have been raised about the community’s teachings. These explanations have generally involved increasingly creative ad hominem attacks – just suing folks was getting boring, I guess – and have tended to move from, “Nobody ever taught that Jang was a second Christ and anyone who says so is a liar,” towards, “Well, it sort of happened, but it was only a few folks out on the fringes.” As more and more documents have accumulated, however, even that latter clai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lausible. As I wrote elsewhere:
When I asked him to comment on the quite substanti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problematic teachings had been common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he responded with this post:
The first thing worth noting is that everything Guestememo says presumes that the various documents and testimonies that have come to light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are genuine, and not the forgeries or lies that Jang’s community had originally claimed they were. To be sure, there wasn’t much question about this, but I suppose that admitting as much counts as progress.
The second thing is that Guestememo is doing a lot of hand-waving here, tossing around theological jargon like a first-year seminarian. But even after I’ve read the post repeatedly, I can’t quite figure out how introducing concepts like “typology”, “eschatology”, “dispensationalism” and so forth advances his argument, or really even makes any sense. I saw some of Jang’s academic transcripts recently, in which he shows himself to be a solid “B” student; I’d probably give this effort a C+.
Beyond that, Guestememo makes several points, which I think can be fair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However, even putting those stronger claims aside, I don’t know that it really helps Guestememo’s case to draw this distinction between role and identity. If you’re a Christian, and you’re teaching that somebody besides Jesus of Nazareth is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Christ”, something has gone badly wrong. Period. You can try to draw all the distinctions you want and trot out whatever technical theological language you think might impress or confuse folks, but if your community can produce or even tolerate that teaching for more than two seconds, it’s clearly gone off the rails. And if you don’t think that’s so - well, that’s pretty telling too.
The bigger problem is the community’s ongoing ethical failings, which are quite certainly not ancient history, and which go well beyond their continued denials and dissimulation about the second Christ teaching. Ben Dooley has documentedrepeated violations of US labor and immigration law. Lots of people have told me that members were encouraged to lie to family, in the hopes of getting money out of them. The group has continued to lie, well beyond the point where it has any point,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ty’s interrelationships. (Does anybody really doubt anymore that Jang controls the Christian Post, or that the IBTimes leadership takes orders from him?) Former members who speak out continue to be bullied and threatened. Most eye-opening, OSHA issued a $2.35MM fine to Olivet last April for repeatedly and willfully exposing its students and other workers to lead and asbestos. I could go on. This is not a community that Christians should trust.
I appreciate the attention that Jang and his inner circle are paying to my criticisms, but in the end, it’s not my judgment that they need to worry about.
The evidence I’ve laid out in my last three posts indicates more-or-less conclusively that the belief was present from the lowest to the highest members of the group, was spread across at least four continents [ed: now six], and continued for many years. Several people have told me that every member of their particular local branches believed Jang to be the Christ, and this in an organization which emphasize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Quite a number of folks have told me that they had sent David Jang letters or emails in which they laid out their belief in him as the Christ. All this taken together makes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this teaching was was happening entirely without Jang’s connivance.Given this background, a debate taking place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of another recent post has been enlightening, as it introduced a new swirl of explanation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 had not previously heard. In this debate, an anonymous member of Jang’s community with the handle of “Guestememo” was challenging, well, pretty much anything I’d ever written or done, ranging from my tenure at Zango (he thought it reflected poorly on my ethics), to my church attendance (he suspected it was spotty). He appeared to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Jang’s background, including details of his involvement in the Unification Church, along with the names and identities of obscure Korean associates I’d never heard of. I’ve also heard from several ex-members that this sort of public defense never happens without Jang’s authorization, so my assumption is that Guestememo was in all likelihood writing with Jang’s approval, perhaps even with Jang’s active participation.
When I asked him to comment on the quite substanti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problematic teachings had been common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he responded with this post:
Ken, it is productive that you asked. I think we are going toward the end of this long debate.So that’s interesting.
