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6

David Jang 张大卫共同体 Olivet Universtiy 伟仁大学 新闻观察报导

Be watchful for an international group activites, esp. around Berkeley and LA, Please!

This group was reported. Some reports are as below,

1. the second coming controversy

The Second Coming Christ Controversy: More Leaders Speak Out
David Jang's emissaries to Singapore speak for the first time on why they believed he was a new Christ, why they changed their minds, and how his organization operates.

2. David Jang Community Movement
David Ja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figure in Asian and now American evangelicalism, says Christianity Today in the introduction to an August, 2012 investigative report.
He and his followers have founded media outlets (e.g. The Christian Post and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 whose parent company owns and operates Newsweek magazine) — and Olivet University, a San Francisco-based Christian college and are key influencers in the 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

3. The Second Coming Christ Controversy: Company with Ties to David Jang Buys 'Newsweek'


4. some campus in USA ( San Francisco, Riverside in CA)

5. Business news,

6. For more details, see independent journalist Ken Smith Blog

7. Or you can contact with me at eric4liddell 

 at Gmail.com
For Christ's Crown and Covenant,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6

芝加哥圣经无谬无误宣言 Richard P Belcher著 庄張雪梅譯《聖經無誤辯》

芝加哥聖經無謬誤宣言

The Chicago Statement on Biblical Inerrancy


(資料取自貝查 Richard P Belcher著 庄張雪梅譯《聖經無誤辯》1997年版)

PREFACE

聖經權威問題,基督教會歷代爭論不已,也是這一代主要爭論的問題。相信耶穌基督是主和救主的人,用什么來表明他們真實的門徒身分呢?就是謙卑和忠實的順服 神所寫下來的話,因為人如果在信仰和行為上偏離了聖經,就是對主不忠。我們如果要真正了解和透徹表白聖經的權威,便需要明白聖經的全部真理和聖經的可信 性。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is a key issue for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this and every age. Those who profess faith in Jesus Christ as Lord and Savior are called to show the reality of their discipleship by humbly and faithfully obeying God's written Word. To stray from Scripture in faith or conduct is disloyalty to our Master. Recognition of the total truth and trustworthiness of Holy Scripture is essential to a full grasp and adequate confession of its authority.

下面的宣言重新肯定聖經無謬誤的信仰,這宣言告訴我們聖經無謬誤是什么一回事,并且提醒我們不可否認這信仰。我們認為,否認聖經無謬誤就是不接受耶穌基督 和聖靈的見証,也是拒絕順從神的話語,神的話語是基督教真正信仰的標記。今天教會界有人正偏離聖經無謬誤的真理,而世人對這教義也普遍誤解,所以我們覺 得,重新肯定這信仰是我們當前的責任。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ffirms this inerrancy of Scripture afresh, making clear our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warning against its denial. We are persuaded that to deny it is to set aside the witness of Jesus Christ and of the Holy Spirit and to refuse that submission to the claims of God's own Word that marks true Christian faith. We see it as our timely duty to make this affirmation in the face of current lapses from the truth of inerrancy among our fellow Christians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this doctrine in the world at large.

 這篇宣言包括三部分:    (一)宣言一覽    (二)認定和否定的條款    (三)說明
This Statemen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 Summary Statement, Articles of Affirmation and Denial, and an accompanying Exposition.
這篇宣言在芝加哥開了三天會議而制訂的,前兩部分經與會的人簽署,他們這樣做,目的是肯定自己接受聖經無謬誤,并且藉此欲與所有的基督徒互相激勵,以致能 漸漸重視和了解這教義。我們承認,在一個時間短促和緊湊的會議上制訂這樣的一個文件,不免會有未完備的地方,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將這篇宣言當作教義。我們感 到鼓舞的,是因為在討論中,我們的信念加深了,我們為所簽署的宣言禱告, 求神使用這篇宣言,革新教會的信仰、生活和事奉,使他的名字得著榮耀。
 It has been prepared in the course of a three-day consultation in Chicago. Those who have signed the Summary Statement and the Articles wish to affirm their own conviction as to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and to encourage and challenge one another and all Christians to growing 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doctrine. We acknowledge the limitations of a document prepared in a brief, intensive conference and do not propose that this Statement be given creedal weight. Yet we rejoice in the deepening of our own convictions through our discussions together, and we pray that the Statement we have signed may be used to the glory of our God toward a new reformation of the Church in its faith, life and mission.
這篇宣言的精神不在爭辯,而在謙卑和愛心。靠著主的恩典,如果將來這篇宣言會產生什么辯論的時候, 希望這點精神仍然會存留。我們很高興的見到許多否認聖經 無謬誤的人,在其本身其余的信仰和行為里并無跡象受到影響,而我們還認識到,承認聖經無謬誤的人,如果思想行動和傳統習慣不完全遵照神聖的話語而行,也無 形中是否定這條教義。
We offer this Statement in a spirit, not of contention, but of humility and love, which we propose by God's grace to maintain in any future dialogue arising out of what we have said. We gladly acknowledge that many who deny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do not display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denial in the rest of their belief and behavior, and we are conscious that we who confess this doctrine often deny it in life by failing to bring our thoughts and deeds, our traditions and habits, into true subjection to the divine Word.
如果有人認為這篇宣言需要有修正的地方,我們希望能賜下寶貴的意見,根據聖經的亮光來修正這篇肯定聖經權威的宣言,因為我們這宣言正是站在聖經真確性的立場上說話的,如有什么可以幫助我們更能加強見証神的話語的,我們都樂意接受。
We invite response to this Statement from any who see reason to amend its affirmations about Scripture by the light of Scripture itself, under whose infallible authority we stand as we speak. We claim no personal infallibility for the witness we bear, and for any help that enables us to strengthen this testimony to God's Word we shall be grateful.

宣言一覽

I. SUMMARY STATEMENT


l。神就是真理,他所說的無一不是真理。神藉著耶穌基督顯示自己是創造者、主宰、救贖主和審判者,聖經就是神為自己作的見証。
1. God, who is Himself Truth and speaks truth only, has inspired Holy Scripture in order thereby to reveal Himself to lost mankind through Jesus Christ as Creator and Lord, Redeemer and Judge. Holy Scripture is God's witness to Himself.

 2。聖經是神自己的話,這些話是在他的靈安排和監督下由人執筆寫成的,所以聖經所論到的一切事惰,都有無誤的神聖權威的。聖經所肯定和指示的一切,是神的教導,我們應該相信﹔聖經所要求的一切,是神的命令,我們應該服從﹔聖經所應許的一切,是神的諾言,我們應該接受。
2. Holy Scripture, being God's own Word, written by men prepared and superintended by His Spirit, is of infallible divine authority in all matters upon which it touches: It is to be believed, as God's instruction, in all that it affirms; obeyed, as God's command, in all that it requires; embraced, as God's pledge, in all that it promises.

3。聖經的作者聖靈在我們內心給我們憑據,証實了聖經的真確,他又開啟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明白聖經的意思。
 3. The Holy Spirit, Scripture's divine Author, both authenticates it to us by His inward witness and opens our minds to understand its meaning.

4。聖經全部都是神所賜的,也是神逐字默示的,所以聖經一切所講的都沒有錯誤﹔聖經對神在個人生命中的救恩的見証固然沒有錯誤,而論及神創造之事、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聖經本身的來源是出自神等,也都是沒有錯誤的。
 4. Being wholly and verbally God-given, Scripture is without error or fault in all its teaching, no less in what it states about God's acts in creation, about the events of world history, and about its own literary origins under God, than in its witness to God's saving grace in individual lives.

5。如果我們有限度接受或否認聖經完全無謬誤,又或用不合聖經的相對觀來看聖經的話,聖經的權威便一定受到損害, 而這些偏差會使信徒個人和教會蒙受很大的損失。
5.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is inescapably impaired if this total divine inerrancy is in any way limited of disregarded, or made relative to a view of truth contrary to the Bible's own; and such lapses bring serious loss to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hurch.

我們所認定的和否定的條款

II. ARTICLES OF AFFIRMATION AND DENIAL

第一條
我們認定聖經是應該被人看作神權威的話語。
我們否認聖經的權威是由教會、傳統,及其他出自人的東西而來的。
Article I.

We affirm that the Holy Scriptures are to be received as the authoritative Word of God.
We deny that the Scriptures receive their authority from the Church, tradition, or any other human source.
第二條
    我們認定聖經是神給人類良心規範的最高明文標准,教會的權威應服在聖經的權威之下。

我們否認教會的信條、議會和宣言的權威大過或者相等于聖經的權威。
Article II.

We affirm that the Scriptures are the supreme written norm by which God binds the conscience, and that the authority of the Church is subordinate to that of Scripture.
We deny that church creeds, councils, or declarations have authority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Bible.
第三條
我們認定聖經整本 (in its entirety) 都是神的啟示。
我們否認聖經只是啟示的一個見証,也否認聖經在人有領受 (inencounter) 的時候,才成為啟示,聖經的功用亦并非根據讀者有什么反應而定。

Article III.
We affirm that the written Word in its entirety is revelation given by God.
We deny that the Bible is merely a witness to revelation, or only becomes revelation in encounter, or depends on the responses of men for its validity.
第四條
我們認定那按照自己形像造人的神,以人類的語言作他啟示的工具。
    我們否認人類語言因為有“人本質” (creatureliness) 的限制,以致不足以作為傳達神啟示的工具﹔我們更否認,人類的文化和語言因受了罪惡的敗壞,以致阻礙了神啟示的工作。
Article IV.

We affirm that God who made mankind in His image has used language as a means of revelation.
We deny that human language is so limited by our creatureliness that it is rendered inadequate as a vehicle for divine revelation. We further deny that the corruption of huma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rough sin has thwarted God's work of inspiration.
第五條
我們認定神在聖經中的啟示是漸進的 (progressive) 。
我們否認較后有的啟示雖可以說是補充先前的啟示,但亦是糾正先前的啟示,或與先前的啟示矛盾。我們更否認在新約聖經完成之后,還有權威性的啟示 (nominative revelation) 。
Article V.

We affirm that God's revelation in the Holy Scriptures was progressive.
We deny that later revelation, which may fulfill earlier revelation, ever corrects or contradicts it. We further deny that any normative revelation has been given since the comple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writings.
第六條
我們認定全部聖經和它每一部分,包括它的原稿每一個字,都是由神默示而寫成的。  我們否認以下的主張:聖經整體上是神的默示,但不是其中每一部分,或聖經某些部分是神的默示,而不是全部。

Article VI.

We affirm that the whole of Scripture and all its parts, down to the very words of the original, were given by divine inspiration.
We deny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Scripture can rightly be affirmed of the whole without the parts, or of some parts but not the whole.
第七條
我們認定所謂默示是神藉著他的靈,透過人的寫作,將神的話賜給我們。聖經的本源是出于神的。這種神聖的默示方式對我們來說,大部分是難以理解的。
我們否認神的默示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種頓悟 (insight) 或人的一種巔峰狀態的意識活動。
Article VII.

We affirm that inspiration was the work in which God by His Spirit, through human writers, gave us His Word. The origin of Scripture is divine. The mode of divine inspiration remains largely a mystery to us.
We deny that inspiration can be reduced to human insight, or to heighten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of any kind.
第八條
我 們認定神賜下他默示的時候,運用他揀選和預備的作者本身個性和文章風格。
我們否認神為了要引導作者使用他所選定的字句而埋沒那 人的個性。
Article VIII.

We affirm that God in His work of inspiration utilized the distinctive personalities and literary styles of the writers whom He had chosen and prepared.
We deny that God, in causing these writers to use the very words that He chose, overrode their personalities.
第九條
我們認定默示雖然沒有叫作者無所不知,但卻保証聖經作者受感動時所說和所寫的一切,都必定是真實和可信的。
我們否認由于聖經的作者是有限制和墮落的,所以一定會把偏見和謬誤混入神的話中。
Article IX.

We affirm that inspiration, through not conferring omniscience, guaranteed true and trustworthy utterance on all matters of which the Biblical authors were moved to speak and write.
We deny that the finitude or falseness of these writers, by necessity or otherwise, introduced distortion or falsehood into God's Word.
第十條
我們認定,嚴格來說,默示只可以指聖經原稿而說,但我們相信,聖經原稿的內容在現有的抄本中在神的保守下是相當准確的。我們更認定聖經各種抄本和譯本,只要能夠忠實表達原稿的內容,都是神的話語。     我們否認由于原稿遺失,基督教信仰的主要內容便受到影響。我們更否認由于原稿遣失,聖經的無謬誤性 的主張便變為無效或不適當。

Article X.
We affirm that inspiration, strictly speaking, applies only to the autographic text of Scripture, which in the providence of God can be ascertained from available manuscripts with great accuracy. We further affirm that copies and translations of Scripture are the Word of God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faithfully represent the original.
We deny that any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Christian faith is affected by the absence of the autographs. We further deny that this absence renders the assertion of Biblical inerrancy invalid or irrelevant.
第十一條
我們認定聖經既然出于神的默示,聖經必定是真確的 (infallible) ,所以聖經不但不會導我們于錯誤,而且所講的一切都正 確和可靠。
我們否認聖經同時是真確,而同時也是有謬誤的。真確 (infallibility) 和無謬誤 (inerrancy) 的意思雖可有分別,但兩者 卻是不能分割的。
Article XI.

We affirm that Scripture, having been given by divine inspiration, is infallible, so that, far from misleading us, it is true and reliable in all the matters it addresses.
We deny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the Bible to be at the same time infallible and errant in its assertions. Infallibility and inerrancy may be distinguished but not separated.
第十二條
我們認定聖經整體 (entirety) 是無謬誤的,絕無虛假和虛詐 。
我們否認聖經只在屬靈、宗教和救贖的主題上才是真確和無謬誤,而在歷史和科學的范圍就不是如此。我們更否認地球歷史的科學假設, 可以推翻聖經中創造和洪水滅 世的記載。
Article XII.

We affirm that Scripture in its entirety is inerrant, being free from all falsehood, fraud, or deceit.
We deny that Biblical infallibility and inerrancy are limited to spiritual, religious, or redemptive themes, exclusive of assertions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and science. We further deny that scientific hypotheses about earth history may properly be used to overturn the teaching of Scripture on creation and the flood.
第十三條
    我們認定以「無謬誤」 (inerrancy) 作為一個神學名詞來說明聖經之完全可信是適當的。
我們否認,以與聖經本身的用途和目的相違的正誤標准來衡量聖經屬于適當。我們更否認以下的事實足以構成聖經的謬誤:聖經記述事情沒有用現代精確的方法 、聖經中出現文法和拼字上的不規則運用、觀察自然界現象的描寫、某些虛謬事情的報導、夸張法和整數的使用、某一主題的資科編排、同一件事而不同的取材、引用其他經典時沒有完全依照原文等。
Article XIII.

We affirm the propriety of using inerrancy as a theological term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lete truthfulness of Scripture.
We deny that it is proper to evaluate Scripture according to standards of truth and error that are alien to its usage or purpose. We further deny that inerrancy is negated by Biblical phenomena such as a lack of modern technical precision, irregularities of grammar or spelling, observational descriptions of nature, the reporting of falsehoods, the use of hyperbole and round numbers, the topical arrangement of material, variant selections of material in parallel accounts, or the use of free citations.
第十四條
我們認定聖經的合一性 (unity) 和內在一貫性 (internal consistency) 。
我們否認聖經中現今未能解決的所謂 錯誤和差異可以推翻聖經的真實性。
Article XIV.

We affirm the unity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Scripture.
We deny that alleged errors and discrepancie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resolved violate the truth claims of the Bible.
第十五條
我們認定聖經無謬誤的教義是根據聖經論及默示的真理而建立的。
我們否認以耶穌站在人性地位說話和受到人性限制為理由,就可以不接受他論及聖經的話。
Article XV.

We affirm that the doctrine of inerrancy is ground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ible about inspiration.
We deny that Jesus' teaching about Scripture may be dismissed by appeals to accommodation or to any natural limitation of His humanity.
第十六條
我們認定聖經無謬誤的教義,是歷代以來教會中不 能分割的信仰。
我們否認,聖經無謬誤的教義是更正教拘泥形式的人士 (Scholartic Protestantism) 發明的。我們也否認這教義是針 對反面的高等批評學而產生的。
Article XVI.

We affirm that the doctrine of inerrancy has been integral to the Church's faith throughout its history.
We deny that inerrancy is a doctrine invented by scholastic Protestantism, or is a reactionary position postulated in response to negative higher criticism.
第十七條
我們認定聖靈是為聖經作見証的,給信徒見証神明文的道之真實。
我們否認聖靈這種見証可以脫離聖經而單獨作工的,也否認這種見証的工作會違反聖經

Article XVII.

We affirm that the Holy Spirit bears witness to the Scriptures, assuring believers of the truthfulness of God's written Word.
We deny that this witness of the Holy Spirit operates in isolation from or against Scripture.
第十八條
    我們認定解釋聖經必須以文法與歷史的解經法和聖經的文學形式與手法為根據。同時也認定應該以經解經。  
我們否定任何會產生下列后果的處理經文的方式和經文來源的追尋之合法性:對經文產生相對觀點,忽略經文的歷史性,貶低經文的教訓,否定經文所宣稱的作者。
Article XVIII.

We affirm that the text of Scripture is to be interpreted by grammatico-historical exegesis, taking account of its literary forms and devices, and that Scripture is to interpret Scripture.
We deny the legitimacy of any treatment of the text or quest for sources lying behind it that leads or relativizing, dehistoricizing, or discounting its teaching, or rejecting its claims of authorship.
第十九條
    我們認定,如果要正確的明白基督教全部信仰,必須承認聖經的絕對權威,及其真確性和無謬誤性。我們更認定, 我們這樣做會使我們越來越像基督。
我們否認必須這樣做才得著救恩, 可是我們更否認,我們拒絕了聖經無謬誤的信仰不會對信徒和教會產生什么嚴重的后果。
Article XIX.

We affirm that a confession of the full authority, infallibility and inerrancy of Scripture is vital to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of the Christian faith. We further affirm that such confession should lead to increasing conformity to the image of Christ.
We deny that such confession is necessary for salvation. However, we further deny that inerrancy can be rejected without grave consequences, both to the individual and to the Church.
說明

III. EXPOSITION

聖經無謬誤的真理,必須全面配合聖經論及本身的真理來了解。這篇說明是將聖經無謬誤的真理加以闡述,前面的宣言一覽和條款都是根據這個真理 而寫成的。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trine of inerrancy must be se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roader teachings of Scripture concerning itself. This exposition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outline of doctrine from which our Summary Statement and Articles are drawn.
創造、啟示和默示
A. Creation, Revelation and Inspiration
三位一體的神使用他創造的話語創造萬物,發出他的命令管理萬物,又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使人類的生命可以與他相交,人類和神之間相交的關系,是依照三位一體的神自己那種永恆愛的連系方式建立的。人有神的形像,因此可以領受神向他所說 的話,又可以向神回應,享受敬服的喜樂。神除了藉著創造的秩序和在其中發生的事情顯明自己外,自亞當以來,人類一直都從神領受「言語的信息」 (Verbal message) ,人有時是直接從神領受這信息,這情形聖經有記載可以與他相交,人類和神之間相交的關系,人有時則藉著全本聖經或部分經文間接領受。

The God, who formed all things by his creative utterances and governs all things by His Word of decree, made mankind in His own image for a life of communion with Himself, on the model of the eternal fellowship of loving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Godhead. As God's image-bearer, man was to hear God's Word addressed to him and to respond in the joy of adoring obedience. Over and above God's self-disclosure in the created order and the sequence of events within it, human beings from Adam on have received verbal messages from Him, either directly, as stated in Scripture, or indirectly in the form of part or all of Scripture itself.

亞當犯罪墮落后,創造主并未將人類棄絕,叫他接受最后的審判,反之,他應許人類將會得著救恩,又開始向人類啟示他自己,使人類 認識他是救贖主。
    神這種自我的啟示藉著以亞伯垃罕家族為中心的歷史事實顯明出來,以耶穌基督的生、死、復活、現今在天上的職 事,以及所應許的再來為啟示的頂點。在這個歷史架構里,神不時向罪人宣告他的審判和憐憫,應許和命令,目的是要和人類「立約」,在這約的關系里面,神和人雙方都有義務 (commitment) ,神將恩典賜給人,而人則報以尊敬。歷代以來神藉著各時代先知所說的和所寫的,將他的話 告訴以色列人,而在出埃及時代,神所立的中保 --把神的話傳給神的子民的摩西,乃是第一位負起這種任務的先知。神不斷的向人傳遞他的信息,是要人認識他的名(即他的本性) 和他的旨意 (即神現今和將來的計划和目的) ,使神和人所立的「約」得以堅立。這一群代神發言的先知的工作,到了耶穌基督和基督教第一代的使徒和先知時就完滿結束了。耶穌基督是成為肉身的道,他的身分是先知,其實他比先知更過之而無不及。神向世人介紹耶穌基督的話是神最后和最高峰的信息,這信息由使徒圈子傳出和闡釋明白之后,神便停止頒布啟示的信息。從這時候開始教會就根據已經說過的,也是向歷代世人說的話來生活和認識神。
When Adam fell, the Creator did not abandon mankind to final judgment, but promised salvation and began to reveal Himself as Redeemer in a sequence of historical events centering on Abraham's family and culminating in the life, death, resurrection, present heavenly ministry and promised return of Jesus Christ. Within this frame God has from time to time spoken specific words of judgment and mercy, promise and command, to sinful human beings, so drawing them into a covenant relation of mutual commitment between Him and them in which He blesses them with gifts of grace and they bless Him in responsive adoration. Moses, whom God used as mediator to carry his words to His people at the time of the exodus, stands at the head of a long line of prophets in whose mouths and writings God put His words for delivery to Israel. God's purpose in this succession of messages was to maintain His covenant by causing His people to know His name--that is, His nature--and His will both of precept and purpose in the present and for the future. This line of prophetic spokesmen from God came to completion in Jesus Christ, God's incarnate Word, who was Himself a prophet--more that a prophet, but not less--and in the apostles and prophets of the first Christian generation. When God's final and climactic message, His word to the world concerning Jesus Christ, had been spoken and elucidated by those in the apostolic circle, the sequence of revealed messages ceased. Henceforth the Church was to live and know God by what He had already said, and said for all time.
    神在西乃山將與百姓立約的條文,寫在兩塊石版上,以便存留作見証,可以永久被人知道。在先知和使徒啟示的時代,神促使人將他的信息錄下來,這些信息是神特別賜給他們,又要他們連同神為他百姓作特別有 紀念價值的事情,百 姓在「約」中生活的道德狀況,和百姓因這約所蒙的憐憫而發出的贊美與禱告等記錄一起傳出去。形成聖經文件的默示,在神學的意義上,與形成口傳的道的默示是相同的,雖然作者的個性在他所寫的東西上表現出來,但他們所寫的都經過神制定 (divinely constituted) 才寫成,所以,聖經所說的,就是神所說的,聖經的權威即是神的權威,因為神是聖經真正的作者 (Ultimate Author) ,神揀選和預備人,使用他們的思想和言語,讓他們很自由和誠實地表達出神的心意,這就是彼得后書一章廿一節所說“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的意思。我們必須認定聖經是神的話,因為聖經的本源是出于神的。
At Sinai God wrote the terms of His covenant on tablets of stone as His enduring witness and for lasting accessibility, and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prophetic and apostolic revelation He prompted men to write the messages given to and through them, along with celebratory records of His dealings with His people, plus moral reflections on covenant life and forms of praise and prayer for covenant mercy. The theological reality of inspiration in the producing of Biblical documents corresponds to that of spoken prophecies: Although the human writers' personalities were expressed in what they wrote, the words were divinely constituted. Thus what Scripture says, God says; its authority is His authority, for He is its ultimate Author, having given it through the minds and words of chosen and prepared men who in freedom and faithfulness "spoke from God as they were carried along by the Holy Spirit" (2 Pet 1:21). Holy Scripture must be acknowledged as the Word of God by virtue of its divine origin.
權威:基督和聖經
B. Authority: Christ and the Bible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成為肉身的道,是我們的先知、祭司、君王,也是神與人溝通的真正中保 (Ultimate Mediator) , 他本身是神一切恩典的賞賜。耶穌基督給人的啟示不局限于文字 (Verbal) ,他本身和他的工作就直接將父神啟示出來。當然他所說的話也十分重要,因為他是神,他所說的都是從父神而來的,在末日,他要用他的話審判世上所有的人。
 Jesus Christ, the Son of God who is the Word made flesh, our Prophet, Priest and King, is the ultimate Mediator of God's communication to man, as He is of all God's gifts of grace. The revelation He gave was more that verbal; He revealed the Father by His presence and His deeds as well. Yet His words were crucially important; for He was God, He spoke from the Father, and His words will judge all men at the last day.
耶穌基督是聖經的中心主題,他就是聖經預言要來臨的彌賽亞。舊約瞻矚他的來臨,新約回顧他第一次的來臨,以及盼望他第二次的來臨。聖經的正典既然是神默示的,因此便成為基督權威性的見証 (normative witness) ,故此,如果解釋聖經, 不以這位歷史上的基督為中心,我們是不會同意的。聖經就是父神對道成肉身的聖子所作的見証,這是聖經主要的目的,我們必須持這觀點來看聖經。
As the prophesied Messiah, Jesus Christ is the central theme of Scripture. The Old Testament looked ahead to Him; the New Testament looks back to His first coming and on to His second. Canonical Scripture is the divinely inspired and therefore normative witness to Christ. No hermeneutic, therefore, of which the historical Christ is not the focal point is acceptable. Holy Scripture must be treated as what it essentially is--the witness of the Father to the incarnate Son.
舊約正典看來在耶穌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新約正典今天也是一樣,今天不會再有新的使徒見証來見証歷史性的基督。除了聖靈給我們智慧明白現有的啟示之外, 基督回來以前,教會是不會再有新啟示的。正典的產生,基本上是由于神聖的默示,教會的責任只是去識別神所 定的正典,而不是為自己制定正典。
It appears that the Old Testament canon had been fixed by the time of Jesus.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is likewise now closed, inasmuch as no new apostolic witness to the historical Christ can now be borne. No new revelation (as distinct from Spirit-given understanding of existing revelation) will be given until Christ comes again. The canon was created in principle by divine inspiration. The Church's part was to discern the canon that God had created, not to devise one of its own.
「正典」一詞標明一個准則或標准,正典是訴諸權威的,這權威有權裁決和操縱。基督教的權威,在神的啟示中是屬神的,神的啟示一方面是指耶穌基督這一位活的道,另一方面是指聖經這一本寫成的道。基督和聖經的權威是同一樣的東西。基督以先知的身分,向我們証明聖經是不會破毀的,基督又以祭司和君王的身分,在世上親自履行律法書和先知書上的話,為著順從經上彌賽亞的預言,他甚至甘心受死。另一方面,基督知道聖經上的話是証實他和他的權柄。基督既然順服遵行父神在聖經上 (舊約) 頒下的話,他也要求他的門徒照樣行,門徒的作為和他們對他的「使徒見証」 (apostolicwitness) 有關,使徒的見証也是由耶穌所賜的聖靈所默示的。所 以,基督徒要成為主忠心的仆人,便要順服神在先知書和使徒著作所賜的神聖命令,這些作品合起來就是我們今天的聖經。
The word 'canon', signifying a rule of standard, is a pointer to authority, which means the right to rule and control. Authority in Christianity belongs to God in His revelation, which means, on the one hand, Jesus Christ, the living Word, and, on the other hand, Holy Scripture, the written Word. But the authority of Christ and that of Scripture are one. As our Prophet, Christ testified that Scripture cannot be broken. As our Priest and King, He devoted His earthly life to fulfilling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even dying in obedience to the words of messianic prophecy. Thus as He saw Scripture attesting Him and His authority, so by His own submission to Scripture He attested its authority. As He bowed to His Father's instruction given in His Bible (our Old Testament), so He requires His disciples to do--not, however, in isolation bu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postolic witness to Himself that He undertook to inspire by his gift of the Holy Spirit. So Christians show themselves faithful servants of their Lord by bowing to the divine instruction given in the prophetic and apostolic writings that together make up our Bible.
    基督和聖經互相証實對方的權威,因此基督和聖經的權威都是同一樣東西。從這個觀點看,聖經中的基督,與以基督為中心、宣傳基督的聖經誠屬一體。從默示這回事看,我們可以說,聖經的話就是神的話,所以,從耶穌基督和聖經之間顯出的相互關系看,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聖經的話就是 基督的話。
By authenticating each other's authority, Christ and Scripture coalesce into a single fount of authority. The Biblically-interpreted Christ and the Christ-centered, Christ-proclaiming Bible are from this standpoint one. As from the fact of inspiration we infer that what Scripture says, God says, so from the revealed relation between Jesus Christ and Scripture we may equally declare that what Scripture says, Christ says.
聖經真確性、無謬誤與聖經的解釋
C. Infallibility, Inerrancy, Interpretation
聖經既然是神的話,帶著權柄為基督作見証,所以聖經應該是「真確的」 (infallible) 和「無謬誤的」 (inerrant) 。「真確」和「無謬誤」這兩個消極的詞,別 具意義,因為這兩個詞能清楚的說出重要的正面真理。
Holy Scripture, as the inspired Word of God witnessing authoritatively to Jesus Christ, may properly be called 'infallible' and 'inerrant'. These negative terms have a special value, for they explicitly safeguard crucial positive truths.

「聖經的真確性」即指聖經不會錯誤引導人,也不會破人錯誤引導﹔明確一點的來說,聖經真的是確實、穩固、可靠的指引,在一切事上是引路的明 燈。
'Infallible' signifies the quality of neither misleading nor being misled and so safeguards in categorical terms the truth that Holy Scripture is a sure, safe and reliable rule and guide in all matters.

 「聖經無謬誤」是指聖經不會有虛假和錯誤,這保証聖經一切話真實無訛,信而有 征。
Similarly, 'inerrant' signifies the quality of being free from all falsehood or mistake and so safeguards the truth that Holy Scripture is entirely true and trustworthy in all its assertions.
    我們認為,解釋正典的時候,一定要站穩在聖經真確和聖經無謬誤的基礎上,但當我們尋索神所使用的作者在他的作品要說些什么時,我們就要千萬記看聖經本身也是一本由人寫成的作品,聖經也是這樣寫明它本身是由人寫成的。神默示人寫聖經的時候,也使用了執筆者的文化和習俗背景,我們相信是神用他的權能來管理那人運用他的背景。如果我們對默示的看法不依照這些背景便屬錯誤。
We affirm that canonical Scripture should always be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that it is infallible and inerrant. However, in determining what the God-taught writer is asserting in each passage, we must pay the most careful attention to its claims and character as a human production. In inspiration, God utilized the culture and conventions of his penman's milieu, a milieu that God controls in His sovereign providence; it is misinterpretation to imagine otherwise.
聖經的題材有歷史、詩歌,寫作的手法有夸張法、隱喻法、籠統的說法、大約說法等,我們應按照經文的題材和手法來解釋。我們也不可忘記聖經時代寫作的習慣和我們今天的不同,譬如不按歷史次序的記述方式,和不准確的引用經典的寫作方式,在當時是人所慣用,是為人所接納的,沒有人認為這種寫法不對,所以我們讀到用這種方式寫作的經文時,便不能說作者寫錯了,我們如果記述一件事的時候,目 的不是要強調它的准確性,那么我們所寫的即管不准確也不算是錯誤。聖經無謬誤的意思,不是用我們今天嚴格的標准來証實當時的資料是准確,而是只要這些經文能完滿地說出作者所要說的真理,達成它所要達到的目的,這些經文就是無謬誤的了。
So history must be treated as history, poetry as poetry, hyperbole and metaphor as hyperbole and metaphor, generalization and approximation as what they are, and so forth. Differences between literary conventions in Bible times and in ours must also be observed: Since, for instance, nonchronological narration and imprecise citation were conventional and acceptable and violated no expectations in those days; we must not regard these things as faults when we find them in Bible writers. When total precision of a particular kind was not expected nor aimed at, it is no error not to have achieved it. Scripture is inerrant, not in the sense of being absolutely precise by modern standards, but in the sense of making good its claims and achieving that measure of focused truth at which its authors aimed.

聖經的文法和拼字參差不一,聖經的作者根據表面的現象描寫自然界事物,聖經記錄了一些假話 (如撒但的謊言) ,某些篇章的內容似乎彼此有差異等等,都不能否定 聖經的真實性,以聖經這些表面「現象」來攻擊聖經論及自己本身的經文是不對的。聖經里明顯不一致的地方是不應忽視的,這些不一致的地方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獲得解決后,我們的信心因此可更堅定﹔但如果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們就應該信賴神所說的聖經是真實可靠的話,以表明我們向神的尊崇,我們而且確實的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這些問題原來是一些錯覺。
The truthfulness of Scripture is not negated by the appearance in it of irregularities of grammar or spelling, phenomenal descriptions of nature, reports of false statements (for example, the lies of Satan), or seeming discrepancies between one passage and another. It is not right to set the so-called "phenomena" of Scripture against the teaching of Scripture about itself. Apparent inconsistenci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Solution of them, where this can be convincingly achieved, will encourage our faith, and where for the present no convincing solution is at hand we shall significantly honor God by trusting His assurance that His Word is true, despite these appearances, and by maintaining our confidence that one day they will be seen to have been illusions.

雖然我們相信啟示是漸進的,也知道受默示的作者所得亮光并不完全,但因為我們相信聖經背后的作者是神,所以我們應該根據相似的經文來解釋聖經,不要以為某些經文可以用來「糾正」一些經文。
Inasmuch as all Scripture is the product of a single divine mind, interpretation must stay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 analogy of Scripture and eschew hypotheses that would correct one Biblical passage by another, whether in the name of progressive revelation or of the imperfect enlightenment of the inspired writer's mind.

聖經絕不會受文化限制,所以聖經真理放諸四海而皆准。無可否認,聖經有時會受風俗習慣和某個時期的流行觀念影響,所以我們今天應用聖經原則的時候,便須視個別的情形而定。
Although Holy Scripture is nowhere culture-bound in the sense that its teaching lacks universal validity, it is sometimes culturally conditioned by the customs and conventional views of a particular period, so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ts principles today calls for a different sort of action.
懷疑主義與批判主義
D. Skepticism and Criticism
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經過啟蒙運動之后所建立的各種世界觀,都是懷疑基督教基本信仰的,例如不可知論不承認神是可知的,理性主義否認神是不可理解的,唯心論不承認神是超越的,存在主義不承認神與人類關系有理性成分。這些不合聖經或甚至違反聖經的道理,如果滲入了人的神學觀念中,成為人的一種先存概念的話,人便不可 能忠實的解釋聖經了。這種情形今天也司空見慣。
Since the Renaissance, and more particularly since the Enlightenment, world views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involve skepticism about basic Christian tenets. Such are the agnosticism that denies that God is knowable, the rationalism that denies that He is incomprehensible, the idealism that denies that He is transcendent, and the existentialism that denies rationality in His relationships with us. When these un- and anti-Biblical principles seep into men's theologies at presuppositional level, as today they frequently do, faithful interpretation of Holy Scripture becomes impossible.
聖經的抄寫與翻譯
E. Transmission and Translation

神并沒有應許過聖經的抄寫是無謬誤的,但我們必認定只有聖經的原稿是神所默示的,我們可藉著經文鑒別學 (textual criticism) 來鑒定經文在抄寫過程中有沒有滲進錯誤。根據這門學問研究所得,令 人很驚奇的,原來聖經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原文內容保存得很完整,這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肯定威斯敏斯特信條所講的:保存這些經卷的就是神。而且又有足夠理由認為聖經的權威不會因我們現有的抄本不是絕對沒有差誤而受威脅。
Since God has nowhere promised an inerrant transmission of Scripture, it is necessary to affirm that only the autographic text of the original documents was inspired and to maintain the need of textual criticism as a means of detecting any slips that may have crept into the text in the course of its transmission. The verdict of this science, however, is that the Hebrew and Greek text appears to be amazingly well preserved, so that we are amply justified in affirming, with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a singular providence of God in this matter and in declaring that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is in no way jeopardiz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opies we possess are not entirely error-free.

 同樣,聖經的譯本也沒有一本是完全的,因為翻譯的工作就是在原稿以外多做一層功夫,不過今日語言學可以証實,最低限度,今天英語世界的基督徒可擁有許多一流的聖經譯本,即使說他們得到的是神真正的話也不過分,況且聖經處處重復講述它所強調的真理,聖靈也不斷向人見証神的道,又藉神的道去作見証,因此,我 們不用擔心現有的聖經翻譯,會破壞聖經原來的意思,因而使人不能「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提后三:15) 。
Similarly, no translation is or can be perfect, and all translations are an additional step away from the autograph. Yet the verdict of linguistic science is that English-speaking Christians, at least, are exceedingly well served in these days with a host of excellent translations and have no cause for hesitating to conclude that the true Word of God is within their reach. Indeed, in view of the frequent repetition in Scripture of the main matters with which it deals and also of the Holy Spirit's constant witness to and through the Word, no serious translation of Holy Scripture will so destroy its meaning as to render it unable to make its reader "wise for salvation through faith in Christ Jesus" (2 Tim. 3:15).
聖經無謬誤與聖經的權威
F. Inerrancy and Authority
當我們認定聖經全部真理的權威的時候,其實是有意地 站在基督、使徒、聖經、由古至今教會歷史傳統的一邊了。最使我們擔心的,乃是今天許多人對這一個重要的信仰漠不關心,甚至放棄了。
In our affirmation of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as involving its total truth, we are consciously standing with Christ and His apostles, indeed with the whole Bible and with the main stream of Church history from the first days until very recently. We are concerned at that casual, inadvertent and seemingly thoughtless way in which a belief of such far-reaching importance has been given up by so many in our day.