It’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2 points:
In Jesus’ teaching in John 21, he says, “Feed my lambs,” which talks about Peter taking the role of Jesus Christ in shepherding His (Jesus’) sheep. It’s not about Christology (not that Peter himself is becoming a savior) - but rather about roles. The Christ refers to the Savior who saves us from the sin. But the Christ you are referencing in the messages is similarly talking about a role or a place - it's not about salvation (soteriology) or Christology. This is interpreted using a typological approach in hermeneutics. Another example of this is in Ephesians 5, where it is written that husband and wife are to be like Christ and the church. The husband is in the role of Christ for the family - serving and sacrificing.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husband saves the wife from sin. For us, salvation is complete through Jesus Christ and no other Christ is needed. Therefore, this is not about Christology or soteriology at all - but rather, it is about a ROLE one holds.
These particular lectures are very contextual. When we answer to those who have questions on eschatology, there are 2 ways to interpret the Bible: in a literal way or a spiritual way. For those who do not take things literally, eschatology can be very confusing. These lectures were design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se types of confused people - especially in the Asian context where there are many gods and cults. Frankly, protecting these people is a very big challenge in many regions and many people have lost their Christian faith, having it replaced with cult beliefs. Conclusively, these contextual messages were only used in these special contexts.
Broadly speaking, these lectures were very limited and were given in a special situation. Even so, these could cause confusion if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them properly so teaching these messages was discouraged and these were never accepted at the church as a whole, and were certainly never part of any official doctrine adopted by the church.
About things like “time, times, and half a time”, there’s no one who actually believes in dispensationalism in the church; you can check among the accusers and will see that no one actually believes in it. Why were these messages only taught around the perimeter? In these fierce situations, among cult groups and extreme liberal groups attacking many people with their own dispensationalism, a few missionaries had to actually create their own dispensationalism to counter theirs. These views were never part of any core doctrine. That’s the context in which this happened. We don’t hold a dispensational view. This was not official doctrine and was not accepted from the denomination, but only given to face the challenges from cults and to prevent people from falling into them. So I hope you do not misunderstand these lectures.
Some lecturers believed these were the best hermeneutical methods available against cults and extreme liberals. These were never used to say that he is the savior - the messages were taught very differently from that perspective.
This was all already cleared more than 10 years ago. Moreover, this all took place in parachurch small groups before the church was actually formed. It’s not something that people accepted as a whole from m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hurch doctrine is very healthy and orthodox.
I don’t care whether you believe this or not, but you can just check and see.
As far as I know, Borah was actually a very good Bible teacher. And she was a great testifier of the Gospel who said Jesus Christ is the only way to salvation in her confession. (http://www.christianpost.com/n... — "I could never teach a Bible study with this intent because I have never believed nor confessed that David Jang is the 'Second Coming Christ.'"
Lin responded to Edmond, saying, "Like many other evangelicals, I affirm the Second Advent is the literal and personal return of Jesus Christ," she said. Lin also cited a verse in the Book of Acts stating, "This same Jesus, who has been taken from you into heaven, will come back in the same way you have seen him go into heaven.")
I want to conclude this with this verse that came to my heart:
Romans 14:1-22 So whatever you believe about these things keep between yourself and Go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does not condemn himself by what he approves.
I feel like our debate is just like this passage.
The first thing worth noting is that everything Guestememo says presumes that the various documents and testimonies that have come to light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are genuine, and not the forgeries or lies that Jang’s community had originally claimed they were. To be sure, there wasn’t much question about this, but I suppose that admitting as much counts as progress.
The second thing is that Guestememo is doing a lot of hand-waving here, tossing around theological jargon like a first-year seminarian. But even after I’ve read the post repeatedly, I can’t quite figure out how introducing concepts like “typology”, “eschatology”, “dispensationalism” and so forth advances his argument, or really even makes any sense. I saw some of Jang’s academic transcripts recently, in which he shows himself to be a solid “B” student; I’d probably give this effort a C+.