我們所認為權威的聖經,如果我們不持守它全部的真理,使會產生很大和很厲害的信仰混亂,這樣會使神所賜的聖經失去它的權威,剩下來的不過是一本按著人理性的批判而刪減了的聖經,此例一開,后果更堪虞。這樣的話,人獨立的理性無形中變成反抗聖經真理的權威。如果人還看不出這種危機,而仍留戀著福音派的基本教條,那些否認聖經全部是真理的人有一天會說他是屬福音派,其實他們所用的方法已經不是福音派的方法了,乃是離開了原來福音派對知識的基本看法,變成一種不穩定的主觀主義,這樣發展下去會一發不可收拾。
We are conscious too that great and grave confusion results from ceasing to maintain the total truth of the Bible whose authority one professes to acknowledge. The result of taking this step is that the Bible that God gave loses its authority, and what has authority instead is a Bible reduced in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one's critical reasoning and in principle reducible still further once one has started. This means that at bottom independent reason now has authority, as opposed to Scriptural teaching. If this is not seen and if for the time being basic evangelical doctrines are still held, persons denying the full truth of Scripture may claim an evangelical identity while methodologically they have moved away from the evangelical principle of knowledge to an unstable subjectivism, and will find it hard not to move further?

我們認定:聖經所說的,就是神所說的。愿神得榮耀,阿們,阿們。
We affirm that what Scripture says, God says. May He be glorified?   Amen and Amen.

附註:
【「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源自1978年10月26-28日在美國芝加哥市所舉行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此會議是由 1977年成立之「國際『聖經無誤』協會」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負責召開,共有來自基督教各宗各派,將近三百位教會領袖與神學家參加,大會制訂並發表此宣言。】

Baxter 巴克斯特 赵中辉翻译

本书转自改革宗经典出版社,链接地址:http://www.china-truth.com/jingdianzhuzuo/xinmuren/xmr.htm
    
新牧人
   
巴克斯特


  
帕克(J.I. Packer)博士引言节选


  巴克斯特是清教主义[1]所产生的最杰出的牧师和福音使者。他在约有2000人口的柯德敏斯特(Kiddermister)的成就是惊人的。英格兰从未见过如此卓著的事奉。当巴克斯特来到之时,那里的人们无知、粗野并只喜欢寻欢作乐,但后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悔改归正者是如此之多,……一家一家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同时……走进教会,这都是神所喜悦的。」一个世纪之后,当怀德腓特(George Whitefield)访问柯德敏斯特时,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说:「巴克斯特所传讲的教义、所创作的著作和所主张的教规一直到现在还散发着馨香,我因这一发现而受到极大的鼓舞。」
  
  巴克斯特相信,牧者的主要职责是教导人。他同时认为,基督徒应经常带着问题去请教他们的牧师,并且牧者也应常常向自己的会众讲解基督教要理问答。巴克斯特着重强调,牧者应当私下教导人要理问答,这种教导应针对每个人,而不是只针对年轻人。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新牧人》得以问世。
  
  渥斯特席尔会(Worcestershire Association)的牧者们根据巴克斯特的这一方法,准备逐个教区向人们宣讲基督教要理问答。他们定下一日用来禁食祷告,寻求神的祝福,并邀请巴克斯特前来讲道。但是,巴克斯特由于病情严重而不能去他们那里;于是他所准备的材料《新牧人》便被刊印出来。巴克斯特写道:「愿神更新牧者的事奉,使他们忠心并充满热心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会众也肯定会得以更新。因为牧者事奉的成效决定着教会的兴衰。」
  
  《新牧人》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才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韦滋华斯(Thomas Wadsworth)在信中对巴克斯特说:「主向你启示了祂奥秘的事情,由于这个缘故,英国成千上万的人将会因你而兴起,为你而赞美神。」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说道:「巴克斯特先生的《新牧人》是非凡的杰作……我为此而赞美神并感谢巴克斯特先生,全心希望所有的年轻牧者都……常常殷勤地读它。」巴克斯特大约在1665年写道:「许多牧者因我在书中的规劝而受激励去开展那项事工。我甚至收到发自国外的信件,要求我指导他们……
虽然巴克斯特去世了,但他的书却仍流传于世。约翰.卫斯理的父亲撒母耳写道:「我希望重新拥有一本《新牧人》(我以前的那本在房子失火时失去了)……他(巴克斯特)对问题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洞察,他的心充溢着火热。」约翰在卫理大会上发言时说:「每个外出布道的人都必须挨家挨户地进行要理问答教导……我们能找到一种比巴克斯特这样更好的办法吗?他的整本书……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细读。」查尔斯.卫斯理和华瓦兹的格雷姆尚(William Grimshaw of Haworth)都一致赞同,牧者应该「按照巴克斯特先生的方式挨家探访」。在1810年,美国卫理公会的艾斯伯瑞(Francis Asbury)写道:「今天早上我得到了一本巴克斯特的《新牧人》,这是多么宝贵的一本书啊!」詹姆斯(John Angell James)写道:「巴克斯特的《新牧人》对我事奉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司布真常常请他妻子在星期天晚上读《新牧人》给他听。
  
  对今天的牧者来说,巴克斯特的书还有用吗?其三方面的特点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它的生动性。席尔迈斯特(Sylvester)说道,巴克斯特的写作犹如演讲,他的词句中充满了热情,因为它们不仅源自他的头脑,更是来自他的心灵。他的书燃烧着炽热的火焰,焕发着传福音的热望,充满着说服人的热忱。出自巴克斯特那颗充满热情之心的言语和思想是生动有力的,能穿越三个世纪的时间而深入人心。
  
  其次,这书具有现实性。任何爱人如己、真正相信灵魂若无基督救赎就必失丧的基督徒,将会把传福音作为自己一生的主要职责。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就损害了他个人的见证。如果连自己都对自己所信的不真诚,那么他人怎会被他的信仰所影响呢?这种不一致在《新牧人》中得到最有力的揭示。谁会否认我们今天(特别是在事奉神的人当中)需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呢?
  
  第三,这书是合理性的典范。巴克斯特知道,人都死在罪中,惟有神才能使他们归正。然而,他还知道,神运用使人蒙恩的途径,即恩典是借着人的悟性而进入他的灵魂的。因此巴克斯特坚持认为,牧者布道时必须让人们明白他们在传讲什么。他们也必须与人有个别的交往,因为单纯的布道常常不能让一般人产生深切的感受。巴克斯特的时代是这样,今天的情形难道不也如此吗?
  
  《新牧人》让现代的牧者至少面对以下这些问题:我相信巴克斯特所信的福音吗?我与巴克斯特一样认为归正是绝对必要的吗?我是否真象我所应当的那样让归正的必要性这事实来塑造我的一生和事工?为了实现我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我是否象我所应当的那样合理地去选择达到这目的的途径?我努力寻找一种最好的途径,去与我所牧养的人私下常作关于他们属灵生活的交谈吗?现今的景况与巴克斯特生活时代的景况已有很大的不同,怎样在现今作到这点,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然而,巴克斯特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常常努力这样作吗?如果他让我们确信应该这样作,我们就不可能找不到一种去作的恰当方式。有志者,事竟成!现在,我们最好还是让巴克斯特自己来说吧。
  
    
布郎(William Brown)前言节选
  
  
  对于本书的优秀和卓越,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当然,它没有囊括关于教牧学的所有内容,就这方面来说,它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不甚完善;但是,就其颇具影响、极富感染力和激动人心的论述来说,是其它关于教牧职分的著作无法相比的。如果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个天使或本性没有堕落的人读到这本书,他肯定会感到作者的推理和规劝全然不可抵抗;如果一个牧者读它而不为之感动、折服和倾倒,从而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他的内心一定十分刚硬;如果他没有受到激励而更加忠心、殷勤和积极地去争取更多灵魂归向基督,那他的心一定十分顽梗。这是一本每个字都值得用黄金铸就的书:至少它值得铭刻在每位读者的心版上。
  
  然而,尽管本书十分卓越,但由于起初出版的时候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它在内容上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删掉巴克斯特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并且,这样作往往是有益的;人的作品几乎没有不容节略的,比起其它书籍来,巴克斯特的作品需要删减的地方并不算多。这样的删减不会影响原作阐述的丰富,降低它的生动性,或者削弱它的感染力。但在我对原作进行浓缩的时候我相信并没有损害原作,相反使得这著作更好。
  
  在结束之前,我忍不住要向基督徒朋友们建议,比起呈送全国基督所呼召的牧者人手一册这本著作来,或许再没有比这花费较小而收效较大的事了。相对教会的其他人员来说,基督教会的兴旺更加有赖于其牧者。如果他们的热心和积极性冷淡下来,人们对宗教的兴趣也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只要他们的热心和积极性受到激励,这就会相应地激起人们对宗教的兴趣。他们是在基督里各种丰盛益处借以在各国生发果效的主要器皿。如此说来,激励他们为救赎者散发圣洁的热心和热情是多么的重要啊!赠送一本传福音的小册子给一个可怜的罪人,这或许会使他归正,但赠送一本《新牧人》这样的小册子给牧者,增进和激励他的忠心和热情,或许就能让众多的人归正。牧者们自己购买这类著作的意愿或许并不十分强烈:他们更愿意购买那类对他们事工有帮助的书,而不是这种激励他们热心的书。因此,加入我们实施这项计划,向全国各不同宗派的每一个牧者赠送一本这类的书;如果这样作,所生发的益处及果效是多么的不可估量啊!有许多的人,他们能够每人买下20本、50本或100本这类著作,并把它们赠送给不同地区的牧者,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负担;或者,几个人可以为此目的而联合起来。我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比这更有效。对不同的宣教组织,我希望允许我提出类似的建议。向每个宣教者或至少每个宣教站点赠送一本《新牧人》,我相信这样作会大大拓展基督教宣教的伟大使命。我坚信没有任何一本书比本书更能激励一个宣教者,使他在宣教的事工上散发出圣洁的热心和行动。
 
  
巴克斯特的献辞
  
  
  献给耶稣基督忠心的牧者,我亲爱的弟兄们:
  
  本书的主题与你们和你们教会的关系十分紧密;激励我写作的正是这个原因,虽然我并不配指教你们。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我写本书的原因以及我的写作风格。
  
  一段时间前,主指示祂的一些仆人,他们需要去对自己牧区的每一个人作要理问答的教导。在开始这样作之前,他们想在神面前因从前的忽略而谦卑自己,寻求祂的帮助。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于1655114在渥斯特席尔召开了一个会议。我是被邀请去讲道的人之一,为此我准备了这篇讲章。它比较长,因此我打算只讲我认为与当今最有关联的部分!由于生病,我没能前去讲道,所以我的弟兄们要我把这一材料印发出来。
  
  或许有人认为我在公开场合说话太过火,特别是在别人抨击牧者职分的时候。情况的确如此,但我由于以下的理由仍坚持这样。
  
  1、若不认罪,我们就不可能谦卑。
  2、我们所认的罪是我们自己犯的,别的人不应因此而有受冒犯的感觉。
  3、我没有时间把它译成拉丁文,以使只有学问的人才能读懂它。
  4、当罪是如此明显时,试图去隐藏它既徒劳又显得更加邪恶。
  5、为求得完全的饶恕,坦白的认罪是必要的;当罪是公开犯的时,认罪也应当是公开的。
  6、由于事奉时求自己益处、疏忽大意和骄傲的人是如此之多,因此告诫他们是我们的职责。只要还有改变他们的希望,那么任由他们不管就是件残忍的事。更新教会的最好方式就是改革她的领袖。当人们追求世俗利益和快乐或者与他们的弟兄姊妹不和时,他们的灵魂便走向枯萎和灭亡!当人们在走向地狱或教会正在毁灭时,我们是不能够保持沉默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而告诫他人所犯一切罪恶(即使他们会因此不高兴)的原因。
  
  我首要的观点是,牧者的职责是要对那些神所交托给他们看顾的人进行要理问答的教导。其理由是:
  
  1、我们都一致认为,应当以基督教的真理去教导人,特别是要教导人救恩之道。
  2、我相信我们都同意应当以最有用和有效的方式去教导他们。
  3、不可否认,针对个人进行提问和教导有许多优点。
  4、基督、使徒以及各时代虔敬的牧者都采用了针对个人进行指导的方法。
  5、我们当然应该看顾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参加我们聚会的人。
  6、这一工作显然值得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
  我因此而劝勉你,为我们救主的缘故,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吧。我已发现这是向人们传福音的最有效方法,同时它也能加强布道的事工果效。
   
  开始时,我对这项工作还存有疑虑。我当时认为人们会不合作或者我会没有时间和精力。但后来我发现困难比想象的要小得多,而在所取得的果效面前,这些困难根本算不得什么。事实证明,不合作和寻找借口的人非常少。比起从我们公开的布道所获得的益处来,那些单独前来受教的人在个人的敬虔上有更大的进步。
  
  这种事奉方法为圣经、以往的教会实践和你的良知所认可!《韦斯敏斯德信仰基准》中说道:「牧者的职责不仅只是在公开场合下教导人们,也要在私下教导他们,特别是要告诫、劝勉、责备和安慰他们等等。」心中有丝毫来自神的恩典,有一点点爱神之心的人,难道会反对或拒绝这项事奉吗?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他们就应该为自己感到羞愧。你怎能为罪人的得救而祷告,随后却忽略传福音最有效的这一个途径呢?我希望全国每个虔敬并有能力的牧者现在就去开展这项工作。那些因错误的动机而反对或拒绝这事工的牧者,将在基督的审判宝座之前,在他们所看顾的羊群的过犯上有分。
  
  我的第二个要求是,每个牧者都去履行教会管教。忽视管教之人通常的借口是,人们会对此忍受不了。但我可以肯定,真正的原因是你不愿意招惹麻烦。如果我们忽视管教,结果就会导致混乱,并且使虔敬的会友离去,加入管教更加严格的教会。
  
  我最后期望,基督所有忠心的牧者都联合起来,经常聚在一起互相勉励和学习。
  
  敬请谅解本书所存的缺点。我切切祷告你们的劳作战胜一切幽暗的权势。
  
            主内不配的同工      巴克斯特    1656415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使徒行传2028
  有人认为,这节经文暗示了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们拥有权柄。然而,我们不可认为自己拥有任何这样的权柄。如果我们牧者被召而去教导神交托我们的会友,那我们也可以相互彼此教导。同他们(会友)一样,我们也与罪恶争战,也靠信心而活;然而我们有着更大的责任和更艰巨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至少与他们受一样的帮助。上面这节经文清楚表明保罗是这样认为的。如果牧者们认真默想这节经文,那他们每个人都能使自己和整个教会极大地受益!

  我计划以如下的方式论述本主题:

  第一、思考为自己谨慎的含义。
  第二、说明我们为什么需要为自己谨慎。
  第三、探究为全群谨慎的含义。
  第四、指出我们为全群谨慎的途径。
  第五、陈述我们为何应为全群谨慎的几个目的。
  最后,把以上学习的内容运用在事奉上。
 
  
一、 为我们自己谨慎
 
第一部分 这种谨慎的本质

 
  一、首先,要省察自己,明确你已真正归正。
  
  要当心在你向他人宣讲基督的时候,你自己却没有与基督联合。神对忠心的传道人应许了荣耀的赏赐,但如果你没有真正接受福音,就别想获得那赏赐。有许多曾经多次警告听众要逃避地狱的传道人,现在正沉沦在地狱之中。如果你自己拒绝救恩,你认为神会因你将这救恩传扬给他人就拯救你吗?神从未应许过要救传道人,不管他们有多么大的恩赐,除非他们真正悔改归正。
  
  未得救是可怕的,但作一个未得救的传道人更为可怕。难道你不害怕打开圣经的时候,所读到的是对自己的定罪吗?当你在传福音时,难道没有因拒绝自己所宣讲的救主而积蓄神的忿怒、积累你的罪债吗?然而,一个未得救的传道人通常意识不到他自己的景况。他每天都在向别人分解神宝贵的真理,过着一种表面圣洁的生活,谴责他人身上的罪,并督促他们圣洁;但是多么地可悲啊:手里拿着生命之粮督促别人去吃,自己却饿死。假如你的情况是这样的话,那就听从我的忠告,在你再次向别人传道之前,首先把福音传给自己。在审判之日,当我们说:「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说预言(讲道)吗?」而你所听到的却是主那令人畏惧的回答「离开我,我不认识你们」时,那你对主说这样的话又有什么用呢?我劝你在你所牧养的人前承认自己的罪,并要求他们为他们牧者的归正祷告!
  
  如果基督不住在你的心中,那你所传的道就是冰冷和无生命的。但愿每个神学生或预备投身传道事工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如果对圣经的学习不把人引向对神的认识和祂救人的恩典,那这种学习有何意义?我们若不认识神,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其它事物;不将整个宇宙中的事物与其创造者联系起来加以认识,就不能正确认识它们。
  
  当神创造人时,人是完全的,并且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之中。世上的一切都在展现着神的荣耀。假如人没有犯罪,他对神和他自己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入。但是,当他为自己的益处而去追求知识时,他就丧失了关于神和祂创造的真知识,并且他所获得的知识都只不过是徒然和空洞的。
  
  基督的事工就是要使我们借着信心而恢复到人起初被造时圣洁、顺服和仁爱的光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体会神的创造。如果在科学研究中不探求神,那这种研究就毫无价值。科学研究中惟一的真智慧是借神的创造之工所启示的而知道神存在,仰望并爱祂,以祂为乐。因此,在教育中把其它科目看得比探究神更重要是危险的。神学理应占首要的地位,并在我们各种学习中指引我们。大自然应被当作神用来启示祂自己的诸多书本中的一本来读。约伯记和诗篇的教导告诉我们,科学和神学并不象一些人认为的那样缺乏关联。
  
  所以,我劝所有基督徒教师们,在你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神和祂的救恩。不可认为他们太年幼而不能明白神的道。谁知道你所说的话会给他们留下多深刻的影响和多长久的印象呢?你所处的独特地位使得青少年们愿意听你。当宗教与其它科目被同等对待时,真正生命敬虔的实意就受到了窒息!既严肃又敬虔的学生是多么的少啊!在你的事奉当中,还有什么能比你在神带领下成为他们归正的途径所作的事奉更大呢?
  
  二、要殷勤保守你自己处于一种灵命健康的状态。
  
  在向他人布道之前先向你自己布道。如果你花了时间与神相交,那么你所牧养的人就看得出这点,也肯定会得到益处。你心中所注重的往往就是他们最注意听的。我承认,当我的心冰冷时,我的讲道也是冰冷的。如果我们的爱心、信心或敬畏之心减淡,这马上就会在我们的讲道中流露出来,即使不是通过讲道的内容也会通过讲道的态度表现出来,从而使听者蒙受亏损。但如果我们充满着爱心、信心和热心,那么我们的事奉就会给人们带来属灵的更新和勉励。
  
  我亲爱的弟兄,要谨守你的心,保守它远离世俗的邪情私欲。要持守你的信心、爱心和热心,多花时间与神在一起。如果不这样,你整个的生活就会乱套。你必须从祂那里支取天上的火焰来点燃你的祭。如果你的热心是假的,那你就别指望得到神的祝福。可耻的罪恶和异端开始时往往并不起眼。如果你屈服于骄傲,或者堕入谬误之中,那你就将成为神子民的咒诅而不是祝福。所以,为你自己也为他人的缘故,你要谨守自己。
  
  我认为,一个牧者在从事公开的事奉之前,应当特别谨守他的心。要读一些激励人的属灵书籍,思考一下你所要讲内容的重要性,或者想一想你所牧养之人属灵的大需要。要抱着对主的热忱去事奉,以使那些怀着冷漠之心而来的人在离去之前火热起来。
  
  三、要确保你的生活方式与你的教导一致。
  
  如果不这样的话,你就前功尽弃,毁了你已行的善工。如果我们言行不一,人们就会认为,基督教里没有多少真话,我们的讲道只是浮夸和空谈!如果我们坚信自己所讲的是真实的,那么我们肯定就会去按所说的去作。一句骄傲的话,一次坏脾气的流露,一个自私的行为,能够马上毁掉你们所有的事奉。为了争取更多灵魂,你难道不准备去忍受辱骂和伤害,去控制你的脾气,去约束你的骄傲,或与普通的人交朋友吗?有的人讲道是如此的小心,但生活却是如此的大意,这是多么奇怪啊!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去「行道」,不单是讲道,以免「欺哄自己」(雅各书121)。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方式应当象对待我们的讲道那样小心谨慎。如果我们想为主争取更多灵魂,那我们不但要注意讲道时所说的话,也要留意自己的生活!要努力运用你所具备可用于事奉神的一切,包括你的口舌!
  
  要坚持使你的行为和言谈无可指责。你的生活应在各个方面谴责罪并操练敬虔。例如,如果你想让你所牧养的人照看好他们自己的家庭,那你就应率先照看好你自己的家庭。
  
  而且,温柔和舍己对于克服别人对你的偏见来说是最为有效的。要抵挡一种试探,即运用你的权威去向人们施压,迫使他们敬重和顺服你。要作每个人的朋友,特别是作那些最穷困之信徒的朋友。只有作到这些,你的事奉才会卓有成效!
  
  我劝你,要慷慨并有同情心!以你的财物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购买具有启发性的属灵书籍赠送给你所牧养的人。在基督要求的情况下还不愿意奉献自己所拥有的,这样的人不会是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有更多的牧者作出舍己的行为,这就会比他们的讲道更能开启人心去接受他们的说教。没有舍己的宗教是伪善的宗教。虽然我们不必生活在修道院中,但我们应为基督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四、要确保自己不堕入你在他人身上所谴责的罪中。
  
  如果你违背基督的律法,你怎能高举祂为主呢?谴责罪比克服罪容易。要小心「攻克己身,叫身服你;恐怕你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927)。
  
  五、要确保自己拥有作为耶稣基督之好仆人的资格。
  
  教会需要解决的困难非常多,即使在基督教最基本的事情上,信徒也需要很多帮助。我们肩负着因太过困难而许多人不去履行的职责。我们不得不警告人们小心那伪装巧妙的试探,以使他们能够逃避或抵挡它。我们有许多偏见和固执需要克服。为了让每个人的良知都能清楚地明白真理,我们需要极大的智慧!为了答复所有对真理狡猾的攻击,我们需要极大的恩典。在忠告他人时,我们需要大智慧。有人能作到这一切吗?对于这项高要求的事工,难道你不认为需要去尽各种努力装备自己吗?对自己的学习马马虎虎绝不会有助于你成为一个好传道人。如果我们懒惰并忽略神所赐给我们的蒙恩之道,那我们就会消灭圣灵的感动。所以,不可浪费光阴!要学习和祷告,探索和实践!这才是提高我们事奉果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第二部分 为我们自己谨慎的目的
    
  一、要为你自己谨慎,因为你跟别人一样,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
  
  你传福音给别人,甚至带领他人归信基督,但若无圣洁,你就不能算为真正得救。你能够传扬基督但自己却忽略祂,传扬圣灵但自己却抵挡祂,传讲信心但自己却不信,传讲归正但自己却还未归正,宣讲天堂但心却依然在世间;你或许会是世上最伟大的传道人,但心里若没有神救赎的恩典,你就仍不算为真正得救。传福音的人必将按福音接受审判。所以,你要谨慎,因为你拥有一个要么得救要么永远失丧的灵魂。
  
  二、要为你自己谨慎,因为如同其他每个人一样,你也有一个倾向犯罪的堕落天性。
  
  如果连那无罪的亚当都因没有保持警惕而堕落,那我们更应多么小心谨慎啊!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点燃最大的森林,一桩罪也能够引发许多别的罪。不要忘记,即使是最圣洁的圣徒也仍残存着骄傲、怀疑、个人野心和其它所有的罪。我们十分容易受愚昧或私欲的引诱,从而使我们的判断歪曲、热心冷淡,使我们的努力和殷勤松懈下来。如果你不小心谨慎,你那颗背信弃义的心就会趁机骗你。你原以为早已除灭的罪就会死灰复燃。由于你是如此的软弱并易于犯罪,所以你必须小心谨守你自己。

  三、要为你自己谨慎,因为你是撒但特别攻击的目标。

  作为基督的仆人,你对撒但的权势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要知道,如果你跌倒,那你所牧养的人将会成为牠易于捕食的对象。为了制服你,牠会向你提出最阴险的建议,向你不断施展最大的诱惑,向你发动最猛烈的攻击。撒但能够把自己装扮成光明天使,牠可以轻易让最聪明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当你事实上是出卖了基督的时候,或许你还以为自己在信心上有了长进。当垂钓者用牠的饵引诱你上钩时,你甚至连钩或线都看不到,更不用说那钓你的恶者了。这饵是如此的适合你的本性和性情,以致你肯定会被牠所吸引。如果撒但成功地毁灭了你,牠就会随之利用你去毁灭别人。如果撒但能把你变得不忠心,或是引诱你去犯罪,这将使牠多么的兴奋啊。牠将指责教会说:「瞧,这就是你们虔敬的传道人。」牠将不无得意地对基督说:「我能把祢最好的仆人变为背叛者。」最后,牠还要指控你辱没了自己的事奉。所以,你要小心谨守自己,不要给撒但幸灾乐祸地看着你跌倒的机会。

  四、要为你自己谨慎,因为有许多人在仔细地观察着你。

  如果你的言行有任何闪失,每个人都将知道。别的人犯了罪或许还无人注意,但你却无法这样。你应为此而感谢神,因为这会有助于你小心谨慎。所以,你要象活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人那样生活。有这样一些心怀恶意的人,他们十分乐于抓住你最小的错误不放。如果在你身上找不到任何过失,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地编造些出来。所以,在如此之多心里充满着邪恶的论断者面前,我们是多么地应该谨慎自己的言行和生活啊!

  五、要为你自己谨慎,因为你的罪含有更大的罪债。

  (a)由于你比别人知道得多,如果你犯罪,你的罪债就更大。
  (b)你的罪含有更多的伪善。你的职责是要传讲罪的邪恶,揭露它的邪恶本质。既然这样,难道你自己却还私下纵容罪吗?难道你在公众面前是罪的仇敌,而私下却与它为友吗?
  (c)你的罪更加奸恶。每个基督徒都宣称自己对基督的忠诚以及对罪的仇视。作为一名牧者,这种对基督的忠诚必要比一般的信徒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每次讲论罪或审判,每次给人施洗或主持主餐,都意味着你对罪的弃绝和与基督的联合。如此说来,如果你容让罪恶在你心里占有最小的位置,你都是一个多么可耻的背叛者!

  六、要谨守自己,因为你的职责需要特别的恩典。

  对于要求不高的职责来说,较小的恩赐和能力或许已经足够了。然而,如果你成为了福音的执事,教会的牧者,你就需要比一般信徒有更多的恩典。你应真正确定神已呼召了你去从事这事工,并为这事工而装备了你。有些人在担负要求相对不高的角色时能够很好地事奉基督,然而一旦成为牧者,他们给教会带来的就只是灾难。如果你要为主争战,并肩负起牧者的重担,你就绝对需要谨守你自己。

  七、要谨守你自己,因为主的尊荣与此紧密相连。

  我们与主越亲近,我们的过失给祂的名带来的羞辱就越大。对于一个真基督徒来说,神的尊荣比他的生命还要宝贵。你能容忍听到人们将你的罪恶污秽拋在神的面上吗?所以,你要小心你所说的每句话和你所作的每件事,因为维护神在世上的美名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作不到这些,神将重新恢复祂的尊荣,而你自己的耻辱却不会如此容易地被挪去。

  八、要谨守自己,因为你事工的成败有赖于此。神不会使用那些不适合从事福音伟大事工的人。

  (a)你想神会使用那些只为自己却不为祂的荣耀而活的人吗?有的人把事奉神当作一种职业,有的人则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声誉或别人对自己的尊敬,也有的人是为其它自私的目的。当神不祝福这样的事奉时,我们会惊讶吗?他们事工所导致的结果只能出于自己。

  (b)如果你在事工上不忠心或心怀二意,你想你会成功吗?如果你的信心只出于理智,你的热心只出于激情,那你的讲道就是无用的。如果你从未体会到罪的邪恶或圣洁的价值,那你会当真叫罪人悔改吗?如果连你都不怜悯自己,使自己归向基督,那你能够怜悯他人,指点他们归向基督吗?如果你不相信地狱的存在,你就不能警告人们下地狱的危险。如果你想作一个争取更多灵魂的人,你就应当坚定地相信神的话语和来世,并活出一个充满圣洁和热心的生活。凡是忽略自己灵魂的人,都没有资格去牧养他人。

  (c)如果你事奉的是撒但,你会去与牠争战吗?这就是一个尚未蒙恩得救、没有悔改归正之人的光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基督教会的牧者是基督仇敌的原因。他们也许在嘴上谈论基督和敬虔,但私下却尽可能地去行抵挡祂的事。他们辱骂那些热爱和顺服基督的人,说这样的人盲信和伪善。有的牧者可能看起来是忠实可靠的传道人,但内心却被世故、骄傲、怀疑以及对敬虔的反感所支配。假冒为善者能够在表面上看来是诚恳的,因为在口头上反对罪比实际克服它要更容易。他们或许会乐于看到他人悔改,而自己却继续享受那些见不得人的邪情私欲。除非你恨恶罪和撒但,把其视为人灵魂的毁灭者和基督的仇敌,否则你就不能认真地去与其争战。一个不信基督的人非但不恨罪,而且还最喜爱它。这样的人完全没有资格去带领神的子民,也不适合去恳求他人弃绝世俗和私欲。

  (d)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与他所传讲的不相配,那人们对他所讲的就不会认真。如果他不按自己所说的去作,他们就会认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讲的话。如果某人说房子着火了,而他自己却悠闲地靠在椅子上,你就会认为他是在开玩笑。总之,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所看到的而不是他们所听到的。如果他们看到你自私、世故或漫不经心,他们就会认为你反对罪的讲道只是空谈。如果你不纠正自己邪恶的言谈举止,他们就会认为你所讲的事情并不重要。而且,这会给他们借口去批评那些更加敬虔的人,说:「某某牧者在讲审判和地狱时只是跟我们开玩笑,而你们却用这些来使我们心烦意乱。」他们会认为你传道的目的只是为了从中获得薪金。如果一个人主日在台上讲道,而其余的六天却为自己的快乐而活,那他配作基督的仆人吗?

  最后,要记住,你一切事奉劳作的果效完全取决于主的祝福。

  基督已应许与祂忠心的仆人同在,应许祂的圣灵住在他们里面,应许赐给他们力量传扬祂,应许他们胜过撒但。对那些不忠心的仆人,却不存在这些应许。事实上,如果你不忠心,祂就会离弃你,并使你一切的努力都化为灰烬。凭着祂自己的主权,神也有可能会用你去向祂的子民作某些有益之事,但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如果神虔敬的仆人处于衰退的光景,那这种情况也会某种程度地发生在他们身上。

二、 看顾羊群
 
第一部分 看顾羊群的性质

    
  我们应首先注意上面所引用经文(使徒行传2028)中假定的一些事情。
  
  它假定每个地方教会都拥有她自己的牧师,每个牧师也有他所牧养的教会。主的子民应当分辨得出那些祂赐来看顾他们的人。一个没有牧养教会的牧师应该一有机会就出去做工。而有自己教会之牧师的首要职责是看顾他所牧养的人,只是在空余时间或有特别需要时才去其它地方事奉。
  
  它还假定我们教会的人数不超过我们能够看顾的数量。神不会要求我们去作不可能的事。祂不会让我们对如此之多的人负责,以致我们无法认识每个人,也无法按祂所要求的方式去看顾他们。看顾他人的灵魂不但要求有教导的恩赐,也要求有实施管教的权威。一个牧师偶尔也有可能不得不去看顾比他所能看顾更多的人,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也不合圣经。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作他力所能及的,这比一个牧师通常所作的果效要差。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为全群谨慎」的意思。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我们各教会的「全群」,包括其中的每个成员。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每个人﹕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弱点,他们常常容易重复犯的罪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顾他们。我们要象好牧人基督那样,祂撇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迷途的那只,我们也应该象祂一样看顾每一个人。圣经里有许多例子说到﹕先知和使徒被差去逐个向人进行个别带领的事奉。
  
  你或许会说,你的教会太大而无法这样去作。但在你被呼召到这教会之前,难道你不知道这点吗?如果你知道,为何你那时不关心要忠心于你的呼召这事呢?你是否真诚地付出过各种努力去寻找一个同工?你是否愿意作出一点牺牲,以使教会能够供养一名同工?这肯定会比让教会因缺乏牧人带领而遭到忽略好。你或许会说你的家庭开支不能再少了,但你教会中不是有许多经济状况不如你的家庭吗?过去有的人乐于在收入不高的状况下去传福音,今天甚至有人准备分文不要地去传福音!生活水平降低一点,难道不胜过忽略你所牧养之人的灵魂,让他们面临灭亡的危险吗?
  
  诚然,我们只能靠着神的恩典得救,然而若不认识真理,人就不能够得救。如果个别地去教导人,那他们就更有可能认识真理。如果我有一个同工,就能够作到这点。如果我生活得更俭朴一点,我就可以拥有一个同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难道不都是属于神吗?难道一个灵魂不是比整个世界更有价值吗?只因想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标准,就让灵魂沉沦,这难道不是太残忍吗?如果我们期望所牧养的人作出舍己的行动,难道我们自己不应该舍己吗?既然我们的薪金来自人们对基督福音的奉献,难道我们不应该比其他人更加舍己吗?既是如此,那么难道我们不应为了救人灵魂这目标而尽可能地去利用我们的钱财吗?
  
  当我们被呼召去看顾全群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1、我们的目标应该特别针对非信徒的归正。

  这当是我们全力去实现的主要目标,因为非信徒的困境是如此之大,以致他们值得我们给予最大的同情。如果一个信徒犯罪,他将得到赦免;神不会让他继续活在罪中,祂最终会使他完全。然而,非信徒则是「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以弗所书212)。在一个濒临死亡之人和一个只受了点轻伤的人之间,我们当然会优先帮助前者;而面对着那些正走向被审判和永远定罪之人的需要,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此刻,我似乎看到了他们正走入地狱!我似乎听到了他们高喊呼救的绝望叫声!对于那些连寻求得救的愿望都没有的人来说,他们的困境特别悲惨。我们有着与基督一样的心去为那顽固不悔改的人哭泣吗?如果在罪人走向地狱的同时我们还保持沉默,那灵魂在我们眼中的价值是何等无足轻重啊!即使我们看到自己所痛恨的仇敌即将受到地狱的折磨,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帮助他免受这可怕的灾难。无论你忽略的是什么,你必须确使自己恳求、说服和敦促罪人为得救而归向基督。

  2、我们应该总是乐于去忠告那些寻求属灵建议的人。

  一个牧师应该象医生照看自己患者身体那样去看顾他所牧养之人属灵的生命。一个牧师应该能够解决那些前来请教他的人的疑问和困难。但十分可惜的是,大多数牧者在他们事工的这方面保持沉默。我们不但应该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可以来寻求我们的忠告,而且还要积极勉励他们前来征求我们属灵的忠告。所以,你要确使自己预备好去就属灵领域的各方面给予人合神心意的忠告,特别是那些涉及得救这大事的忠告。一句好的忠告有时会比长篇大论的布道更为有用。

  3、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在建造信徒的信心上。

  我们应该根据基督徒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去作到这点。

  (a)许多人成为基督徒已有很长的时间,但他们看来却满足于几乎没有成长的状态。他们不愿尽自己的努力去服事主或在恩典中成长。软弱的信徒几乎没有什么属灵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引入歧途。他们很难从牧者的事工中受益,或者以神和祂的道为乐。他们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不成熟,以及他们多么易于受到试探诱惑。他们对神或其他信徒几乎没有什么用。他们的景况是如此的严重,以致我们应当努力去激励他们的信心,因为只有在信心和爱心上刚强的基督徒才能给基督带来尊荣,并且当非信徒看到人们的生活被福音奇妙地改变时,就会更加易于接受福音。所以,加强软弱信徒的信心并装备他们去服事基督,这是非常重要的。
  
  (b)有的基督徒需要特别的帮助,因为他们有某种特别的罪妨碍他们在恩典中成长。帮助他们克服骄傲、属世的抱负或急躁的性情等等,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当向他们表明其邪恶的本质,并引导他们怎样去对付它。无论是对信徒还是非信徒,我们都不应该放任他们的罪不管。有些人或许会对我们的告诫不满,然而,如果我们要对基督忠心,那我们就必须坚定而充满爱心地去对待我们迷途的弟兄。
  
  (c)另一些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生命不见长进反而走向衰退的人。看到信徒衰退到不敬虔的道路上并给我们主的名带来羞辱,这是何等的悲哀啊!我们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去挽回他们。灵命的衰退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除非主阻拦,否则它最终难免会走向背道。一方面,「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拉太书61),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这挽回是彻底的,他们应当明确地显示出他们的悔改是真实的,而且必须彻底承认自己的罪。在处理这种情况时,牧者需要有大智慧。
  
  (d)最后,我们也需要看顾那些信心刚强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来维持他们属灵的活力。他们也需要帮助以获得灵命的进步和长大,并得到装备去更好地事奉主。
  
  4、我们应当特别看顾家庭。

  教会和社会的和平及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家庭关系。敬虔父母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主的事工。相反,世故和不祷告的父母很容易使他们的子女对基督教的兴趣降低,甚至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忽视或抗拒救恩。所以,如果你想要福音的事工兴盛,我劝你尽你所能去促进家庭中的敬虔。你可以从几个方面作到这点﹕
  