Beyond that, Guestememo makes several points, which I think can be fair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 When folks in these lessons referred to Jang as “Christ”, they were referring to Jang’s role, not to his identity.
- These teachings were necessary to help folks who might otherwise be attracted to cults.
- It only happened on the outskirts, in very specific situations.
- All this happened more than 10 years ago.
- Now that this has been explained, the debate can end and we can all be friends.
It Was About Jang’s Role
I suppose I could get behind the idea that the official lessons which describe Jang as Christ were referring only to his role rather than to his identity. This probably was the way that folks like Borah conceived of him: at least, there’s no hint in the written or audio lessons that they thought of Jang in Chalcedonian terms, as God incarnate. Some chats and documents refer to him as “King”. One member told me recently that “everyone considered him to be superhuman,” and that sounds pretty typical. On the other hand, some went quite a bit further. One document clearly speaks of Jang in soteriological terms, making repeated reference to the “sacrifice” of “Christ David”. Another calls him “Lord”, the earliest Christian confession. Other former members have said that they would pray in Jang’s name, or even thought of him as God.However, even putting those stronger claims aside, I don’t know that it really helps Guestememo’s case to draw this distinction between role and identity. If you’re a Christian, and you’re teaching that somebody besides Jesus of Nazareth is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Christ”, something has gone badly wrong. Period. You can try to draw all the distinctions you want and trot out whatever technical theological language you think might impress or confuse folks, but if your community can produce or even tolerate that teaching for more than two seconds, it’s clearly gone off the rails. And if you don’t think that’s so - well, that’s pretty telling too.
It Was Combating Heresy
The idea that these lessons were necessary to combat heresy is just nuts, straight up. I’d be more polite if I could, but I can’t quite bring myself around: this isn’t the sort of explanation that calls for politeness. If you read through the numerous docu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public, there’s no hint that this was their purpose. Nor does the claim make sense on its face, since it boils down to saying that they needed to teach heresy to fight heretic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keep offering it, this is perhaps their least persuasive in a long line of implausible explanations.It Was on the Fringes
I’ve said before that it’s hard to say just what percentage of Jang’s community believed that he was a second Christ. It was certainly less than universal - when someone hadn’t made the confession, folks would whisper, “He doesn’t know about Pastor David”. But neither was it just a few missionaries on the outskirts. It probably did make a difference where you were: one former US member estimated that perhaps only a third of the community believed it, while Chinese members have insisted to me that everyone in their local community had made the confession. Even one of the folks who supposedly “didn’t know about Pastor David” told me that he had, in fact, been taught this - he just didn’t buy it. I’ve talked to a lot of former members over the years, and I can’t recall anyone who joined before 2006 who hadn’t at least encountered this teaching. What is beyond any serious dispute is that it was taught on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 for many years, and by folks from the lowest to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It’s Ancient History
I believe I was the first of Jang’s critics to acknowledge that he had called a halt to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lessons in 2006, nine years ago. (So it wasn’t really “more than 10 years ago”, but I won’t squabble over the details.) That said, I’ve had two people tell me that at least some current members have acknowledged that they still believe Jang to be the Christ. I suspect that this is an increasingly marginal position in the community at large, but it doesn’t yet seem to be extinct. And I have no idea what Jang’s inner circle continues to think.The bigger problem is the community’s ongoing ethical failings, which are quite certainly not ancient history, and which go well beyond their continued denials and dissimulation about the second Christ teaching. Ben Dooley has documentedrepeated violations of US labor and immigration law. Lots of people have told me that members were encouraged to lie to family, in the hopes of getting money out of them. The group has continued to lie, well beyond the point where it has any point,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ty’s interrelationships. (Does anybody really doubt anymore that Jang controls the Christian Post, or that the IBTimes leadership takes orders from him?) Former members who speak out continue to be bullied and threatened. Most eye-opening, OSHA issued a $2.35MM fine to Olivet last April for repeatedly and willfully exposing its students and other workers to lead and asbestos. I could go on. This is not a community that Christians should trust.