  (a)了解各家庭的情况,这样你才知道怎样有效地帮助他们。

  (b)当每个人都在家时,去探访他们。向父母了解他们是否与子女一起祷告和读经。要努力让他们确信对这责任的忽略是有罪的。如果你有时间,就当向他们指出怎样作到这点;最好是激励他们以后对此更加认真。

  (c)祷告中的困难通常是由忽略所导致的。应向他们解释清楚忽略祷告的罪恶。即使是乞丐也知道怎样去求助,基督徒是属神的儿女,岂不更应该向父神开口说出自己的所需所求吗?作为开始,父母可用写好的祷告词照着祷告。然而,这只应当是暂时的,因为真正的祷告是发自内心的,会根据当时的需要和情况而有所不同。

  (d)要确使每个家庭都拥有除圣经以外的一些好的属灵书籍。要勉励他们在空闲时、特别是在主日阅读这些书。

  (e)要劝他们守主日为圣日,避免在这日纵容自己属世的喜好或娱乐。勉励父母与他们的子女探讨并查考圣经。除非家庭的敬拜得到促进,否则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你都不太可能在你所生活的地区看到福音兴旺和繁荣。

  5、我们应殷勤探访生病的人。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应该始终在敬虔里成长,并为着永恒预备我们自己。然而,在我们生病时,这一需要更是迫切。面对着一个人生命快结束时的永恒需求,谁会无动于衷?一想到他们的灵魂马上就要在天堂或是地狱,就应当激起我们最深的同情和怜悯。在临死的时候,即使是最顽固的罪人,也常常会听我们向他们传道。当看到死亡临近时,连最刚硬的非信徒也十分愿意改变;虽然我同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真正的悔改。但是,即使在濒临死亡的人中得救的没有几个,我们也应当尽己所能去向他们传扬基督。以下我要建议我们能帮助那些濒临死亡之人的几种方法。
  
  (a)不要等到他们的情况恶化到不能从你的事工上受益。无论你是否受到邀请,应该一听到有人得病就去探访他们。
  
  (b)探访的有效时间或许不长,因此你要集中向他们传讲那些最能带领他们与神和好的真理。要告诉他们天堂的喜乐,告诉他们为带我们到那里而死的那位,告诉他们从前忽视祂的愚蠢。这样,如果他们悔改己罪并惟独信靠基督,就仍能领受永生的恩赐。
  
  (c)如果他们康复了,就要提醒他们在生病时所作的承诺。
  
  6、我们事工最后一部分需要考虑的是教会管教。
  
  (a)我们应当规劝那些自称是基督徒,但在生活中言行不一致的人。在把他们带到教会之前,我们应先私下与他们交谈。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应符合他们个人的特点。然而,我们说话应当清楚而坚定,以使他们受到震憾而不再漠然冷淡。我们应当帮助他们看到,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福音来说,他们的罪都会带来损害。
  
  (b)如果他们仍保持原样,我们就应当把他们带到教会之中,并再次劝他们悔改。这是遵照主的吩咐去作的(马太福音1817)。早期教会通常都是这样,直到腐败和形式化悄然进入教会之后。许多牧者把忽略传道或祷告当作耻辱,但却很少有牧者认为忽略教会管教是什么大问题。经常听有人说公开谴责益处不大;我的回答是﹕
¬    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质疑神明确赋予我们的职责?
¬    教会管教对揭露罪以及维护教会的纯洁必不可少。
¬    教会管教给罪人最后一个得以挽回的机会。
¬    教会管教有着威慑他人不敢冒犯的作用。
  
  (c)冒犯者不但应该受责备,也应受勉励去悔改并在教会中认罪。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所犯的罪无足轻重,我们就应当引用圣经话语的确凿真理,向他们指出其严重性。除非教会相信其悔改是真实的,否则团契就不能恢复。从冒犯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来看,这悔改应当是十分显然的。
  
  (d)为避免得不偿失的事,我们需要属天的大智慧。我们也需要有极大的谦卑,即使当我们不得不严厉时也要如此。我们应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让他们认为我们如此行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如骄傲或嫉妒)。我们应使每个人明确这一教会管教的真理及其必要性,而且要让人知道,我们是顺服神而行。
  
  (e)教会应为冒犯者向主祷告。如果他拒绝出席教会会议或者没有痛悔的表示,这一点就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当鼓励我们所牧养的会众去为冒犯者的挽回而切切向主祷告。
  
  (f)那些真正悔改的人应当得以完全恢复他们与教会的团契。我们既不应因太放任他们而淡化他们的罪,也不应对他们太过严厉而使他们沮丧。应当促使他们认罪,并劝诫他们将来不要再犯这样的罪。他们应当学会抵挡并胜过试探,凡事不依靠自己而是依靠神的恩典。然后我们应当让他们确信﹕借着基督的宝血,神已饶恕并接纳了他们。教会的弟兄姊妹也应当饶恕他们,不再提他们过去的过错。最后,我们应当因他们的挽回而感谢神,并求告神保守他们行走圣洁之路。
  
  (g)必须把那些顽固不化的人逐出教会。其目的是要取消冒犯者享受与教会团契的权利,直到他们悔改为止。应当劝告人们不要与他们有任何往来。然而,每个人都应继续为他们的悔改和挽回向主祷告。
  如果牧师们更加认真和殷勤地履行教会管教的职责,这将会给教会带来许多益处。那些害怕得罪人或面对困难的人,不可能得到多大的祝福。 
    
第二部分 看顾羊群的方式
   
  1、我们的整个目标应该是荣耀神和拯救灵魂。

  自私的动机将会败坏我们的事工,无论我们的行为本身怎样好,都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动机不纯,那么即使我们最好的讲道也只是一种妆饰华丽的罪。
  
  2、事奉神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我们应当以最大的精力和殷勤来作好它。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而我们的心灵是脆弱的。我们的目标不亚于去战胜邪恶和建立基督的国度;若我们本着一种无所谓或漫不经心的态度,能实现这目标吗?如果你玩忽职守,一些灵魂就可能会失丧,你就要对此负责。
  
  3、这事奉应当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
  
  我们的教导应适合于听者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开始时应当完整地教导悔改和归信基督的基本要义。初信者所需要的是「灵奶」,而成熟的信徒则需要更深入的教导。
  
  4、我们的事工应当集中在圣经最重要的教导上。
  
  那正是人们需要来喂养他们灵魂、摧毁他们罪和温暖他们心灵的。传讲基督,这才是最关键的,这同时也是避免浪费时间的最好方法。有其它许多事物都值得我们传扬,但时间短暂,灵魂宝贵;如果人们抓不到救恩信息及其基本要义,他们就将永远失丧。对那些喜欢听某种新奇和令人激动之内容的人来说,这样作会使他们不高兴。虽然这些基本的真理相对来说并不多,但它们极其重要,值得我们经常重复地去讲;然而,我们应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向人们呈现它们。而且,不要去模仿那些企图以卖弄学识或幽默去弥补缺乏属灵内容的讲道人。

  5、我们的教导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
  
  除非人们能够明白我们所讲的,否则他们就不能从中受益。如果我们使真理晦暗不清甚或似是而非,那么我们就是真理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教导一个主题,这通常就意味着我们自己还没有清楚地弄懂它。当然,一些教义的确很难把握,我们也应考虑到人们领受的能力;然而我们的职责正是要努力劳作,使我们所教导的一切都如此的明晰和简洁,甚至连领悟能力最差的人也能够明白。而且,一些牧者闭口不提某些教义,因为他们认为人们太过偏执而不会接受它们;但可以肯定的是,克服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讲解事实,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并尽可能把问题解释清楚。

  6、我们应当怀着极大的谦卑去履行我们的职责。
  
  要记住,「牧者」一词是指服事他人的人。在一个帮助他人行走救恩谦卑之道的人身上,不应该让骄傲有自己的位置。那位把骄傲的天使驱出天堂的神,又怎会喜悦一个骄傲的传道人呢?骄傲会滋生嫉妒和纷争,并且会大大妨碍福音的事工。一些牧师渐渐变得不适合自己的职分,原因是他们太骄傲而不愿学习。我们不应傲慢地对待任何与我们有分歧之人,对他们不理不睬。我们应当总是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7、我们在事奉中应当小心地去平衡权威与温柔。
  
  正确的平衡有赖于我们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景况。若无权威,人们将不会理睬我们;而过度地运用权威,将会致使人们反对我们。

  8、在一切的事工当中,我们都应当认真、诚恳和充满热心。
  
  我们的职责要求我们的能力和热心比我们所能付出的更多。站在聚会的人前传讲一条来自永生神的信息,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我们要对自己的事工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对之冷漠麻木是有罪的。如果我们想去唤醒他人,就必须首先彻底唤醒自己。如果我们的话语不锐利,它们就永不会穿透那刚硬的心。
  
  9、在整个的事奉当中,我们应当始终抱着对我们所牧养之人真诚的爱。 
  
  我们应当使他们确信,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最大的利益。我们对他们的爱应当比母亲照顾孩子的爱还更温柔。我们应当效法为祂的羊舍命的好牧人基督。如果我们所牧养的人确信我们爱他们,那他们就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导。因此,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来显明我们的爱,只是要注意,你的爱要以基督的心为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所跟从的应当是基督,而不是任何人。而且,我们不可忽视他们的罪;责备人与爱人并不相悖,连神自己也「管教凡祂所爱的」。如果你想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就要帮助他们抵挡他们最凶恶的仇敌(包括他们的肉体和罪)。
  
  10、我们在事工中必须恒久忍耐。
  
  我们应对诸多的失望和挫折作好准备。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你为其迫切地祷告,向他们诚恳地传道,实际地帮助他们,而他们却报以冷嘲和轻蔑;我们应当对他们的不友善心存忍耐,并要坚持努力帮助他们。我们一定不能以傲慢或忿怒回报他们;有许多牧者在这方面非常失败。

  11、我们在所有的事工中都必须存心敬畏。 
  
  在圣洁的事上无敬畏的心,这是假冒为善的标志。一个仿佛看着神之面传道的人所引起的影响,要比一个虽有口才和热忱、但却无敬畏之心的传道人更深广。我十分憎恶那种哗众取宠或轻浮并无敬畏与虔诚的讲道,因为我们奉差遣不是为取悦罪人,而是要把我们圣洁之神的尊严铭刻在他们心上。

  12、我们必须象在圣灵的权威之下的人那样去行事。

  在一些人的讲道中有一种属灵的特征,属灵的听众能够察觉到它,并十分喜欢感受它。若无这样的特征,甚至连属灵的真理也会显得十分平淡。我们所运用的证明和解释应当是属灵的,即要符合圣经。学问和学识必须总是服从于圣经,最有恩赐的传道人也必须惟独因基督的十字架而自豪。当我们不再渴慕圣经时,这就是我们灵命衰落的确凿标记。

  13、如果要想使自己的事工获得成功,你就须殷切地期望果效。

  除非你期待人们悔改归正和有属灵生命的成长,否则你很难看到这样的结果。既在心中存有这样的盼望,你就当学习、祷告和传道。对那些不关心自己事工是否成功的人,神很少会祝福他们的事工。难道我们能够仅仅满足于受人称赞和接受奉献吗?在我们事奉神的道路上,会有贫瘠无果的时候,但神会赐我们恩典使我们坚持到底。然而,那恩典只赐予忠心的仆人,并且他们总在期盼果效。如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看不到有人归正,我认为这就意味着神要你到别的地方去作工。

  14、我们必须迫切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完全依靠基督的必要。

  为履行我们伟大的职责,我们必须不断地恳求神赐予我们所必需的恩典和精力。如果我们为所牧养的人祷告不热诚,我们就不能真诚地向他们讲道。惟有神才能赐他们悔改、信心和永生。

  15、我们应当尽力去促进忠心的牧师和他们教会之间的爱与和睦。

  我们应当明白这对于福音和信徒的益处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每个机会去促进真正属灵的合一。我们憎恶那些自高自大的传道者,他们斥责他人,为的只是想为自己赢得一个「传讲纯正教义」的声誉。要避免为言词而争辩,在把别人视为异端之前,要努力作到真正明白他们的观点。如果我们在圣经的基本真理上取得一致,我们就能联合在一起,互相有团契。可以召开会议来处理人们彼此间的误解,促进团契并推动福音事工;如果人们把耗费在争吵中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他人的信心,那就会带来极大的益处。
 
第三部分 看顾羊群的动机

  一、第一个动机来自作为羊群监督的我们与羊群的关系。

  (a)圣经所强调的是事工而不是职分所带来的荣誉(提摩太前书31;提多书17)。有一些牧者,他们看起来有大量闲暇的时间。他们明白这事工的要求很高吗?我们牧者蒙召在基督的旗帜之下,是要带领我们所牧养的人去进行一场属灵的争战。比起他们花在世上的时间来,他们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十分少,他们的忧虑、牵挂和欢乐能够轻易使你所讲的话窒息而死,他们疑惑的心能够轻易使真理之火熄灭。一些原来似乎已归正的人,又重新回到不敬虔的生活之中,或者屈从于骄傲和错谬。如果我们不严肃认真而是马虎大意,那么甚至连真正的信徒也会在恩典上衰落。我们不应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必须总是忠心和殷勤。

  (b)记住你是自愿作这事工的。所以,即使是一般的诚实也要求你忠心。

  (c)试想一下,作基督的使者去召罪人来与祂和好,这是多么的光荣。对牧者来说,为占有荣誉的位置而争吵,这是多么的卑鄙和渺小啊!他们对特权充满了野心,对事工却缺乏热望!如果他们把精力用在传福音上,就会拥有永远的尊贵和荣耀;如果他们学会以忠心、谦卑和舍己去事奉基督,他们就会作得很好。

  (d)要记住,与你特权相伴随的是巨大的责任。你完全靠教会供养,以致你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事工当中。当他人受雇于普通的工作时,你却拥有特别的荣耀去学习神的话语。你最大的喜乐和特权是学习基督,并将祂传扬给他人。这些令人欣喜的特权当激励我们全心去作我们的事工。

  (e)你的事工不但把你与你所牧养的人联合起来,也把你与基督联合起来。基督总是在看顾着祂忠心的仆人,祂常把他们从逼迫和争竞中救拔出来。你想过为什么祂要如此奇妙地保守你吗?是因为这样你便可以完成祂要你去作的事工。

  二、第二个动机是,立我们作监督的是圣灵。

  祂装备了我们,并且带领、感动神的子民捐助我们来完成这事工。我们蒙召虽不象基督的门徒蒙召那样直接或不同寻常,但都出于同一位圣灵。既然神呼召了我们,我们就当有多么大的义务去服从啊!

  三、第三个动机来自我们伟大的责任。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神对宇宙计划的中心;我们能忽视去看顾神的儿女,那与基督同作后嗣的人吗?即使作一个「神殿中看门」的人也是极光荣的,但我们却蒙召成为神子民的领袖!这是所有职事中最光荣的工作,它的确值得我们去付出最大的努力!

  四、最后一个动机来自所付出的代价﹕「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我们将认为基督的子民不值得我们给予最大的关怀而藐视祂的宝血吗?我们将忽略那以如此重价赎买的灵魂吗?基督亲自从荣耀中降世寻找他们,你却不去寻找他们吗?祂为拯救他们而经受了如此之大的磨难,你却不为他们舍己吗?当我们在看顾神所召集的子民时,不要忘记他们是基督宝血所赎买来的。倾听那血呼吁你要在你一切的事工上忠心的声音吧!
 
  使徒保罗在别的地方谈到了许多其它的动机,为的是要激励我们作工的热情。然而,如果圣灵把以上提到的几个动机应用在我们的良知上,就已足够了。



[1]清教主义:也称清教徒(Puritans),属于英国的复原教派,于伊莉莎白一世时最负盛名,欲净化英国教会,将天主教的腐败一举革除,最后脱离英国国教。这一教派在教义上属加尔文派,大多数属长老会,他们对英、美两国的宗教、政治生活有深远的影响。(赵中辉编著《英汉神学名词辞典》P.550,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98年版)


 
  
三、运用
   
第一部分 对谦卑的需要

  
  除非我们因从前的过失而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否则我们就不能得到神的祝福。除非我们在灵里痛悔,否则我们就没有动力来激励自己有所改变。如果我们不谦卑,我们又怎能指望我们所牧养的人谦卑呢?当我们自己的心刚硬不化时,我们能够软化他们的心吗?有的人认为,他们的本分只是传道,而他们所牧养之人的本分是悔改,但在圣经中,象但以理和以斯拉这样的领袖,他们不但为神的百姓认罪,也哀痛地认他们自己的罪。在读到保罗向以弗所长老讲话的内容时,我们不深感他的谦卑吗?我肯定你们都相信,为罪忧伤和认罪对于维持与神的相交是必要的。然而,知道作什么还不够,我们的情感和意志也必须担任它们各自的角色;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承认我们的罪,祂「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这也包括我自己,因我知道我所犯的罪是如此之多,我不能在神面前假装清白。

  我们只有时间提及最顽劣的罪。然而,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失败,我们国家中仍有许多忠心和大有恩赐的牧师,我为他们而感谢神。我祷告,愿主继续兴起更多的弟兄来事奉祂,这是推动福音事工并消除今天教会中大量存在的错谬和混乱的最佳途径。

  1、我们最顽劣的罪之一是骄傲。

  骄傲甚至影响着我们中间最成熟的人,它影响着我们的言谈、我们的交朋处友,甚至我们的表情,它使我们充满个人野心,对任何拦阻自己实现野心的人大为恼火。骄傲总是对我们的思想和愿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还影响着我们的事奉与学习;神要我们所传讲的信息简单明了,以使每个人都能明白,但骄傲却怂恿我们去卖弄措辞和机敏。骄傲借着排斥任何看来直接和针对性强的言谈来钝化我们讲道的利刃。骄傲使我们的用意在于让自己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而不是教诲和开导他们。神要我们热诚地传道,呼吁罪人悔改,但骄傲却告诉我们对人们要和颜悦色,以免让人认为我们癫狂。这样,骄傲便赢得了对我们事奉的控制。我们或许传讲了真理,但传讲的方式和果效与其说是效力于神的国度,还不如说是服务于撒但的权势。

  在骄傲影响了我们对讲道的预备之后,它随之又跟着我们走上讲道坛;它影响着我们讲道的风格,阻止我们去说任何别人不喜欢听的话,无论这样的话多么有必要去说。骄傲让我们去取悦听众,使我们寻求自己的荣耀而不是神的荣耀;它的目标是要给人们留下我们拥有口才、知识、幽默、敬虔等等的印象。而后,骄傲又尾随我们走下讲道坛,使我们急于想知道人们怎样评判我们的讲道。如果他们得到了取悦,我们就会欣喜若狂,但如果他们对我们的讲道回应平淡,我们就感到难受;而对是否有人得救这事,我们却很少关心。

  有的牧者很是关心自己的名望,他们十分嫉妒比自己有能力和事奉果效显著的弟兄。如果其他弟兄拥有更大的恩赐,他们就认为这些人是被过分看重了。看来他们认为,神的恩赐是为了让人们钦佩自己。我们忘了基督赋予我们恩赐是为了使整个教会得益处吗?如果我们弟兄因所得的恩赐而荣耀了神,并使神的子民受益,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此而感谢主吗?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牧者们诽谤拥有更大恩赐之弟兄的名声。当他们在这些人身上找不到任何可加以批评指责的事时,他们甚至会贬低自己去让人对这些人产生怀疑或向人邪恶地暗示这些人有问题。还有另一些人,他们因害怕失去自己的名望、地位和权威,便拒绝那些更为出色的传道人走上他们的讲道坛。这样的情况是如此的普遍,以致很难看到有两个恩赐相当的传道人和谐地在同一教会同工。他们之间的友谊常常因嫉妒和争竞而遭到破坏。一些牧者惟恐失掉自己所处的位置,他们力图自己包揽各种各样的事,而不愿有人作自己的同工。这会给事奉带来不良的声誉,并使神的子民得不到良好的牧养。

  有的牧者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哪怕在细节上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时常批评那些不同意自己看法的人。他们虽然反对罗马教皇一贯正确无误的谬论,但看来自己却充满着去作小教皇的野心!他们想要每个人都赞同他们的观点,仿佛自己永远也不会出错。他们的借口是他们只对真理发热心。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一旦他们被证明是错误的,就变得如此的不安,仿佛受到了人格的侮辱?一些错谬变得如此地附属于某些出名的传道人,以至于我们似乎不能在反驳其错谬的同时而不得罪他们。看来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在某一点上被证明是错的,那他们的整个声望就付诸东流了,所以他们要坚定捍卫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们天生倾向于爱那些与我们持相同观点和在事业上帮助我们的人。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与那些恶意批评我们的人或故意损害我们名声的人为友;然而,我们并没有理由去恨那些正确指出我们错误,特别是有别人在场时这样作的人。骄傲使我们认为那些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有偏见并好争吵。有的人是如此的虚浮和自负,他们只喜欢听奉承和赞美的话。
  
  这种极为邪恶的罪已变得如此平常,以至于当人们看到它发生在那被认为是敬虔之人的身上时,还认为这很正常,我真是为此而感到万分惊恐。当我们斥责非信徒身上的罪时,我们还会得到他们的感激;但假如我们指出牧者所犯的罪,他们会仿佛受到令人不能容忍的侮辱那样作出反应!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讲道和作品之中,骄傲已变得如此显然,以至每个人都看得到这一点,我真是为此而惭愧万分。我们因崇拜自己的名誉而丧失了敬虔的实意。除非我们痛恨和反对骄傲,因骄傲而忧伤痛悔,否则真正的敬虔就不可能存在。然而,如果骄傲的征兆是不敬虔的确凿标志,那么敬虔的牧师的确是屈指可数!当然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靠着神的恩典,拥有极大的温柔和谦卑,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为神所喜悦,为每个人所爱戴,甚至连非信徒也喜欢他们。我希望我们都和他们一样!
  
  愿神向我们显明骄傲有多么邪恶,以使我们真正为之忧伤,真诚地改变自己。骄傲是撒但的主要特征,因此,那些在最大程度上反对牠的人应当在最小程度上效仿牠。信徒内心的谦卑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而是新造之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骄傲的基督徒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称谓。基督教导我们要「柔和谦卑」。当我们看到祂为门徒洗脚时,我们难道不应为自己的骄傲而感到羞愧吗?我们因太过骄傲而不愿结交贫困和最需要我们帮助之人吗?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自己的身体吗?它们将很快在墓穴中朽坏。因自己的谦卑而骄傲吗?那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因自己的知识而骄傲吗?怎么可能,你知道的越多,就当越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如果教导他人谦卑是我们的职责,难道我们不应当作到谦卑吗?人们并非看不到那些好炫耀的牧者喜爱显得比别人高明,并显出一付对他人有权威的模样。在讨论时,他们并不喜欢听别人讲,只想让别人听自己说。狂傲的人会最先发现别人的骄傲,而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骄傲。
  
  让我们对自己以诚相待吧。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多少谦卑,我们还能够吩咐他人谦卑吗?当我们纵容自己身上的骄傲时,我们还能够去指责骄傲吗?我们告诉小偷或淫乱的人,假若他们不弃绝他们的罪就不能得救,那如果我们不谦卑,我们能够得救吗?事实上,骄傲比偷盗或淫乱更邪恶。虽然我们可以貌似圣洁,并且可以让别人认为我们在忠心传道,但我们仍可能象那些犯更加明显之罪的人那样正走在前往地狱的路上。为神而活就是圣洁,为自己而活则是犯罪。比起一个骄傲的人来,再没有人为神活得较少而为自己活得较多了。你或许是一名伟大的传道人,但你也有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我而不是为了荣耀神而传道。请记住我们在事奉中被骄傲所试探的诸多可能性。当许多人蜂拥前来听我们讲道,渴慕我们所说的话,并成为跟随我们的人时,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到奇妙;当我们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拥有伟大传道人的声望时,这是多么的令我们欣喜。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会变得几乎无法抵抗这样的试探,即把自己看作是教会伟大的领袖。
  
  所以,你要谨守自己,在各样的学习中,不可忘了学习谦卑。我承认我自己也需要不断地谨守。记住,「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更喜欢谦卑的人而不是骄傲的人,这就是骄傲的人想装得谦卑的原因。我们需要格外警惕骄傲,因为没有别的罪象骄傲这样如此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也没有别的罪象骄傲这样难以战胜。
  
  2、我们的另一个失败是,没有在主的事工上付出全部的精力和热心。

  我为那些热心的牧师而感谢神,但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我将举例说明需要认这罪的原因﹕

  (a)我们对自己的学习马虎大意。

  很少人会劳神为事奉神而进行充分的学习,甚至有的人把学习视为一件沉闷困难的事。与此相反,我们应当切慕真理。意识到我们的无知和我们责任的伟大,这当促使我们去寻求真理,因为我们的事工要求我们拥有关于许多主题的知识,只为了准备讲道而学习是不够的。不要仅仅只去搜集事实,我们还要学会怎样讲道,使我们的讲道紧紧抓住人心,拨动人们的良知。如果我们要进行有效的论述,我们就不当倚仗一时突发的观点,因此我们必须事先作好准备。若无严格的学习和经验,人不可能变得明智。

  (b)如果我们真是忠诚于我们的事工,就会对之付出更大的精力和热忱。

  当大多数牧者在讲天堂和地狱的时候,他们很少能够说服听众认为他们的确相信天堂和地狱是存在的;牧者的讲道常常是如此的平淡和沉闷,以致不能引起罪人的关注。有的讲道虽然十分激昂热烈,但所讲的常常远离现实,人们会把它当作夸夸其谈来打发;另一方面,聆听因缺少实际运用或诚恳规劝而大打折扣的好教导也同样是一种悲剧。
  
  不要忘记,人们将要么在欢喜快乐、要么在悲痛愁苦的状态中度永恒。这会使你在讲道中充满热忱和同情。决不可以随便油滑的口气去谈论天堂或地狱;靠讲笑话或有趣的故事,你绝不能够使罪人悔改,因为再没有什么比以轻薄或沉闷的方式讲天堂和地狱更加不合适的了。你怎能以一种冷漠和无生气的方式来传讲神或祂伟大的救恩呢?请记住,非信徒要么被唤醒,要么被定罪,而一个昏昏欲睡的传道人是不大可能成为使他们醒悟之器皿的。我并不是在建议你去不断地以最大的嗓门传道,但你必须总是严肃认真,尤其当你所传讲的主题需要时,就当尽你所能去振起你全部的热情和强度。把罪人引向基督的是圣灵,然而,祂一般来说会采用各种不同的途径,这不仅包括我们所讲的内容,也包括我们讲话的方式;对许多人来说,甚至我们的发音和说话的语气都十分重要,但可悲的是,热诚、有力和令人信服的讲道非常少见。

  要避免做作,但讲道时要仿佛在针对个人。可悲的是,在大多数的讲道中,这种涉及个人的成分十分缺乏。讲道必须包括心灵间直接的碰击。当你在讲道时,你要这样认为,人们灵魂的福乐有赖于你所讲的每一句话;除非我们的讲道发自内心,并且诚恳迫切,否则人们即便是对最伟大的真理也会无动于衷。一篇结构和措辞安排良好的讲道,若是缺少真理的亮光和活泼的生命力,那它就宛若一具穿戴不错的尸体!

  (c)如果我们真正忠诚于福音,就会对没有牧师的教会表现出更大的关怀。

  为什么不帮助她们去找合适的牧师?在此期间,我们难道不能抽时间去那里讲道吗?在这样的地方,传福音的讲道能够带来很大益处。

  3、另一件昭示着我们缺乏对基督忠心的是我们的世故。

  我只举三个例子﹕

  (a)多数牧者能够心安理得地向权贵或世俗妥协而改变自己,以迎合他们属世的利益。

  例如,在爱德华六世和玛丽及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期间,有成千上万的牧者从忠诚于基督新教(译注﹕即基督教)变为忠诚于罗马天主教,后来又回到了新教。只有极少数人为信仰和良心的缘故而准备逃离国土或者面临殉道;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在「随大流」。可悲的是,这种情况看来也发生在我们今天,以致批评我们的人能够指责我们说,支配我们的不是圣经的原则而是属世的利益。

  (b)我们对今生的过度关注。

  一些人看来并不太愿意为使自己更完全地投身到事奉中去而远离属世的缠累,他们似乎对尽那些使他们蒙受经济损失的本分非常勉强。例如,有的人不愿意实施教会管教,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教会收入减少;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去警告他人贪婪的危险呢?西门由于出钱去买神的恩赐而犯罪(参使徒行传818-20),为钱而出卖我们的事奉更是多么大的罪恶!

  (c)我们缺少慷慨,没有为基督去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牧者越是无私,他们就能在事奉神方面做得越多。对贫困的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是赢得人们信任并使他们更愿意听从我们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无私,人们就会很少怀疑你的动机,而更愿意相信你是真正关心他们。低估这一点所能带来的益处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且,这是克服阻碍人们寻求基督的偏见的最好方式之一。当然,你不能给予你所没有的,但我们应该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基督。人们通常的借口是,我们必须看顾自己的家庭。针对这一点,我的回答是﹕

    这通常只是为满足自己私欲和贪婪所找的借口。

    我们必须竭力照看好自己的儿女,但我们没有必要给他们留下一大笔遗产。我们必须在供养家庭和教会之间取得平衡;那些本着仁爱和舍己的心完全把自己交托给基督的人,他们最知道怎样分配自己的财产。

    一些人因为性的渴望而必须结婚,但我相信另一些人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欲望。一个未婚牧师不会有那些已婚之人所拥有的忧虑和缠累,所以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奉中去。

    那些想结婚的牧师,若有可能的话,应当选择一个有能力供养自己和孩子的伴侣。如果不能的话,他应该在一个保持基本生活的水平上去供养他们,以便使他个人可以尽可能多地把剩下的时间奉献给福音的事工。

  我并不想使任何人负担过重,我之所以提这些建议是因为我知道,我们堕落的本性是多么地倾向于要我们去纵容我们自己和我们家庭的安舒和富裕。我们十分容易受骗而认为,奢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生活得越朴素,就越能够多事奉主。在世界中,事奉基督的机会十分多,但可悲的是,太多的牧者心中充满着对属世的牵挂。一些需要看顾许多人而且收入不薄的牧者认为,他们所当作的只是讲道;然而,如果他们用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去供养一名同工,那他们所牧养的人会得到更多的益处。人们或许把我们视为不错的传道人,但要小心,惟恐在基督的眼中我们是不忠心的人。

  4、我们也犯了轻视教会和平与合一的罪。

  多数基督徒自称意识到信徒间爱与和睦的需要,但他们却在这事上缺乏作为。多数人只高举他们自己这一群或一派,仿佛只有如此才要紧。罗马教会滥用「普世」一词,说自己是世上的「普世教会」,但这不是我们漠视所有信徒合一这伟大真理的理由。普世教会中的很多教会十分败坏,我们难以与她们有亲密的团契。然而,尽我们所能地去帮助她们,尽可能地促进我们彼此间的真理合一,这是我们的本分。

  真正在心中担负别的弟兄姊妹疾苦的人十分少见,真正为教会纷争而悲痛的人十分罕有。当一所与自己竞争的教会遭受挫败时,一些人甚至看起来还十分高兴,他们或许认为,整个教会的兴旺与他们这一特别的群体息息相关。此外,很少有人看来明白基督徒派别之间的差别;那些确实明白这种差别的人,常常滥用他们的知识来助长教派之间的纷争。如果有人急于促成基督徒之间的合一,他们往往被人们投以怀疑的目光,这是因为人们常常把要求更多宽容和自由的人看作是否认信仰基本要义的人。

  在我们国家,信徒之间的分门别类至少与任何其它国家一样多。大多数纷争是围绕着教会行政的形式展开的。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对弟兄姊妹的爱,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合一的迫切需要,那我们之间的不和就能够得到解决。我们虽不能对每件事都举手赞同,但基于福音的伟大真理,我们并非不能彼此团契。我们谈了许多而且也传讲了许多关于合一的问题,但令人羞愧的是,我们在这方面作得太少。有的人十分反对福音所要求的合一,他们似乎认为教会的和平对她的纯洁是一大威胁。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合一能够促进敬虔,敬虔也能够促进合一;与此相反,不洁却会滋生和助长纷争,纷争也会导致更加不洁。

  看到那些本应在信心上相互帮助的人彼此纷争和争吵,这是多么大的悲剧啊!弟兄姊妹间的爱是真信心的标志。只限于爱自己圈子里的人,这种爱不是基督徒的爱;持不同意见的基督徒所得到的往往更多是嫉妒和苦毒,而不是弟兄般的爱。真信徒不能被这种态度所辖制,但这种情况是如此的普遍,以致我们要对一些人的真诚提出质疑。引起争端的人或许不多,但他们却能影响众多的人,结果会破坏信徒间的关系,还会使许多非信徒反感真宗教,以致他们仍坚持他们的迷信和不信。一些好争论的牧者是十分敬虔和大有恩赐的人,他们并不愿意使罪人更加不信,但他们作事的效果就是这样;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实在不想讲这些事,我不愿冒险去冒犯那些我在各方面都尊敬的人。但我必须取悦的是基督,任何人的友谊都不能补偿失丧的灵魂;神是我的主,祂的话是我行事的准则,祂的事工是我蒙召的使命,救灵魂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我们回转到早期教会那单纯的信和爱之前,我们绝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合一。所以,我呼吁我的弟兄姊妹们,在圣经基本真理的基础之上联合起来,在其它事情上则要互相包容。为此我建议﹕

  (a)不要过分强调智慧和敬虔之人意见不统一的问题。
  (b)不要过分强调容易引起纷争的出于我们推测的问题。
  (c)要避免因用词上的误解所引起的争论。
  (d)不要过分强调前几代信徒所未听说过的晦涩不清的教义。
  (e)不要接受原先教会中智慧和敬虔之人所没有主张或加以反对的教义。
 
  我知道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说自己相信圣经和各种信经,然而他们却去随从索西奴主义或别的异端。但我们不能以此作为我们不合一的借口。我盼望有那么一天,教会的领袖们能够象他们今天制造纷争那样热心地去平息纷争,这将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我相信,我所提倡的中庸主义将会受到人们普遍的赞同。
 
  5、最后,我相信我们过多地忽略了牧者事奉基本的本分,特别是教会管教。

  当本分要求我们努力和舍己时,我们所找的借口是何其的多啊!在许多教会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管教。人们大谈教会管教,却几乎不履行它!许多牧者对自己所牧养的人了解很少,他们从不告诫不顺从的人,也不把顽固不化的人逐出教会。他们认为,不让这些人领受主餐就够了。他们从不叫悖逆的人悔改和当众认罪。弟兄们,我们不要再找借口了。你想让你所牧养的人意识到教会管教的重要性吗?那你就应当履行这管教,从而把它的重要性显明出来。如果我们不管教冒犯者,那就是在任由不虔敬支配教会,这就会把我们带入与神冲突敌对的状态。许多教会是如此的混乱,难怪许多敬虔的信徒会离开她们而到管教更加严格的教会那里去。
  
  每个基督徒都相信,洗礼和主餐是重要的。那么,难道管教就不重要吗?如果你只让你所牧养的人看一看,而从不让他们领受这些象征他们救赎主之爱的饼和杯,他们会满足吗?他们会满足于只听说过教会行政而从未见过它的运行吗?这方面的欠缺将会降低你作牧师的可信度;同时,如果你不实施教会管教,这就好象是在说你并不相信它。我并不是要你不顾一切地马上履行这一职责,但你计划何时开始?你会等到合适的时候才开始传道或让人领受主餐吗?我知道,有些牧者所面对的困难要比其他人所面对的大,但这绝不能作为我们忽略本分的借口。我们要认真思考以下几点﹕
  
  (a)如果我们不履行这一本分,我们在我们所牧养的人前就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b)如果我们忽视教会管教,我们就暴露出自己的懒惰,或许甚至是不忠心。我说这话是出于经验;使我这么长时间没有着手处理这事的正是懒惰。教会的管教是困难的,它要求我们的尽忠与努力,也会使不虔敬的人不满。但是,难道过轻松自如的生活或与非信徒为伍比蒙基督的悦纳更重要吗?
  