Let’s Be Friends
As for whether we can all be friends now - well, there was a point in time when I hoped that Jang’s community would choose the path of honesty and repentance. I was confident that if they did, they would be greeted with reconciliation and rewarded with fellowship. I’m probably one of Jang’s most dogged critics, but I would have welcomed them with open arms had they decided to come clean and engage the world honestly. I still would. But I see little sign that this is afoot.I appreciate the attention that Jang and his inner circle are paying to my criticisms, but in the end, it’s not my judgment that they need to worry about.
2/1/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2/1/2016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 Book I 對創造主上帝的認識
DAY 184 [2.1.6b]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為要堅固敬虔之人相信復活,他清楚顯示:在亞當裡所失去的生命,在基督裡重新得回(林前15:22)。他宣告: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同時也清楚見證: 我們都感染了罪惡的疾病。因為沒有被罪惡沾染的人是沒有罪咎的,也不會被定罪。保羅在林前15:22後半宣告: 在基督裡重新得回生命的盼望,這更清楚解釋了此節的意義。眾所周知,我們之所以重獲生命,別無他法,唯獨藉著基督將他的義,奇妙的歸算在我們身上。
正如經上說:「心靈卻因義而活」(羅8:10)。所以,「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這句話的唯一解釋是: 亞當因為犯罪,不僅是自己招致悲慘敗壞,也將我們的本性陷入同樣的滅亡裡。亞當的敗壞並非只是因他一人的罪咎而已,與我們無關。他犯罪墮落陷入敗壞中,也將此敗壞傳染給他一切後裔。
聖經說:「我們眾人就本性而言,都是可怒之子」(弗2:3),所以這顯明我們在母腹中就已經承擔咒詛了。當然,此處所說的 “本性”並非指當初神造人的本性,乃是在亞當裡墮落敗壞的本性。因為若將神當作是死亡的創始者,則是最大的錯誤。所以,是因為亞當如此犯罪敗壞了自己,以至於此罪污從他感染給一切子孫。主基督是屬天的審判官,清楚宣告說:「從肉身生的是肉身」,所有人生來就是邪惡敗壞的(約3:6)。所以,生命之門對所有人都是關閉的,直到我們重生時才開啟;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DAY 184 [2.1.6b]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為要堅固敬虔之人相信復活,他清楚顯示:在亞當裡所失去的生命,在基督裡重新得回(林前15:22)。他宣告: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同時也清楚見證: 我們都感染了罪惡的疾病。因為沒有被罪惡沾染的人是沒有罪咎的,也不會被定罪。保羅在林前15:22後半宣告: 在基督裡重新得回生命的盼望,這更清楚解釋了此節的意義。眾所周知,我們之所以重獲生命,別無他法,唯獨藉著基督將他的義,奇妙的歸算在我們身上。
正如經上說:「心靈卻因義而活」(羅8:10)。所以,「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這句話的唯一解釋是: 亞當因為犯罪,不僅是自己招致悲慘敗壞,也將我們的本性陷入同樣的滅亡裡。亞當的敗壞並非只是因他一人的罪咎而已,與我們無關。他犯罪墮落陷入敗壞中,也將此敗壞傳染給他一切後裔。
聖經說:「我們眾人就本性而言,都是可怒之子」(弗2:3),所以這顯明我們在母腹中就已經承擔咒詛了。當然,此處所說的 “本性”並非指當初神造人的本性,乃是在亞當裡墮落敗壞的本性。因為若將神當作是死亡的創始者,則是最大的錯誤。所以,是因為亞當如此犯罪敗壞了自己,以至於此罪污從他感染給一切子孫。主基督是屬天的審判官,清楚宣告說:「從肉身生的是肉身」,所有人生來就是邪惡敗壞的(約3:6)。所以,生命之門對所有人都是關閉的,直到我們重生時才開啟;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