  (c)如果我们不去告诫不虔敬的人,他们就会以为我们默许他们的罪。
 
  (d)如果我们不维持团契的分别为圣和纯洁,人们就会认为教会与世界没有区别。
  
  (e)如果我们不履行教会管教,我们就是在鼓励教会分裂。如果我们容忍罪恶,虔敬的信徒就会认为他们有责任离开我们。

  (f)如果我们不阻止恶行,我们将使神抵挡我们。基督警告了别迦摩教会,因为他们容忍了异端和淫行。如果我们也容忍教会中的罪,我们也会受到同样的谴责。

  妨碍我们履行符合圣经之教会管教的是什么呢?是这项工作的艰巨和我们可能遭遇的反对吗?你害怕你的事工招损害,你的职分受威胁吗?你认为去告诫每个冒犯者是不可能的吗?对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
 
  (a)这些理由可以用来反对基督徒履行任何本分。基督警告过我们,如果我们忠实于祂,世界就会恨恶我们。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为基督受苦,那原先你为何加盟到事奉祂的行列中来呢?避免受逼迫的惟一途径是对基督不忠心。

  (b)无论何时,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去反对罪,你都会受到敌视。但是,你总是能够信靠神会祝福和确保自己教会健康的蒙恩之道。如果你告诫罪人,并把顽固不化的人逐出教会,你或许就是在帮助他人更加警惕和小心,这也可能有助于让那顽固不化的人醒悟过来。最重要的是,当神子民当中的罪没有被宽容并受到追究时,神便得到了荣耀,他们便被从世界那里分别出来。

  (c)其实困难要比我们想象的小,而且比起所带来的益处来,这些困难简直就不算什么。我认为,忽略管教的牧者应当被免职。

  总之,关于我们的罪恶,我想说的就是这些。我们现在必须作的一切就是要认我们的罪,在神面前谦卑自己。我们能够诚实地说我们一直在以主吩咐我们的方式去事奉祂吗?我们现在要硬下自己的心,隐藏起自己的过失吗?瞄向我们的一切批评都可能是神忿怒的征兆。神审判我们国家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由我们的过错引起的。如果审判始于神的家,那么可以肯定,悔改也必须始于那里。

  当我们号召别人认罪和悔改时,却可以为自己的罪寻找借口吗?借着谦卑的认罪而荣耀神,不是胜过企图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去隐藏自己的罪孽吗?那岂不是更增加我们的罪债,给我们带来进一步的审判吗?可以肯定,给我们带来羞辱的是罪,而不是认罪;认罪是通向得以挽回的惟一途径。我确信,基督每一个真正的仆人都会对此作出反应,去当着他们所牧养之人的面承认自己的罪,并保证改变自己。
 
  
第二部分 要理问答教导的益处与必需


  我们既已认了自己的罪,所要作的事就再清楚不过了。所以我劝你,在你的教会或牧区向每个愿意的人开展要理问答的教导。

  我首先要讲的是,某些促使你去作这事奉的原因。

  一、要理问答教导的益处

  一想到这项能够给教会带来益处的事工(只要这事工蒙神祝福,并且我们运用得当),我就充满喜悦。这是一项当令每个人甚至以后几代人都欣喜的工作,成千上万的人能够最终从它那里得到祝福;这将会把今天的叹息变为将来大喜乐的欢呼声。

  感谢神,祂已使如此之多的牧师醒悟而看到这种需要。要理问答教导并不是一种引起争议或新奇的想法,它是一种看顾灵魂的更深入细致和有效的方法。当然,每个真牧师都想望成为更加有效事奉基督的仆人。故此,我将列举一些益处,为的是提高你对这项工作的热忱。

  1、我们相信它将会把罪人带向救主,因为它把福音传道的两个基本要素结合了起来。

  首先,人的悟性必须被开启;其次,人心必须被真理的大能所改变。要理问答教导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两者的方法﹕

  (a)就其内容来说﹕它能清楚地向人显明圣经最基本和极其重要的教导。
 
  (b)就其方法来说﹕借着对人个别地教导,我们就有机会把真理应用于他们的心灵和良知。

  如果人们学习要理问答,他们就更有可能明白真理。当人们对讲道的领悟有困难时,他们往往能够明白一般的谈话,当我们与他们作个别交谈时,就可以发现他们真正明白多少,随后便能够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或疑问。这给我们机会把神的道应用到他们个人生活之中,同时有助于把真理运用在他们的实际景况之中,鼓励人们去运用蒙恩之道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这能够成为一种解救许多灵魂脱离黑暗的途径,那么它就特别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去实施。想到你能够满怀喜乐地把他们无瑕地呈现在荣耀中的基督面前,这当大大地激励你去作要理问答的教导。每个真正属于基督的牧者都盼望透过自己的事奉召集神的选民。不要忘记,当你正向一个非信徒讲话的时候,或许你就是带他去归信基督的福音使者,那时,天使会欢喜,基督会喜悦,撒但将被驱逐,神的家得以扩展。

  2、这项工作将会加强信徒的信心。

  在教导真理时,存在着明确的次序。你不能把房屋建造在一个不牢靠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把人的信心立在圣经所启示显明的基本要义的基础之上,否则他们就无法取得进步。基本的教导必须从根本上去影响他们整个的生活,使他们更加顺服,更能抵挡试探。所以,对我们而言,花时间和精力去建议每个信徒学习要理问答是十分值得的。

  3、它有助于人们从我们的传讲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那些在基本教义方面基础扎实的人,能够更加容易领会我们的论点和明白我们在说些什么。

  4、私下的忠告有助于促进我们与自己所牧养的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这种关系会使得他们更容易接纳我们的事奉。如果我们保持孤立,与他们无私下的接触,我们往往就容易被误解,这会成为我们事奉的实际障碍。

  5、这是一种发现各人属灵光景的绝妙方法。

  运用了这方法之后,我们就会知道怎样向他们讲道和为他们祷告才最恰当;它也能够使我们去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克服他们常常容易缠累自己的罪。

  6、它将帮助我们鉴别出那些适合领受主餐的人。

  我们能够在领主餐前特别为这目的而鉴察他们,但这很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比起在领主餐之前仓促的询问来,要理问答的教导显得恰当得多。

  7、它是一种向人们显明事奉究竟是怎么回事的好方法。

  教会中的人或许会认为,看顾灵魂的工作无非就是讲道、施行圣礼和探访病人;这种情况是如此的普遍,以致大多数的牧者不再认为私下牧养人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然而,我坚信,如果我们中有一些人开始从事这项工作,那么靠着神的恩典,就会唤醒别的许多人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如果一个医生只对病人讲解药物的药性,而不给病人用药,你有何感想?一个牧师完全需要象医生那样去个别地与人陪谈。

  8、它有助于人们看清自己对于他们牧师的本分。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责任在属灵的难题、疑惑和试探方面来寻求我们的帮助,当我们前去探访他们时,他们有时会认为我们在干涉他们或对他们盛气凌人。他们对我们告诫他们的权柄存有疑问,他们几乎不明白,为了他们的益处,主已赐我们这一权柄。如果我们把他们从快被溺死的水中救出来,或者把他们从一所燃着熊熊烈火的房间里拖出来,他们会对我们救他们的权柄产生疑问吗?一些人把私下要理问答的教导和指导视为某种新奇的事物,但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履行这职责,它就会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一件正常的、使人受益和可接受的事情。如果人人都在把他们的牧者看作传道人的同时,也把他看作是自己个人的谋士,那是多么的好啊!看来只有殷勤地去履行我们的事工,这才是改变人们对牧者态度的最好方式。

  9、它将让我们的政治领袖更加了解牧者的事奉。

  这或许有助于赢得他们对我们事工的同情和支持。有的牧者牧养着比他们所能看顾更多的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政府不让更多的牧者到这些地方作工。如果他们从我们的工作中看到良好结果,这就可能有助于说服他们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然而,如果牧师们懒惰和疏忽,政府就几乎看不出推进这样一种事工的意义。

  10、它将大大有助于将来的事奉。

  人都喜欢固守习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已有的习惯,我们就不得不克服许多的阻碍。因此不要拖延,现在就是改变教会事奉和信徒光景的好时候。如果我们迟迟不行动,下一代人作起来就会更加困难;我们取得的进步越大,我们的后继者们作起工来就越是轻省。如果我们今天的事奉靠着神的恩典能够推动今后福音的发展,这该是多么奇妙啊!

  11、它将促进家庭的敬虔,使每一个主日得以更好的使用。

  我们可以鼓励父母使用主日去教导子女要理问答和部分圣经,这是充分使用时间不再使它浪费的好办法。在教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教导了自己。

  12、它有助于牧者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时间。

  当他们明白摆在自己面前的责任有多大时,他们就会看到自己可用于闲暇的时间没有多少。

  13、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个人的益处。

  它将促进我们自己灵命的成长,使我们因尽了自己的本分而享有安慰。我们号召人们离弃他们的罪,这将使我们对自己更加谨慎。我们告诉人们天堂的喜乐,这将使我们自己更加盼望得到天堂的荣耀。这样比进修道院更能促进圣洁!

  14、它将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无用的争论那里挪开,把他们的思想转移到基督教的伟大要义上来。

  这还将有助于使他们不断得以更新,生命有所长进,从而不再象从前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虚掷于对他们在恩典中成长没什么益处的小事上。

  15、我们将使更多的人听到福音。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将归正,但因为有更多的人能听到福音,我们相信将有更多的人得救。神的选民分散居住在世上,福音是召集他们的蒙恩之道。

  16、它将激励其它许多的牧者开始这项工作。

  当他们看到这项工作所带来的益处时,他们自己也会去作。许多敬虔的牧者与我们从前一样,对这项事工的优越之处不太明确;当他们看到这是一种有效拓展基督国度的方法之后,他们就会受到激励去开展这项工作。如果每个忠心的牧师都去开展这项事工,这是多么美好啊!

  17、最后,这项事工对教会各方面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应允神子民热诚祷告和挪去神审判的重要途径。

  如果这项事工遭到忽视,教会就将继续维持着她目前荒凉的状态。我们怎能宣称为基督而活,同时却从不舍己或尽力去事奉祂呢?我们是否只想要神送给我们复兴,而从来不想通过自己的劳作去更新教会呢?我们是否幻想我们每次的传道都有圣灵的浇灌,使成千上万的人归正?难道你不明白自己必须殷勤作工,不管代价多大,都要热诚地传道和进行要理问答的教导吗?你难道不知道,复兴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吗?在人们体验复兴以前,很少有人意识得到它的要求有多高;那时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来自人们的反对将在最大程度上考验我们的意志。

  当神降下复兴的时候,情况常常与我们原先富于浪漫色彩的预期有很大的出入。许多牧者认为,复兴将使他们的影响力更大,使他们的收入更有保障;但他们会发现,复兴要求他们要比从前更殷勤地工作,比从前有更大的谦卑和舍己;他们也必须拋弃许多原来错误的设想。

  二、这事工的困难

  这些困难本来是令人沮丧的,但当我们看到伴随着它们而来的益处,这就当激励我们更加殷勤努力。

  1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困难﹕

  (a)我们堕落的本性使得我们懒惰并且不愿事奉。我们必须靠着神的恩典,尽自己的本分去克服这问题。
 
  (b)我们想取悦人的愿望十分强烈。难道我们因害怕失去他们的友谊,就宁愿冒使神不悦和人们不得救的风险,也不愿去警告他们有关地狱的事吗?我们应当坚决抵挡这一试探。
 
  (c)许多人因过于胆怯而不去向人们传讲福音,向他们直接宣告说他们需要基督。
 
  (d)我们十分容易受自私的影响。如果我们想忠心地事奉基督,我们就不应当在遭受反对或蒙受损失时退缩。
 
  (e)最大的障碍是我们信心的软弱。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基督的见证才常常缺乏确凿的说服力。为使我们的信心刚强和茁壮成长,我们需要把信心建立在圣经之上。
 
  (f)最后,我们常常缺少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作这事工。很少有人明白非信徒心里的想法,或者把福音传给他们的最好方法;要掌握好这点是不容易的,它至少与传道一样困难。
  
  我们不应让这些困难吓倒我们,相反应该让这些困难激励我们去得胜。

  2发生在我们所牧养之人身上的困难﹕
 
  (a  一些人因太骄傲、顽梗或自义而不愿来寻求指导。我们需要劝说他们,让他们相信领受这样的教导对他们是最有益的。
 
  (b  许多愿意的人常常在领受教导的时候有困难。除非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否则他们来几次就不再来了。
  
  (c  许多人缺乏必要的教育背景,因此除非我们把教导讲述得简单明了,否则他们就不能明白我们所讲的东西。
 
  (d  最大的困难是唤醒他们的良知。罪人的心是十分刚硬的,除非你严肃认真、真诚恳切并生动有力地去教导他们,否则你的教导就不会在他们心中产生影响。当然,只有圣灵才能唤醒已死的灵魂;然而,祂通常会采取适当的途径去达到这目标,并且,祂一般不会使用那些沉闷和世故的牧者。

  (e  最后,甚至已被唤醒的罪人也会马上回复到他们过去的状态,除非他们受到良好的牧养和看顾。

  三、这事工的必要性

  1、对于神的荣耀来说,这事工是必要的。

  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因此我们应当去作那些能够最大尊荣祂的事。如果每个牧师都去从事这事工,并且主祝福他们的劳作,那就会给基督带来巨大的荣耀。愚昧的人会变得有智慧,罪人会得救,神的子民会得以坚固,懒惰的人将成为基督忠心的仆人,神之道将成为每个家庭和每个工作场所谈论的主题。那时,神将住在我们中间,基督将在祂圣徒的身上得当得的荣耀。

  神运用了针对个人私下教导的方式带领许多人得救。如果牧者调查一下他们所牧养的人,就会发现自己的讲道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小。我努力准备我的讲道,我尽可能简单明了和热诚地讲道,但是一些曾被看作是渴慕听道的人,在听了几年之后,仍然对有关基督救恩的基本真理几乎一窍不通。当我私下向他们讲解福音时,他们看起来很惊讶,仿佛以前从未听过福音一样。我发现,许多人受半小时个人私下的教导,其受到神之道的影响,比听十年的布道还要深刻得多!

  布道是传福音的最好方式,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向更多的人传道。但针对个人私下的教导更为有效,因为这种方法较为适合个人的需要。许多人感觉难以领会我们的布道;而在私下,我们便可以循序渐进地教导他们,并且从他们对问题的问答便可发现他们所明白的程度。同时,我们也能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个人的实际问题。

  2、对于我们所牧养之人的益处来说,这事工是必要的。
  
  若不去看顾你所牧养之人的需要,你称得上一个忠心的牧师吗?你对无家可归、饥饿、生病和快死的人拥有同情心,那为何你对那些生活在罪中并且正奔向受审判和地狱之人没有同情呢?如果你有同情的话,那为什么不去向他们作这工?

  你周围的罪人很多,你说话的声音是被指定来唤醒他们蒙恩得救的途径。如果某个正在寻求救恩的人前来恳求你的帮助,难道你不走出书房来帮助他吗?但我们要明白地知道,那些拒绝你帮助的人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属灵悲惨和危险的处境。既知道非信徒处于这种可悲的状态,你还能够轻松愉快地与他们交谈吗?你还不为他们哭泣,恳切地哀求他们归向基督吗?所以,你要振作起来,不遗余力地去作有助于他们得益处的事。

  3、这事工在给你所牧养之人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给你自己带来益处。

  你将在基督的审判宝座之前,因你的事奉向祂交账;如果你疏于警告非信徒,神已起誓,「我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就会有这么一天,许多人将为自己曾经从事过事奉而悔恨,除了他们自己的罪外,他们还要为许多灵魂的血承担责任。然而,如果我们在那时可以说,「我一直是为基督而不是为自己活;我向人们指出了他们的罪,并向他们告知了救恩之道」,这是多么奇妙啊!如果你想让自己享有平安地死,想让自己得着永远的赏赐,那就应勉励自己去从事这项令基督喜悦的事工。

  四、以上三个方面的运用

  1因我们忽略私下个别教导那些被交托给我们看顾之人,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在神面前大大谦卑。

  惟有神才知道我们已错过帮助的人有多少。我们为什么不早一点开始行动?存在着许多阻挡这事工的障碍﹕撒但、因罪而刚硬的心等等。然而,最大的障碍在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疑惑、分心以及对这事工的麻木和反感;我们的罪过十分大,因为我们所忽略的这事工是极其重要的,对此,我们无借口可找,我们只能恳切求神怜悯。但愿祂用基督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从我们身上挪去祂的忿怒。因神对我们国家所犯罪恶的审判,我们有几日是专门用来在神面前倒空自己的日子;但愿我们国家的每个牧者因忽视这事工之罪,也用一天来倒空自己。我们应当撇下骄傲、争论、个人野心和懒惰,要不然神就会撇下我们。

  2弟兄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舍己并投身到这项事工中去吧。
  
  庄稼多,工人少;灵魂宝贵,罪人的困境很大,然而作基督的同工是极其光荣的,我们从前已浪费掉太多的时光,成千上万的人正朝着地狱奔跑,难道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还不足以唤起你去尽你的职责吗?如果我们自己瞌睡不醒,我们就无法去唤醒别人。什么才能使你确信你肩上的这责任呢?圣经的一节经文不够吗?看着你不信神的邻舍们处在可怜的光景之中,这还不足以说服你吗?

  但愿我们更加深信这真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服人们相信它;这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和事奉带来多大的促进啊!我常常奇怪,当人们对自己的罪和那即将来临的审判无动于衷时,为什么我的讲道还是如此的冷漠和肤浅?我很少在离开讲坛时不感到内疚,因为我在讲道时没有足够认真和热诚。我的良心问道﹕「你怎能如此漫不经心地去讲天堂和地狱呢?你真相信你所讲的吗?你怎能在描述罪恶悲惨的同时自己却无动于衷?难道你不该为这些人哭泣吗?难道你不当提高你的嗓门恳求他们思想生与死的事吗?」

  但愿主使我们脱离心灵的不忠和刚硬,以便让我们成为祂拯救他人的器皿。如果你象我一样多次面对死亡,你的良知就会更敏锐。我的良知常常问我﹕「你对失丧之人的关怀就是这些吗?为了让他们得救,你为什么不多作点事呢?会有多少人在听到你所传的福音之前就将下到地狱里去?」听到为死者敲响的丧钟,我很少不问自己﹕「在预备那灵魂受审判这事上,你作过什么?」我们现在会轻易对这样的问题漠然视之。然而,即将有那么一日,那时不再是我们的良心,而是基督在问我们这些问题。

  我并不想危言耸听。但是,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思想审判之日的情形,特别是想一想那些将起来控告不忠心之牧者的人和事。

  (a)我们的父母将指责我们说﹕「主啊,我们把他们献出去事奉祢,但他们却藐视这事奉,而去服事他们自己。」

  (b)我们的教师将指控我们,因为我们学习的整个目的本是为了装备自己去事奉基督。

  (c)我们的恩赐和知识将定我们的罪,因为我们没有忠心地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事工中去。

  (d)我们事奉主的志向将定我们有罪,因为我们曾对我们的职责不忠心。

  (e)神对祂子民的爱将指控我们,因为我们曾忽略基督为之而死的众多灵魂。

  (f)圣经的命令将定我们有罪,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地照这些命令去作。

  (g)先知和使徒将指控我们,因为我们没有效法他们忠心事奉神的榜样。

  (h)圣经和我们的属灵书籍将定我们的罪,因为我们没有照所应当的那样去使用它们。

  (i)我们自己的布道将定我们的罪,因为我们没有按自己向别人讲的那样去作。

  (j)我们所领取的薪金将指控我们。我们接受资助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我们的事工中去,而不是使自己懒惰和纵容自己。

  (k)我们在指责疏忽之牧者的同时,如果我们也不忠心,那这种指责将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

  (l)神对不忠心牧者的审判将定我们有罪。有的人已失去了神的祝福或他们的声誉,或者已被免除为神作工的资格。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引以为前车之鉴,那我们所受的定罪就将更大。

  (m)最后,神子民(包括我们自己)为改革和复兴教会的所有迫切的祷告将起来指控我们。如果我们作大量的祷告,而后却忽视我们传福音和教会管教的责任,这难道不是假冒为善吗?我一直常常听人们在祷告和讲道中热切强调传福音与教会管教的需要,但在实际当中,他们却拒绝去履行它们!这样,复兴怎能来临呢?

  我们的经历经常显出我们可怜的软弱。我们有多少次不愿承担那些难作的决定和需要舍己的工作?然而基督对我们仍存着极好的耐心。噢,但愿我们的心充满痛悔,下决心不再忽视自己的本分。让我们立志去爱基督,遵从祂,无论这其中包含有怎样的艰辛与磨难,哪怕会导致死亡。

  我已经说明,如果我们拒绝忠心地事奉基督,情况将会怎样;我们必须殷勤努力,这是我们极大的责任,玩忽职守将会带来定罪。如果我们的职责对我们自己、我们所牧养的人和神的荣耀不是这样的重要,那我也就不会如此勉励人们去尽职尽责了。在面对永生和永死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无法使自己说话委婉。教会中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改变,但引领罪人归向基督和造就圣徒是我们的基本事工。

  弟兄们啊,事工就摆在你的面前。无论是面对着公众还是个人,你都务要传道。你应当轻易看出,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工。假如你把自己的闲暇时间看得比那些宝贵的灵魂更重要,那就固守你只在公开场合讲道的习惯吧;但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应当开始去努力!
   
第三部分 对异议的答复


  1、如果我们公开地教导我们所牧养的人,那么就没有必要去私下教导他们了。

  回答﹕使徒保罗「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都教导人(使徒行传2020)。事实证明,有许多人听我条理清楚的讲道有好几年,但他们却令人吃惊地对基督教基本的道理一无所知;然而通过一个小时私下的教导之后,他们所明白的要比他们从前所领受的全部还多。

  2、我们只对那些在我们这里聚会的人负责。

  回答﹕我们被吩咐要尽可能地向多人传福音,这是广传福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这项事工要求是如此之高,我们将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查考圣经。

  回答﹕a)牧者应当已熟练掌握基本教义,并且能够教导他人自己所知道的;同时拯救失丧的灵魂比学习重要。

  (b)教导他人基督教的基本要义,将有助于加深你自己对它们的理解。你或许没有学习到许多非基本的真理,但你所掌握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把时间用在这项事工上将给你带来极其宝贵的经历,也将给你所牧养的人带来极大的益处。

  (c)然而,由于学习是如此的重要,我建议你尽可能抽时间用在这方面。如果我们减少浪费的时间,就肯定能找到足够的时间用于对我们所牧养的人进行私下要理问答的教导和我们自己的学习。

  (d)如果时间不足,我们就当优先集中去作最重要的事。我宁愿放弃我所有读书学习的时间,也不愿欠下让一个灵魂失丧的罪债。

  4、连续不断的作工会使我们困乏。我们需要时间放松一下以及和朋友在一起。

  回答﹕a)这是为纵容自己和懒惰之人所找的借口。如果每个人都象这样认为的话,就不会有殉道者,也不会有真基督徒!

  (b)我们已经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不能够以休息为借口去忽视自己的职责。我的身体不好,这意味着我比大多数人更需要锻炼,而对我来说,午餐前一个小时的散步已足够了。如果有人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放松,他就应当重新考虑一下舍己意味着什么。如果连使徒都需要攻克己身,叫身服自己,那我们岂不更当如此?过分热衷于轻松自在,以致不能舍己去向正在走向毁灭之灵魂传福音的人,不配事奉神。

  (c)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正是要用于神的事工吗?犹如蜡烛是用来照明的,同样我们也要燃烧自己,以自己的光去照亮救恩之道,而不是为肉体的享乐而活。

  (d)你的朋友和家庭比你的事奉更重要吗?你将花过多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而忽略你的本分吗?你要把他们放在神之上,先尊荣他们而不是神吗?如果你仍然想取悦人,那你就不是基督的仆人。

  我不能明白,当有如此之多的灵魂正在牧者的身旁走向毁灭时,他却把时间花在娱乐活动之上。如果你不看重灵魂的价值或基督为其献出自己的伟大,那你就不配事奉神。时间十分宝贵,岁月飞逝,不再复转;你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琐事上吗?虽然别的人可能会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过多的消遣和娱乐之上,但我们却不能这样。当一个医生身边躺着众多濒临死亡的病人时,他能够去放松一下自己,寻求点消遣吗?一个战士能在战斗正当激烈的时候去消遣一下吗?他们的职责关乎着生与死的问题,而我们的职责则关乎着永恒。

  5、我不认为神会以私下教导每个人这种额外的责任来使我们担负重担。

  回答﹕我们已经说明,这项事工既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神清楚吩咐的。当罪人纷纷奔向被罚入地狱的结局时,难道我们可以因帮助他们太困难这理由就对他们不予理睬吗?这是对他们的同情还是出于我们的懒惰?你是否只在使自己喜悦的情况下才顺服神?你是否能够借着把神的事工称作苦工而尊荣祂?如果你不准备舍己,你配作基督设立的牧者吗?

  耶稣没有吃饭就去向一个妇人传道。你真相信有天堂和地狱吗?如果你相信的话,你怎能认为拯救失丧之人是件过分劳神费力之事呢?难道你没有意识到你在拒绝一份祝福吗?基督徒生活的奥秘之一就是,付出的越大,得到的也越多。当我们顺服基督时,我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到祂的爱、喜乐和平安。对那些勤用自己银子的人,基督应许了永远的赏赐(马太福音2514-30)。这是一种「负担」吗?牧者对自己职责的忽略是一桩可憎的罪,而你还要为自己的忽略寻找借口使你的罪加重吗?

  6、使徒时代与我们现今有很大不同。那时的牧者在面对残酷逼迫的情况下肩负着建立教会的伟大使命。

  回答﹕那些持这种异议的人根本没有触及到现实。教会中的假冒为善者和世界上的各类罪人真是如此之少,以致我们可以放松自己,不加努力了吗?因为我们今天的人受过更多的教育、更为先进文明,我们的时代就真比从前好吗?只要看一看目前教会的状况和我们周围的世界,就可以发现这种异议是多么荒谬了。

  7、如果我们使得事工要求过高,人们就不愿意参与事奉,导致牧者的短缺。

  回答﹕a)事奉的这些要求不是出自我们,而是出自基督。神何以要减轻我们的责任而让我们的邻舍沉沦呢?

  (b)基督并没有在为教会受了如此大的磨难之后任她没有牧者看顾。兴起人去从事这事工并以祂的灵装备他们的正是祂。基督应许过赐教会「我合心的牧者」,这些人将乐意「为祂选民的缘故凡事忍耐」。我们会常常有负于自己的职责,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得到基督的饶恕。然而,因事奉的要求太高而拒绝从事事奉神的工作,这是一种故意和严重的罪。

  8、如果人们拒绝我们的教导,那我们所作的就毫无意义。

  回答﹕a)的确有许多人是十分顽固的,但这所显明的其实是他们所处景况的严重性,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去说服他们。

  (b)人们反对我们的原因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热心和坚忍。一些善于讲道的人是如此的骄傲,以致人们因此而远离他们。

  (c)人们缺乏热情并不是我们可以不作工的借口。拒绝我们事奉的人加增了他们的罪债;但如果我们不尽自己的本分,那罪就在我们了。

  (d)那些拒绝我们事奉的人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那些接纳我们事奉的人在一起,因此后者所得的益处将更大。

  9、如果公开传道是神赐下使罪人归正的主要途径,那又何必去个别地教导他们?

  回答﹕a)私下忠告和劝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牧养之人的状况;这也反过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备讲道的内容。

  (b)无论我们是在对几千个人还是在对一个人传讲圣经的真理,这都是讲道。个别地去教导人,这既合理也符合圣经。在圣经中我们也找得到这样的例子;反对只能来自罪恶和撒但,但神将赐我们恩典去克服和战胜它。

  我们能够从使徒行传2018-32学到不少的功课﹕
     我们的基本职责﹕「服事主,凡事谦卑。」
     我们具体的职责﹕「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
     我们的教导﹕「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事奉的方式﹕「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
     他(保罗)的爱心和热心﹕「我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他的忠心﹕「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
     他纯洁的动机﹕「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
     他的舍己﹕「我却不以性命为念。」
     他代祷的心﹕「我把你们交托神和祂恩惠的道。」
     他的尽心尽责﹕「所以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

  如果我们牢记这些经文,时常默想它们,这将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合神心意的牧者。同时,我们也不可忘记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真诚的牧者总是把神的荣耀和拯救灵魂作为自己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事工的负担便会轻省,我们所受的苦难会更有价值。神决不会让任何人因事奉祂而招致损失,基督忠心的仆人将来所得到的赏赐远远超过他在今生的任何损失。我还需要说什么来说服你完全献身这项事工吗?
 
第四部分 牧师个人的事工如何安排


  一、我们需要确保自己尽可能多地去教导人

  1、使人们确信自己拥有牧师的能力和对他们的爱,这是十分关键的。

  如果他的能力受到怀疑,那么人们就不会重视他的教导;如果他们对他的爱是否真诚存有疑问,那么他们就不会信任他。但如果他们确信他的能力和爱,就会尊重他的忠告。

  如果牧者加倍努力去赢得人们的爱,那么他的事奉就更加有效。如果我们在面对遭人反对时问心无愧,我们就必须存着极大的忍耐和谦卑去不断教导对方。如果我们有错,我们就必须尽力先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人们还反对我们,那就最好离开他们,让别的人来帮助他们。

  2、在获得人们的爱和尊敬之后,我们必须随之让他们看到私下教导的益处。

  在你开始之前,先在众人面前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内容。要向他们强调,他们需要在灵里成长,也有必要事奉主。例如,从希伯来书512你可以告诉他们﹕

  (a)他们必须学习神的话语,而牧者是被指定来教导他们的人。

  (b)他们的第一需要是要知道基本要道,若不知道这些基本的道理,他们就不能得救,也不能在信心上成长。

  (c)让他们确信(特别是要让那些参加聚会多年的人确信),他们需要从我们的事奉中得益处。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就须再次受教,而不管他们年龄有多大。除非我们接受基督的教导,否则我们不可能成为基督徒。如果他们拒绝接受他们牧师的教导,他们事实上就是在拒绝基督。

  人们必须明白,我们作为他们牧师的角色是神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向他们说明我们对他们的责任以及他们要听从我们教导的义务。

  3、在使他们相信了自己需要教导之后,你必须向各家各户教导要理问答。

  有些人嫌麻烦不想去买这样的册子,如果赠送他们一本,便会使他们感到有某种义务去使用它;最好是由你亲自分发给他们,这样你便能勉励他们学习它。买书的费用应当由教会支付,你也可以召集一个特别的聚会,号召人们为这项事工捐助。在让他们有充分的一段时间自己学习要理问答之后,你需要挨家挨户地去探访他们。

  4、要温柔地待他们,尽可能地勉励他们。

  (a)如果他们已学过其它的要理问答,这并没有关系。所有正统的要理问答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b)对于年纪大、记忆有困难的人,应当告诉他们不要担忧,只要明白意思就好。

  (c)如果你所探访的首批家庭得到很大的帮助,这会促使其他的人来接受你的教导。

  最后,你应当再次探访那些曾拒绝你教导的人。找出他们拒绝你教导的原因,并告诫他们这样的顽固是有罪的;灵魂最为宝贵,在你还没有尽你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之前,不可轻易地放弃。

  二、怎样才能有效地作工

  要理问答的教导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容易。教导一个非信徒基督教基本要道比讲道的要求高,也比神学争论困难!除非我们坚定地打好基督教教义的基础,否则我们的其它事工就将归于无效。

  1、刚开始时,我们要向人们说明进行这项事工的理由,以及他们得救和基督徒成长的必要性。这将勉励你所教导的人响应你的教导。

  2、接下来是,要私下教导各人。如果他们当着其他人的面因害怕不能正确回答你的提问而感到窘迫,那么他们就不想再继续下去了。除非他们与你单独在一起,否则在谈到他们的罪和自己的问题时他们也会感到难堪。然而,当你在与女性交谈时,应当总是有另一个人在场作陪。她家中一个合适的人可以在场。注意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小错误会留下大破口。

  3、一开始要了解他们对要理问答知道多少。如果他们有困难,要勉励他们至少要学习使徒信经和十诫。

  4、了解他们对最重要的真理掌握多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一开始要问他们那些他们相信与自己最相关的问题。要问他们一些这样的问题,如﹕「对你来说,死后会发生什么?」「对罪的刑罚是什么?」「神对罪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b)要避免那些不必要或难于回答的问题。小心别急着问诸如「神是什么?」或「什么是信心?」之类的问题。许多牧者自己也发现,要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困难的。虽然不能清楚地解释这样的问题,但拥有对基本真理的充分理解和真实体验,这是可能的。

  (c)要使你问的问题尽可能地清楚。要让他们明白,你只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作简要的回答。如果他们还不明白你的问题,你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设计你的问题,使他们只需要回答「是的」或「不是」。例如,「神是什么?祂是一位人眼所看不见的灵吗?」

  (d)在理解他们的回答时,我们需要谨慎。例如,他们或许会说,为了得到饶恕,我们需要悔改;那可能意味着他们仍旧信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基督已成就的恩典事工。我们有时需要进一步问他们,以确定他们所讲的确切含义。虽然有的人可能已经得救,但他们却难以将福音的道理表达出来。一些敬虔的上了年纪的信徒会流着眼泪承认他们无力学习要理问答;当你细想一下他们多年所受的圣经教导和享有的团契,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基督徒生活是多么的沉闷和单调。因此我们应当小心,免得我们草率地把这些人当作非信徒拒之在外。

  (e)对于那些根本不能回答我们问题的人,我们需要重新向他们讲解基本要道,直到他们清楚地明白救恩的基本道理。或许在结束探访之前,他们就知道怎样回答问题了。

  5、在了解他们所掌握的程度之后,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教导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因人施教,有些人需要更多地学习福音的道理,有些人需要知道他们所不明确的本分。如果他们所知甚少,你就应当用通俗的语言简单地向他们介绍基督教的基本道理,然后要以简短的运用作为结束。如果他们还是不明白,就重新再来一次,努力把你所讲的内容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6、如果你认为他们可能还未归正,就当向他们描述一些真正归正的特征,问他们在自己的灵魂中是否体验过这一极大的改变。要尽力说明这一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以此来避免造成他们的反感。你可以问他们以下这些问题﹕

  (a)他们感到自己的罪所带来的内疚和负担吗?他们意识到自己当受永远的定罪吗?他们是否惟独信靠基督以得饶恕?

  (b)他们恨恶自己从前所犯的罪吗?他们是否愿意舍己以便能过一种蒙神喜悦的生活?

  (c)他们是否愿意为基督放弃世上的一切?虽然被罪和挫折所搅扰,但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否仍是取悦神并永远以祂为乐?

  如果他们能够诚实地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就当提醒他们作基督徒的巨大殊荣,随后指明他们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比如守主日为圣日或家庭敬拜。

  7、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还未归正,那就当尽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他们可悲的光景。要让他们看到,由于他们为自己而活以及对属灵的需要毫不关心,已荒废了多少时光;尤其要特别提醒他们人生的无常以及死在自己罪中的悲惨结局。在对他们说话时,你应当温柔,但同时也要直率。如果你所讲的话没给他们留下多少印象,他们就会很快将其忘掉。

  8、结束时要使他们看到自己有两方面的责任﹕

  (a)需要痛悔他们的罪并接受基督作他们个人生命的主和救主。在神赐给他们一颗爱祂并恨罪的新心之前,要告诫他们切不可心安理得。要比较一下这世界欢娱的虚空和天堂永恒的荣耀,向他们强调他们需要马上来归信救主,接受被饶恕和永生的白白祝福。告诉他们要远离一切的罪,就象远离致命的毒药一样。

  (b)他们应当勤用蒙恩之道,直到他们归正和信心得以建立。

  由于只有神才能使这奇迹发生,因此他们必须为获得饶恕和新心而不断地祷告。

  他们应当回避不敬不虔的伙伴,而去与神的子民为友。他们也应当抵挡试探,丢弃罪恶的习惯。

  他们应当利用主日以私下和公开的敬拜方式寻求亲近神。神特别赐福我们这一日去寻求祂和为永恒预备我们自己。要让他们在神面前庄严承诺,尽可能地去作这些事情。

  9、在离开之前,要说一些勉励他们的话。要提醒他们,履行这些责任对他们永远的益处是必不可少的。

  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要勉励他们坚持下去。各家之主应当在主日召集每个家庭成员来学习要理问答。在学完之后,他们应当再复习一遍,以免今后忘记。那些独居的人可以从自己教会中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帮助自己。

  10、要对你所牧养的所有人作个记录。记下你教导他们要理问答的日子;记下那些适合领受主餐之人的名字;也要记下那些拒绝你教导的人,并将他们当作把自己逐出的人来看待。

  11、要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履行你教导要理问答的职责。

  (a)要按照各人的性格特征来对待他们。应当告诫青年人注意避免犯色欲方面的罪,也要忠告他们去抵挡这方面的诱惑。要提醒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需要为离世作准备。要告诫富足的人不可仰赖自己的财富,要向他们指出他们需要乐善好施。要让贫穷的人时刻不要忘记自己在基督里的富足。告诫妇女不要谗言,男人不可醉酒和有个人野心等等。

  (b)对那些反应迟钝、缓慢的人,要给予尊重和关怀,对其友好和忍耐。

  (c)要以圣经来作为你所说的每件事的根据,这样他们才看得出你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神说话。

  (d)在你探访的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作到诚恳待人,特别是当你给他们关于现实生活的忠告时更应如此。那种冷漠刻板的态度不会有什么收效。要记住灵魂有多么的宝贵,对待它要象对待生与死的问题那样严肃。

  (e)事先预备好我们的心是必要的。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所要着手之永恒问题的庄严性。你不能以一种假装的热心来对待这件事——讲坛不是假冒为善者的戏台!只有真诚的热心才有助于这事工的收效。离开这一点,你就不能让人们真正领受到真理。

  (f)要事先以私下的祷告预备好你的心。如果你有时间,就当在开始和结束时与他们一同作祷告。

  (g)在我们整个教导和忠告中,我们要不断地让他们确信我们对他们所作的一切是出于爱和关怀。要避免说那些刺耳和使人泄气的话。

  (h)如果你的时间不多,就当集中谈那些最重要的事。如果有亲密和可信赖的朋友,你可以一同教导他们;随后要分别探访他们,去处理那些最为敏感的问题,给予他们实际的指导。然而,在探访时,要确使你自己不要匆匆忙忙,草草了事。

  (i)最后,如果你能够的话,对于那些最穷困的人,要补偿他们因花时间与你在一起所致的损失,特别是那些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人。


  我的建议就是这些,现在你所要作的就是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坚信神将利用本书的规劝去唤醒祂成千上万的仆人,让他们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尽管有来自罪和撒但的反对也是如此。我们祷告,求神祝福这事工,多多地拯救灵魂,给你大大的鼓励,建立祂的教会。阿们!


(完)